<p class="ql-block">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看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暑假共修营已经开营8天,有4天在城里,4天在乡下。</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生活相对简单,早出晚归,不需要自己做饭,跟上普通的培训班没有区别,只是时间长而已,家长不需要一天多次接送。</p>
<p class="ql-block">乡下的生活相对就麻烦很多。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己做饭,洗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对环境适应……于师于生,都是一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首先适应环境:</p>
<p class="ql-block">汽车的噪音对于没有住过公路边的人来说,这次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汽车的噪音,很考验人的心脏。我一直到第三个晚上才适应过来。</p>
<p class="ql-block">各种虫鸟的声音。一楼的男生分享时就提到晚上屋后有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蛐蛐儿,青蛙,知了,啄木鸟,猫头鹰。在城里,哪有这些呀!特别是有一晚,屋后的阳沟有一只青蛙叫了一宿,只差叫到三楼窗口来。第二天打开后门一看,只是一只很小很小的牛蛙。看来,下次,后面的阳沟也要撒上雄黄,把这些小客人劝退一下。</p>
<p class="ql-block">各种灯光的打扰。三楼没有窗帘,对面养老中心的灯光把我们的房间全照亮了。我和向涵睡后面,就像睡在月亮地里。月亮从后山升上来,明亮得让人以为是白天。不过下周就好了,遮光窗帘都装好了。</p>
<p class="ql-block">其次适应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家里可以一个人睡一间卧室,一张床,宽敞随意。在这里,只能睡大通铺。洗漱也要排队,吃饭没得挑,做什么吃什么,速度慢了还吃不上。自己还要洗碗,洗内裤和小袜子,下周还要学习自己洗衣服。呜呜,在家里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啊!</p>
<p class="ql-block">还有学习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每天要读半个小时的经典,有时还要分享最有启发的语句。出门就要带便签本,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晚上还要写日记。对了,烧脑的奥数也是让人头大,晚上还有蚊子🦟。</p>
<p class="ql-block">运动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早上不能睡到自然醒,七点就要开始晨练,做操跑操🏃♂️。白天还要拉练,走很远的路。</p>
<p class="ql-block">劳动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可是在这里,除了生活要基本自理,还要完成团队分派的劳动任务,有时还要干农活。太阳很毒,杂草很多,还有些痒,好难受呀!怪不得王泓翔不停喊:“罢工”,“罢工”。</p>
<p class="ql-block">好在孩子们都很棒,这么小,都能吃苦,适应下来。</p>
<p class="ql-block">其中也有一部分调皮捣蛋的。面对他们,我常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共修”的初衷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共修”,字面理解就是“共同修行。”“修行”是什么?就是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养成好习惯。对于成人来说,就是修身养性。当初提出做“共修”项目时,初衷就是带着几个孩子,跟我一起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运动,劳动,互相陪伴,助力成长。从开始的两三个娃,到后来的十个左右,直到这次的二十来个。</p>
<p class="ql-block">我时常审视,这还是原来想要的吗?我可不想办成普通的培训班,以逐利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还好,方向没错,都在朝既定的目标走。就目前看来,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运动意识,自理能力,学习方面主动注意的意识都在增强。在语文写作这块表现最明显。在团队活动中,沟通合作能力,互相学习成长,都有了很大的体现。举个例子,刘穆槿是个很安静的孩子,老师做什么她都默不作声地跟着,仔细地看,不吵人。在拔草时,我发现她是最能干的,别人是很潦草地抓几根毛,她是很耐心地连根拔起,而且又快又好。最重要的是有责任意识,一直帮我拔到最后。而一部分孩子只有三分钟热度,还有一部分根本就不出现。</p>
<p class="ql-block">虽然大家都在一个能量场里修行,但每个人收获的程度还是有差别。这是个体的差异?还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我向来不是很注重考试分数,虽然每次没布置什么作业,但语文素养照样很好。我注重的是整体素质。如果交给我只想涨分,我真的做不到。分数只是最后枝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关键是根系是否发达,有没有充足的营养输送到枝叶去。而我想做的,就是扎根的沃土教育。所以,如果觉得我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对不起,敬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诗雨妈妈回应说:刚刚在读李自健的自传《艺术游侠》,他的人生经历从3岁开始经历苦难的磨练:捡垃圾,挑沙,拉纤,修铁路……还常常吃不饱饭,生活的磨练并没有打消他的意志,反倒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孩子在家里啥都不用干,跟着老师一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觉得很好,孩子在大自然里学习,在泥土里向下扎根,在大地上向上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几位老师和陈奶奶太辛苦了[拥抱][拥抱][拥抱]</p> <p class="ql-block">周谨妈妈回应:何其有幸,得遇良师,我家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悉心栽培和教导,感谢您对孩子的关怀和热情的帮助,几位老师和陈奶奶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老师再说吃苦,说到吃苦,我回忆起n年前,我带着三对亲子去浙江的东天目山昭明寺去游学。我们在庙里呆了三天两晚。每晚住大通铺,洗漱只能用毛巾擦身体,吃的是斋饭。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绕佛,直到太阳出来,晚上也绕佛。白天就背山。从山下的五里亭(离寺院有五里路),把寺院要用的所有衣食用度,包括建筑材料背上山。那个劳动强度真是太大了,每次我们都是落枕就睡,可晚上还时常浑身被疼醒。而且整个道场要求止语,哪怕是熟人,也只能用眼神交流。满山只能听到悠扬的佛号。想到《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她,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是地狱。”这里只需要把“纽约”换成“东天目山”。那三天,真跟炼狱一样。三个二年级的娃每天就跟着大人一趟又一趟地背山。我们背八块砖,他们就背两块。这段经历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过草地。”他们没有红军的经历,但有在东天目山修行的体验。回来后他们认为天底下再也没有吃不了的苦,所以学习上一路迎难而上。高考时,双双考北京,一个读中国公安大学,一个读中国农业大学。我自己也是因为有两次修行的经历,才开始放下傲慢与偏见。吃苦是福,享受是祸。</p> <p class="ql-block">陈姿艺妈妈说,我个人认为您的教育理念是当代很多教师身上没有的,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不光是看分数,而是很多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孩子们在家里是不一定能拥有的,而在共修期间几位老师和陈奶奶就在培养孩子这些能力!我一直都在遗憾我家孩子没能早出生一年可能就有机会您带他读小学,但很幸运的是这次能够让您带她一起共修[玫瑰]共修期间几位老师和陈奶奶辛苦了[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井源恩赫妈妈说,很喜欢这种共修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提早适应集体生活,离开父母也能把自己照顾好。这几天我在家也会担心我家的两兄弟会不会不适应,看来是多余的担心,真正验证了那句,只有家长离不开孩子 没有孩子离不开家长。每一次离开都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共修的经历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精彩。感谢每一位老师,你们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您的教育情怀永远让我敬佩[抱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次共修又有两个娃预定名额了!</p> <p class="ql-block">我一朋友要预订下次共修,不知道清扬老师还有没有学位,还没敢答应[破涕为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