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倪文才会士现任中华集邮联合会理事、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名誉馆长、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高邮市集邮协会顾问、高邮市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活跃在邮坛中的一位资深集邮家。他集邮知识丰富, 注重收集研究、挖掘、整理高邮地方性的早期邮票、邮戳、邮史等。长期以来不断推出邮书、邮集,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各种级别的邮展,摘金夺银,屡获佳绩。</p> <p class="ql-block"> 我自小就受家父(职业:代写书信为生,经常得到家父给的贴有花花绿绿邮票的信壳子,撕下邮票后夹在书中收藏玩玩)的熏陶和正在求学的大哥、二哥酷爱集邮的影响,也逐渐收藏起邮票来了。记得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向邻居印邮友借到江苏省苏州市苏一集邮店(人民路294号)用钢版刻字誊印的《国营中国集邮公司》1963年特种、纪念邮票牌价表,手抄后留存,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多年了,它是我至今收藏最早的一份邮票价目表。</p> <p class="ql-block">从那个时候起,我就“鬼迷心窍”地爱上了集邮了。正如老舍先生说过:“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我玩邮票也是时阴时雨,时玩时不玩,三天打鱼,二日晒网。一是受经济条件束缚;二是受大气候之影响,如文革十年和下岗自谋生活出路时期,邮票只能束之高阁了⋯⋯</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又重新唤起了我的集邮热情。1982年10月28日,本人应邀加入高邮县集邮协会,成为高邮县集邮协会首批会员。2016年又加入高邮市五一集邮协会,并担任副会长职务。</p> <p class="ql-block">我深知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否则协会就成了个聋子耳朵一一摆设,死水一潭了,成为空壳子协会,装装门面罢了。所以本人为了配合月会员活动(每月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为会员活动日),经常变换着花样交流邮票和收藏品,目的就是扩大人气、扩大影响,吸引、团结更多的集藏爱好者,弘扬集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2021年6月份的一次月会员活动中,五一邮协金飞声会长在闲聊中告诉我:你家中老邮戳、老邮品和高邮的“土特产”(指高邮早期的邮品,以下同)等老东西多呢,倪文才会长最近要到你家看看呢。我也没放心上,来看就来看罢,随时恭候。2021年6月23日上午,倪文才会长在市邮协秘书长杨勇和市五一邮协秘书长蒋旭东的陪同下来到我家。一进门,秘书长杨勇就微笑着把带来的礼品交到了我手上说:“这是会长的一点心意,第一次到你这里来,望收下。”我和他们谦让了半天,倪会长和杨勇等人坚持让我收下。杨勇还和我叙起一亲戚关系来了⋯⋯我拗不过他们,只好收了下来。寒暄几句后,就直奔主题,观邮戳、看邮品。 </p><p class="ql-block"> 由于事先已电话预约过了,我已准备了《高邮邮电戳》邮集一部(16贴片)和部分高邮“土特产”邮品等。</p> <p class="ql-block"> 倪会长从《高邮邮电戳》邮集的第一张贴片看到最后一张贴片,非常细致。尤其在 看到第二张帖片中的“交通邮政快船货票”时,看得非常仔细、入神、认真。 </p> <p class="ql-block"> “交通邮政快船货票”这张单据号为000314,上盖有“高邮县木船同业公会,交通帮船临泽售票处”印章,单据上写着:“托运人:利群油米厂” “收货人:八士(字)桥(现为八桥合作社),临泽站至八士(字)桥站” “承运豆饼1000片计5吨,每吨25500元,合计人民币拾贰万柒仟伍佰元(旧币值)”。时间为1952年6月22日,背面是戳盖在印花税票上。</p> <p class="ql-block"> 1991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将税票列为专门类别,允许参加邮展竟赛。1996年5月20日中国税票集邮研究会宣告成立,它以弘扬税文化为宗旨,从而促进了税票收藏热。同时,这一票据印戳也记载着邮政初期创业之艰辛,当时的进出口邮件运输业务是依靠交通邮政快船承运的。它见证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工作的高邮县供销合作总社编写供销史(配合高邮县志的编写),编史人员在麻袋中翻档案、查数据时,发现了这张货票,并从单据中小心翼翼取下的。因上面有“交通邮政”四个字,编史人员王主任和其他同仁都知道我酷爱集邮,就特意送给了我。我非常高兴,如获至宝,连声道谢。高兴的原因有二:一是让我思考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邮政和中国交通是否隶属一个部门,如不隶属一个部门,“交通邮政”四个字又为何联系在一起?它们有何瓜葛?我把它放在《高邮邮电戳》中展示,目的就是让人们了解高邮邮电局解放初期成立后是怎样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佐证高邮邮电局发展壮大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以此抛砖引玉,看看邮友们有什么高见,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二是此“高邮邮政快船货票”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单据上的日期和我出生日只相差几天。现在搞收藏的人都流行收藏什么生日报、生日钞(冠号下的 自然数字)、生肖纪念币、生肖金银币、出生邮票年册、生日邮品邮戳等,大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出生与出生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民俗等)联系起来,你说高不高兴。</p> <p class="ql-block"> 倪会长向我了解“交通邮政快船货票”单据的来历,在我回答了倪会长的询问后,他和蔼可亲试探着向我说:“《高邮邮电戳》前言中的电信局电报回执单上盖有邮电部高邮邮电局城北营业所这张单据,我知道你就是一张,我就不夺人所爱了。‘交通邮政快船货票’这一张是否有复品?”我因没有思想准备,愣了一下,也爽快地回答道:“我一共有两张,就送一张给您吧。”我立即就从《纸质收藏品》藏集中抽下“交通邮政快船货票”送给了倪会长。这张与看的一张大体相同,只是日期提前了一个星期,是6月15日,“托运人:临泽利群米厂” “收货人:薛北庄合作社”,编号为000309。</p> <p class="ql-block"> 我似《高邮邮电戳》到最后一张贴片的标题时,想到人民邮电已于1998年9月经国务院确定邮政、电信分营,它们已成为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部门了。所以我把标题似为“再见吧,人民邮电”。倪会长翻到最后一张贴片时说:“最后一节标题‘再见吧’ 不太妥当,人民邮电不宜说‘再见吧’ ”。再想想:倪会长说的话有道理,邮和电虽然分营,职责不同,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是不变的,是传承的,是永恒的,所以说不宜说“再见”。在以后的重组编排中,我釆纳、接受了这一好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接着倪会长又看了部分高邮“土特产”等邮品,对 1991年、1992年高邮县(市)联运公司催领货物明信片很感兴趣,并询问了我的来源。我告诉倪会长,这是傍晚散步时路过靠近南门的琵琶路头,在离联运公司不远处的垃圾箱中拣到的。他看到我此片较多,希望我送二张给他。我连忙说可以,可以。倪会长与秘书长杨勇讨论后,选了寄往临泽某单位、邮戳盖得清楚的催领货物明信片,这大概是杨勇秘书长曾在临泽邮局工作过,对临泽有一定的感情吧。我一并送了三张邮品给倪会长,倪会长连声道谢。此时,秘书长杨勇手疾眼快,按动相机快门,拍下了两张倪会长来我家做客观邮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下来约两个钟头了,他们一行三人起身和我一一握手告别。倪会长不摆架子,和蔼可亲,大家共同探讨集邮的发展,邮文化的弘扬,谈邮、议邮、研邮、交流邮品,𣈱所欲言,其乐融融。时至今日回想往事,倪会长亲临我家做客,仍历历在目,它将是我一段终生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 </p><p class="ql-block">审核校对:任 仁、吴水青二位老师; </p><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金飞声、杨 勇、焦成钢三位老 师。 </p><p class="ql-block"> ( 原载2025年6月30日《盂城邮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蒋康林学写于二0二五年六月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