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是饮着江南的水长大的。江南的儿女,骨子里总萦绕着对那片沃土的深情;江南的游子,心中永远牵挂着那份情怀。无论城市如何飞速发展,我仍渴望在喧嚣与繁华中,寻得一丝过往的影子。那是水道旁的美人靠,是人家门前的高台阶,是旧收音机从花窗中传出的嘶哑旋律,宛如奶奶轻声的叮咛,而青石板上的雨雾早已悄然泛起……我是在这片妖娆的江南水乡中成长起来的,我熟悉这里的春花秋月,懂得青砖黛瓦背后那些遥远的故事。所以,无论我走得多远,即使高楼遮蔽了水乡的方向,即使繁重的学业让我无暇顾及三餐,我依然渴望回到那轻烟缭绕的水乡。不为是否能遇见一个丁香般的姑娘,也不为是否能邂逅乌衣巷口的夕阳,只为这片土地的美,江南儿女总能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松江,作为今日上海地区较早筑城的地方,自唐代天宝年间设县起便开始建城,至南宋时城墙已初具规模。元末,张士诚任命史文炳镇守松江,又对土城墙进行了扩建,为这座古城添上了厚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西林塔,原名圆应塔,最初由圆应禅师建于松江庆云桥北的“圆应接待浴院”,后历经多次修缮。至明代正统年间,塔被迁建至西林禅寺大雄宝殿之后,并更名为“圆应塔”,自此成为松江一景,静默地守望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松江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佛教密宗的遗存,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它不仅是一件宗教艺术品,更是松江历史文化的见证,承载着千年信仰与时光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松江一路行驰在中山西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缓缓展开。老街与新城交错,古塔与高楼并立,仿佛时光在这里交汇,过去与现在并肩而行。车轮滚滚,碾过的是岁月,也是记忆。</p> <p class="ql-block">松江的黄昏,总是来得温柔而静谧。夕阳洒落在老屋的黑瓦上,映出斑驳光影;晚风轻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小巷深处,炊烟袅袅升起,仿佛又回到那个奶奶在厨房忙碌的傍晚。黄昏不只是日落,更是归心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这几日窗外不时落下一阵细雨,退休在家无所事事,便在电脑前整理旧文档。无意中翻出女儿高中时写的作文《思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让我心头一热。思源,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故土的眷恋。特将此文分享于此,愿与您共赏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