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看舞狮表演

小毛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游,组织方聘请了一位专业导游。年轻的梅州籍小伙子性格开朗、热情洋溢,使整个旅途变得轻松、愉快而温暖。</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导游姓刘,他让我们叫他小刘或小聪。我听大家多叫他小聪。</p><p class="ql-block"> 小聪的讲解充满了知识,让大家收益很大。其中讲到广东的三件特殊的事情,第一是“下南洋”、第二是舞狮表演、第三是“功夫” (李小龙、叶问、黄飞鸿)。</p><p class="ql-block"> 在佛山祖庙,我再一次看到了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舞狮表演。</p><p class="ql-block"> 说是第二次,是因为去年我曾经来过佛山,来到游客必打卡的佛山祖庙。当然到了祖庙,必看精彩的舞狮表演。</p><p class="ql-block"> 这次再来,祖庙内外的景观几无改变。无论是景区外广场上那趣稚的儿童铜雕,还是景区内那处有数只情志各一的狮子蹲坐的“醒狮台”。尤其是那盘佛山祖庙的“看家大菜”——舞狮表演,与去年比真是一点儿未变。这一下子唤起了我上次看舞狮表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舞狮表演,那真是“外行看热闹”。我爱看一只黄狮与一只红狮上场后与观众的互动,两只“雄狮”走到三面是观众的第一排,作各种动作、甚至表情(狮子眨眼等)、取悦观众、“热场热身”。</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表演高潮是一对雄狮走“梅花桩”。两个狮子在有一米高的梅花桩上或停或动、跳上跳下、腾挪展转,表现了岭南人高超的舞狮技巧,让人看了既赏心又悦目,而且“过目难忘”。</p><p class="ql-block"> 这次又来看醒师表演,欣赏目光由“看热闹”渐移到“看门道”上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黄一红两只狮子一出场,我注意力盯在每个“狮子”由两个人一前一后的配合上。一般来说,“狮头”瘦小些、“狮尾”身壮些。因为多有“狮头”要高高昂首、直立,实际的动作是“狮尾”要把“狮头”高高举起、任凭“狮头”摇首晃脑,作各种动作,“狮尾”必须保持稳定,没有点力气恐怕不行。</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看“醒狮”表演,真的不敢说是“狮头”重要、还是“狮尾”重要。“狮头”的表演多些,“狮尾”则多“默默无闻”。有时看“狮头”得意地左摇右摆,张口眨眼,而“狮尾”实际上是长期俯下身来,躲在厚厚的“狮衣”里面。一定很辛苦,正值炎热的暑天,其闷热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两只狮子在梅花桩上的表演就更具观赏性。高高的梅花桩、面积不大的一块“桩面”上有时要站上去四只狮脚(实为人脚),考验的是舞狮者的功力和表演能力。</p><p class="ql-block"> 表演结束时,两位舞狮者褪去狮衣,我见“狮尾”那位高而壮的青年挥汗如雨,真是太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广东的观众都有较高的文明素质。与舞狮者互动时分寸得体、表现出对表演者的尊重,这一点也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佛山还有许多名小吃,个个独特,都很好吃。同行的伙伴没有吃过双皮奶,我们各要了一份,再次细细品味双皮奶那细腻醇厚的奶香和由此带来的舒爽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