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重逢鬓已霜,同窗再忆少年狂。 ——记武昌水果湖中学七五届高二(1)班毕业50周年联谊会

沐心

<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挡不住五十年的牵挂。7月10日,武汉空中花果山农庄里笑语喧腾,水果湖中学七五届高二(1)班的同学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共赴这场跨越半世纪的约定。当年青涩的少年少女,如今虽已鬓染霜华,眼神交汇的刹那,却仍能看见彼此十七八岁的模样。“你的身材还是这么好”“你的头发咋还这么黑”……</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是中国当代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告别了学生时代的生活走向社会。这可能是当代史上唯一一届小学没上过六年级,初中没上过三年级,而高中在高二年级就毕业了的学生,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这一届以后,高中毕业上山下乡的政策调整了,一九七七年,国家全面恢复了高考。所以我们这一届堪称中国教育革命的先锋(严格说是实验品)。</p><p class="ql-block">农庄的礼堂里,没有彩排,没有脚本,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音乐响起,所有人引吭高歌的旋律里蕴藏着岁月的温度。全班大合影后,当年各个学习小组(学医小组,气象小组,农机小组,美术小组)以及各种借口各种原因而结缘的同学三三两两踊跃合影留念,摄影师摄像师忙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宴席上酒杯一次次举起。“五十年了,下次再聚不知何时,但这份情,一辈子都在。”是啊,从水果湖到“花果山”,变的是地点与容颜,不变的是那段共赴青春的纯粹。这场相聚,是对过往的温柔回望,更是给岁月的最好注脚。</p><p class="ql-block">本次联谊会李汉民、孫燕茹、 杨彦萍、安维汉、李献国、王冀春、李力安、 汤耀南、张建国、吴浩、马少刚、 贾旭凯、庞齐、陈谊虹、汪玲、罗珍、张天虹、胡东宁、 闫梅、赵红卫、曹英、 赵继军、何忠群、张爱军、黄元萍、张淳、张其田、雷伟民(微信群报名顺序)等二十八位同学参加,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加的同学在活动前和活动后纷纷以各种方式对活动表示祝贺,向老同学表达祝福。</p> <p class="ql-block">水果湖中学七五届高二(1)班,是当年水果湖中学的一张名片,从高一开始,学校从二十一个班级里挑选出在歌唱、舞蹈、曲艺、乐器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调集到一个班上,成为文艺宣传班。我们除和别的班级一样完成学业之余,业余时间还要排练文艺节目,经常去工厂、农村、社区演出并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文艺调演和比赛,曾荣获武汉市五四青年先进集体。由于接触时间更多,所以同学之间感情也比一般班级深厚许多。毕业五十年来,除了每十年一次“大庆”,平时里的聚会也十分频繁,曾经的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五十年来依然在发挥着作用。</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的活动,像一场最美的梦!五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从青涩少年走到儿孙绕膝,可此刻握着彼此的手,依旧暖得像昨天。时间带走了很多,却带不走这份同窗情。</p><p class="ql-block"> 相聚太短,思念太长。愿我们都好好的,多保重身体,常联系、多相聚!下次再聚,我们还要笑着细数这些闪光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对这次聚会,同学们感触很深,活动结束后纷纷在同学微信群里表达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采用主要视频、照片资料除本人外分别由花果山农庄黄丽、杨彦萍、朱雪芬同学提供,表示感谢。文字部分少量内容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