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之六 ‍郎木寺和拉卜楞寺

大家都好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 一镇跨二省”的郎木寺镇</b></h1><h1> 2025年6月25日傍晚,我们来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h1><h1> 郎木寺镇是个常住人口为5000人不到的小镇,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平均海拔3480米。它以白龙江为界,北岸属甘肃碌曲县管辖,建有赛赤寺等建筑;南岸属四川若尔盖县。形成"一镇跨两省"的特殊行政区划格局 。</h1> <h1>  一条并不宽阔的白龙江(河)温柔又坚决地将郎木寺镇一分为二。</h1><h1> 四川的烟火气与甘肃的风土人情在此奇妙交融。</h1> <h1>  金顶辉煌的赛赤寺与质朴宁静的格尔底寺隔江相望,藏回同胞和谐共处,酥油茶与手抓羊肉的香气交织,这座“东方瑞士”用两省风情、千年信仰与峡谷秘境,书写着最生动的文化融合史诗。</h1><h1> 由此,也使我对这个小镇刮目相看,崇敬有加,所以也在此把它推崇介绍一番。</h1> <h1>郎木镇的清真寺。</h1> <h1>  第二天一早,我们清早从四川的农家酒店出来,这白龙桥上的一幕风景,真让我们大为惊异:只见一大群牦牛和马匹,紧接着是更多的群羊,像一队队出征的战士,迎着晨曦,正从桥上走过,桥边的人们和车辆都暂停让路。</h1><h1> 再看队伍后面,有一位骑马的姑娘,带着口罩,蒙着头,一手执缰绳,一手握长鞭,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活脱脱电影里的女侠!</h1> <h1>  也许,对当地人来说,这是发生在每天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少见,所以才“多怪”啦,哈哈!</h1><h1> 我想问这位“侠女”,赶牛羊过了桥,是到四川那边,还是去甘肃这边?</h1><h1> 突然,想起了王洛宾先生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h1> <h1>  昨天傍晚,我们入住在四川若尔盖的"客家宾馆"后,到甘肃的"重庆饭店"吃晚饭,饭后到镇上逛逛,一会在四川溜达,一会又在甘肃看看,哈哈,真是太有意思啦!</h1><h1> 今天上午,结束郎木寺的参观后,我们来到桥南面的四川等车,看着路对面属于甘肃的店铺。虽然也知道,这样的小镇,这桥,这路,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但这风情,却让我深刻,让我难忘。</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郎木寺</b></h1><h1> 郎木寺位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白龙江(白水河)将小镇划分为甘肃辖赛赤寺与四川辖格尔登寺两部分。</h1><h1> 该寺院始建于17世纪中叶,现存建筑群包含弥勒殿、灵塔殿等重建建筑,现有僧侣1000余人,占小镇人口的三分之一。</h1><h1> 这里,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共存,商铺使用中英藏三语标识,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特征 。</h1> <h1>  郎木寺集高原峡谷、藏传佛寺、村落于一体,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此生必去的微缩香格里拉”。 </h1>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郎木寺是藏传佛教圣地,两座寺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僧众众多,经幡飘扬,诵经声不绝于耳,能让游客深切感受到藏传佛教的庄严与神圣。</span></h1> <h1>  一座座庙殿引我们拾级登高,这里的海拔已达3500以上,尽管有点吃力,但大家仍然不愿停下。</h1> <h1>  在寺殿前,我遇到一位手执佛珠正在休息的藏族同胞,与他聊上了几句。他是当地人,今年69岁,没出过远门,他话不多,很友好,也很质朴。我说我们到了你们这里,感觉很新奇,如果你到我们那边去,看到大海,也会感觉兴奋的,他点头表示“那是的”。</h1> <h1>  正好遇到上午寺内的早课,这虔诚庄严的阵场,使站在一边观望的游客们都不敢发出声音来。</h1> <h1>  一条河流,一座古镇,两所寺院。高原刺目的阳光下,天那么蓝,云那么白,高山、林木、溪流,映衬着寺院辉煌的金顶、猩红色的院墙,院落中焚香的烟雾袅袅上升,一只只高山秃鹫滑翔到令你吃惊的低空,不得不暗暗惊叹,在此处,天地人神的和谐。</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拉卜楞寺</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被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b><b style="font-size:22px;">。</b><span style="font-size:22px;">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条蜿蜒曲折的转经长廊。这条长廊全长约3.5公里,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之一。</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个转经筒都承载着信徒们的祈福和愿望,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虔诚的故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长廊缓缓前行,耳边传来的是信徒们口中念念有词的诵经声,以及转经筒转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悠扬的宗教乐章,让人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和净化。</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这里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寺内珍藏有大量的佛教经典、历史文献和艺术珍品,是研究藏传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拉卜楞寺提供定时分批专业讲解服务,由寺内喇嘛担任讲解员,这样能深度解读宗教文化与建筑特色。‌‌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由于游客太多,我们这次有上百人跟着讲解员走了弥勒佛殿等三处佛殿,但人太多,又闷又挤的,所以效果并不好。</span></h1> <h5><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 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规定,佛殿内不得拍照,所以只能拍个大门。</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 </span></h1> <h5><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及其主要活佛都拥有较多的土地、牧场、森林、牧畜、房屋等。拉卜楞寺的财产所有情况分以下几类:属全寺所有,属六大学院所有,属嘉木样佛宫所有,属各大小活佛所有和一般僧人个人财产。其数目十分庞大,很难一一估算。</span></h5><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在夏河县境内有羊36500多只,牛7400多头,马9540匹,还出租房屋5100多间。再加上寺院还从事放高利贷、商业活动、信徒布施、僧徒募化等,使大量的财物流入拉卜楞寺,从而使拉卜楞寺具有雄厚的经济势力。</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我们在 路上遇到</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佩戴卓孜玛(竖穗)的喇嘛,后面跟着个背着法器的喇嘛,估计是去做法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来,拉卜楞寺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教合一的组织机构和教务、政务的统属关系,它既是安多地区最高学府,也是最高行政首脑机构之一。</span></h1> <h5>  </h5><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卜楞寺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嘉木样活佛,是当地政教领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1948年生,青海省冈察县人,1951年由十世班禅大师认定,1952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坐床。1957年开始担任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以后又担任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等职位。</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任拉卜楞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德哇仓·嘉央图嘉措活佛,生于1944年9月,系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先后在西北民族学院和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1979年以来历任夏河县政协副主席,夏河县副县长,夏河县人大副主任,甘南州人大副主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的崇高,特殊的地位。</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