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镇去了不少,就是没有到过乌镇。2024年春节,我们去了乌镇。 踏上前往乌镇的旅程,心中满是对这片江南水乡的憧憬。 乌镇离家大约100公里的路程, 路过练塘服务区, 近中午时分,我们进入了乌镇西栅北边的环河路。 这是一条新建的商业街,街上都是饭店和旅店。 女儿在网上订好了这家酒店, 这家酒店不大,大概只有10来间客房, 但是还是比较精致, 客房临街,古色古香。 可以看到街上的景色, 卫生设施不错, 已经是中午12点了。 在这条路上找了一家餐馆, 门口放了一条破的乌篷船, 里面装修的像石洞一样, 我们要了一间包间,环境还可以, 窗口外有几只小炉子在烧菜,原来还在线上直播。 蟹黄豆腐,45元,味道还可以, 酸汤鱼,159元,这个有点贵, 爆炒腰花,78元, 酒酿小圆子,28元,像蛋花汤一样, 这个叫乌镇神仙菜,38元,可能是当地的一种野菜吧, 咸肉冬瓜汤,38元, 米饭没有要钱,炊具每人2元。 5个人396元,不错。 游客中心在马路靠北,景区大门对面, 虽然是大年初一,人还是很多, 东栅门票110,西栅门票150,东西栅联票190,过70岁的不要钱, 但是门票还是要的。 大门口已经挤了许多人,这个大门是新建的,老大门还在里面, 一路人很多, 还有许多穿着汉服的, 这里就是老大门,真正的西栅大门。 从踏入景区的那一刻起,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幅古老而又灵动的水墨画中。 本色染坊前身为清代宏源泰染坊西栅分号,2010年乌镇旅游开发时扩建为独立工坊。2021年完成彩烤工艺研发,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草木染色的传统印染工坊 布局包含青砖晒布场、 高杆与阶梯式晒布架组成的晾晒体系, 印花布随风飘荡,场面无比壮观。 这里就是占地2500平方米的手工环保印染工坊, 有许多染锅, 染坊采用蓝草及茶叶、桑树皮等本地草木提取色素制作蓝印花布和彩烤布匹。 门口的商店里还有售卖蓝印画布的, 虽然是大年初一,古镇里还是非常热闹, 尤其是小吃店,更是人头济济, 孩子们吃着刚买来的食物,一脸的满足感。 大师傅也忙的不亦乐乎, 沿着石板路漫步,脚下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有传统的手工艺店、特色小吃店, 还有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和书店。 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游客, 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的质朴与温暖。 婚俗博物馆, 也叫囍庆堂, 是一个专门展示江南民间婚姻嫁娶和喜庆礼仪的地方, 简直是一个婚俗博物馆。 这里不仅展示了传统的婚嫁习俗, 还还原了旧时大户人家的庭院、厅堂和婚房布置, 嫁妆, 从里到外一片红色,喜气洋洋,让人忍不住想进去沾沾喜气。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还有许多住家, 白墙黑瓦,飞檐翘角,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路边的一个院子里, 有一条金色的龙, 是灯龙, 晚上会更漂亮吧。 街上已经是比较拥挤, 锦记糕点铺, 正在做“定胜糕”,这个定胜糕是从小吃到大的。 酱鸭店, 正在卖着酱鸭。 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一个戏团, 紧闭大门的民居, 狮子头的门环,说明已经有点历史了。 老街上的射箭馆。 旁边的河道蜿蜒曲折,像一条灵动的丝带,穿梭于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河水清澈但不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偶尔有鱼儿游过,泛起层层涟漪。 街道上民居的大门,都贴着喜气的对联, 乌镇最早的邮寄方式自然是通过水驿,也就没有固定的驿站,直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才在乌镇成立了老协兴民信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邮局由清政府接管,由私转公,正式成立乌镇邮局。 街上的木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这里是乌陶坊, 里面有各式陶器。 这里是一家钟表行,楼上是个咖啡店, 从一个很小的楼梯上楼, 很小的咖啡座,紧靠河边,可以清楚的看到过河的小桥, 在这里喝咖啡, 没有舒适的感觉,没有安静的环境,没有小资的氛围, 但是,总归是在乌镇的河边,有热热闹闹,乱哄哄的节日气氛吧。 西栅有一家美术馆,老婆要去看,现在已经下午4点,5点要关门的。 赶紧赶往近2号门的美术馆。路过温都元帅庙 小庙檐下悬“温都元帅”横匾,两侧有抱柱联:“护乡里爱心齐日月;避瘟疫壮举感天庭”。温元帅叫温琼,温州人,是东岳十太保的第一太保,生前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后来被温州上升为民间信仰的地方神,神话色彩很浓的。 路上游客很多, 过河的有很多都是这么窄的桥,这种桥,虽然窄,做工还是很考究的,桥底下一样能过船的。 美术馆就在眼前。 美术馆全称叫“木心美术馆”, 木心 (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被誉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传奇人物”。 木心祖籍浙江乌镇。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广泛涉猎中西文学与艺术。 木心毕业于上海美专(现 上海美术学院 ),师从 林风眠 等大师,专研中西绘画;后赴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创作。 他是20世纪首位作品被 大英博物馆 收藏的中国画家, 木心的画风融合中西技法,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以山水为主题,表达内心情感与哲理思考。 2006年回国定居乌镇后,继续文学创作并推动艺术交流。 木心美术馆的对面是大剧院。乌镇大剧院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入口的元宝湖畔,于201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世界一流的剧院,其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成为乌镇文化地标之一, 周边保留了明清建筑群和自然水系景观,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大街上,许多穿着汉服的人们。 来乌镇 如果不坐一次摇橹船 那可就太遗憾啦,走到底就是船码头。 包船是480元,每船最多8人,散客是每人60元,每船最多8人。 码头上人很多, 大家等候依次上船。 船是传统摇橹船,动力来源于船夫通过摇动橹产生的推力。 橹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划水的工具,船夫通过摇动橹柄使橹板在水中左右摆动,利用水的压力差推动船只前进。这种传统划船方式与鱼尾摆动原理相似,效率比传统船桨高3倍。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 艄公悠悠的划着撸, 穿过了一座座小桥, 岸边游人如织, 黄昏乘船入画,摇橹船划破浅绿玉带河,涟漪与灯光共舞; 夜游西栅,千年建筑在暖黄射灯下变身童话剧场,石桥水巷皆是光影大片; 摇橹船划过时涟漪与灯光交织的梦幻视觉, 夜市飘香,酥羊大面大受欢迎,灯笼映照市井烟火。 月光勾勒静谧水乡,方知夜色乌镇最动人。 咿呀咿呀的摇橹声,使得一幅幅水墨画都有了活力, 岸边我们喝咖啡的小楼,似乎还留着我们的身影。 水道纵横交错, 只有摇橹船还在稳健的一路向前。 文昌阁到了, 也是我们下船的地方。 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文昌阁旁边还有座关帝庙,走进关帝庙,一尊几乎比围墙还高的关公像映入眼帘,右手紧握青龙偃月刀,左手手掌张开,非常威武。 抬头细细品味这间酒吧,是一座古朴的老宅,渗透着岁月的痕迹。高高的门檐上挂着酒吧的招牌“五百回”。 已到饭点,我们也要找饭馆吃饭。 这一家。门口的招牌是“十渢盏”, 进去却有“外婆的味道” 窗口外面就是文昌阁。 里面也很宽敞。 乌镇的啤酒, 功夫笋尖,其实就是水笋, 乌镇酱鸭,选8-9个月油亮麻鸭,三煮三晾让酱汁钻透骨髓,最后蜂蜜收汁挂袍,热吃嫩如豆腐,冷嚼皮弹肉韧,一学就会的江南美味!我们这是冷吃。 鹿茸菇,也算是山珍吧, 红烧大羊肉,味道不错,量足够大,128元, 这道浓汤太极豆腐,两种颜色的豆腐,细腻滑嫩,搭配浓郁的汤汁,口感丰富,清香可口,是一道值得尝试的美味。 浪里白条,就是白水鱼,清蒸非常鲜嫩。 吃完了晚餐,夜逛西栅, 茶馆吃茶也那么有感觉, 当夜色降临在浙江乌镇的西栅景区,这座千年古镇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灯火阑珊中透出一缕缕柔情,让人忍不住驻足流连。 乌镇西栅的夜晚,并不喧嚣,却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沿着青石小路缓步前行,两侧是古朴的白墙黛瓦,屋檐下悬挂着红灯笼,微风吹过,光影摇曳,像是谁轻轻拨动了一池春水。 透过饭店的窗口,厨房里热火朝天,砂锅、火苗组织成一曲交响乐, 外面的餐厅,却是交响乐中的高潮, 走在乌镇的夜色中,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 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霓虹灯的压迫感,只有柔和的灯光与流水的陪伴。 偶尔路过一家小酒馆,里面传来几声吉他弹奏,音符随风飘散,像极了这个小镇的性格,温柔而不张扬。 王星记,老牌子的扇子,无不透露出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微风吹过,光影摇曳,像是谁轻轻拨动了一池春水。 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岸边的灯光和树影,仿佛一面会呼吸的镜子。 乌镇的夜,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沉淀。 虽然喧嚣, 还不失宁静, 过了小桥, 便是深深的小巷, 民居墙上开着的窗户,给你打开了一扇通向美味的世界的路径。 遇上美丽的灯会,给乌镇添加了更加浓厚的节日情怀, 街上人潮涌动, 不管是室内的饭馆, 还是室外的,都是宾客满座, 这条小巷里,品尝美食之人比当年科考的人还多。 果子店,就是常说的干果饼干店, 糖葫芦可是小孩的专属, 乌镇西栅的夜,是一首写不完的诗,也是一幅画不尽的画卷。 它用最柔软的方式,讲述着关于时光、记忆与生活的故事。 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一盏灯下都有回忆。 走过的不只是街道,更是岁月深处的一段旅程。 回到酒店, 已经8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