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二六”医生及家属支边援助广西56周年庆典活动

于湘

<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580052</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7月6日 晴</p><p class="ql-block">地点:天津市北辰区同玉楼饭庄(清真)</p><p class="ql-block">编辑汇总:志愿者们共享提供图文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重要指示发表六十周年。五十多年前,天津市2000多医护人员及8000多名随迁家属,跨越两千多公里去到广西支援边疆医药事业。他们深入广西七十多个县的一百多个公社卫生院,历时十余年,为各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p><p class="ql-block">. 纪念“六·二六”天津医生及家属支边援助广西56周年庆典活动,2025年7月6日中午,部分“6·26”津桂缘(天津)参与者们在北辰区同玉楼饭庄举办聚会活动。在这样日子里,因为一种共同的经历,为了不可忘却的记忆,从城市的四面八方,三十多位“6·26”一代、二代的医务工作者及家属们欢聚一堂。这一天也是让所有人们感受到团体大家庭温暖的留念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出版《天津支边医生在广西》一书,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呈现、致敬和弘扬医道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弘扬“天津医生”为国为民、担当实干、拼搏进取、大爱无疆的精神,服务人民、救死扶伤,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广西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再谱壮丽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于湘 [津桂缘(天津)]</p> <p class="ql-block">团长:冯报祥(教授)[津桂缘(天津)]</p> <p class="ql-block">王广涛记者:总撰稿人、主编</p><p class="ql-block">《天津支边医生在广西》</p><p class="ql-block">《支边广西的天津医务人员及随迁家属名录》</p><p class="ql-block">《“天津医生”支边广西实物资料集册》</p> <p class="ql-block">秘书长:耿荣冕 [津桂缘(天津)]</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冬,为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重要指示,近2000名天津医务工作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携家带口来到广西。“天津医生”告别大城市,深入广西8个专区73个县176个边远公社卫生院。他们走村串户、跋山涉水、送医送药、治病救人;他们参与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赤脚医生”,首创的“马驮医院”巡回诊疗摸式成为20世纪70年代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突出典型;他们中的医学专家、行业领军人才在广西区级医疗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为广西医学界多个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广西医疗人才储备情况由此有了级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1980年前后,天津支边广西的医生和随迁家属按照国家政策,陆续返回天津或到其他其地方工作,但仍有40多名医务人员留在广西,为广西人民的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津桂缘(天津)志愿者们:</p> <p class="ql-block">志愿者姐妹花</p> <p class="ql-block">部分志愿者们:</p> <p class="ql-block">河池地区:</p> <p class="ql-block">柳州地区:</p> <p class="ql-block">桂林地区:</p> <p class="ql-block">发小们:同一幼儿园和岳阳道小学校友</p> <p class="ql-block">部队里兵哥哥和老班长,曾经在同一大院里居住的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玉林地区:</p> <p class="ql-block">同事与同事女儿</p> <p class="ql-block">“六·二六”一代</p> <p class="ql-block">肖家·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广西姑爷入天津</p> <p class="ql-block">去广西儿时的玩伴</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前,在广西荔浦马岭河戏水的少年,现在都已经年界古稀“四大金刚”</p> “六·二六”精神友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