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悦溪散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8356623</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正在洛阳出差的我,突然接到厂里的加急电报,让我尽快转道兰州谈笔业务。我买了张经过兰州的过路车站票,排队检票时发现旅客好多。排在我前面的是位面相憨厚的兄弟,我问他此行去哪?他说去库尔勒摘棉花。我瞬间就有点郁闷,看来只能一直站到兰州了,十几个小时啊!时值一九八六年的盛夏,午后好热。洛阳是温带季风性气候,夏日炎炎也并不奇怪。这个节点正是新疆瓜果与长绒棉的丰收季,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民工自会蜂拥而至。这条线的运力本就不足,碰上如此的民工潮肯定不堪重负。果不其然,当列车进站停稳后,我见车厢内人满为患。旅客们都拚命地往车上涌,即使想翻窗上车也难。我看情形不佳,赶紧往车头方向跑,兴许还能挤上去。如我所料,第一节车厢的旅客虽然也不少,但我好歹还是挤上了车。</p> <p class="ql-block"> “哐当,哐当”,列车在广袤的大地上奔驰。我靠在厢壁上,被挤得紧挨着车门。极目远眺,白云如絮,飘浮于湛蓝的天际。忽听得一声长鸣,我感觉列车在减速,车身有些倾斜。我也看到了后面的一节节车厢,恰如云螭盘桓,又似神龙摆尾。哦,原来是列车过弯道时司机在预警,其笛声雄浑而深沉。随即我又看见一道浓郁的烟气拂过,我认为那是蒸汽机呼出的云朵,那是驾驶员团队的辛劳所凝成的结晶!在那逼仄的车头里,正副驾驶员配合默契,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众多的机械和仪表,处置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司炉不断地加注着燃料与火力的调节,保障着机车的动力。他们既要忍受酷暑与炉火的双重熏烤,还要忍受粉尘、蒸汽、油污的侵蚀。其脑力消耗、体力消耗之大难以想象,其工作环境的艰苦、敬业爱岗的精神让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列车停靠在西安站,到站下车的旅客很多,上车出行的旅客也不少。本想挤到车厢里找个座位,可僧多粥少只得作罢。与其站着,倒不如随开门的列车员下车,活动活动酸痛的双腿。月台上,车站女服务员提着炊壶,分别给从窗口探出身子的旅客们免费添加开水。夕阳西斜,道道金光洒下来,定格于那双斟水的玉手,也定格于炊壶口倾出的细流。这何止是开水,分明就是沐着云霞的甘泉,且极富诗意!当我沉浸于这美好的画面中时,有敲击声从列车底部传来。我虽然看不见人影,但我知道那是铁路检修人员在列车暂停时,手握检车锤敲打着车底的机械部件,有时还得用手去触摸它,看它的温度是否过高,以检查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我还听说他们每天弯腰作业行走二万步之多,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我觉得那断断续续的敲打声,有如天籁之音般动听,直叩人的寸田。</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是个大站,列车暂停时间相对长些。溜达了十分钟,我再次上车,空间仍然有限。我庆幸选择了首节车厢,虽说还是没有座位,但起码可以在车厢的过道顶端席地而坐了。这地方有风吹入,坐在这里既能舒缓一下肌肉的疲劳,也能散去一些暑气。这时,列车长、乘警双双从车厢内挤了过来,正与列车员交流着什么。抬眼看去,他们的着装大方得体。虽然有些地方浸透了汗渍,但丝毫无损他们制服的庄重和他们气质的优雅。</p><p class="ql-block"> 迷迷糊糊之中,我听到列车员在喊:“兰州站到了,到站的旅客们请下车。”终于熬过来了,我看了下手表,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不知为何,我竟然生出了不舍的情愫。坐在站前广场的石凳上,我毫无睡意。这金城的天幕下,灯火阑珊,晓夜已残,睡眠的人们应该是梦香阵阵吧!虽说我经历了长时间的辛苦旅行,也与这趟列车的相关工作人员素不相识,有的甚至从没谋面,但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他们忙碌而矫健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