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去泡汤

洋洋的讷讷

<p class="ql-block">东北的洗浴火了,洗浴不再仅是为了清洁,更是为了体验、休闲甚至社交。各种洗浴中心的装修越来越豪华,浴水花样不断翻新,但最受推崇的是温泉。</p> <p class="ql-block">望着这眼前的繁华,我更怀念儿时的温泉。</p> <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居住的村庄叫温泉村,“温泉”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是个地名,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了它真正的含义。温泉村位于熊岳城东南,村南有一条河,有人叫它“大清河”,也有人叫它“响水河”、“熊岳河”,我们小时候就叫它“南大河”,简单而霸气。河北岸有一段几百米长的沙滩,宽度有二、三十米甚至更宽,青石垒砌的水坝把沙滩与村庄分隔开,温泉就藏在沙滩里。</p><p class="ql-block">大约从十几岁开始,每到暑假便约上几个好友,背上待洗的被单、衣物,条件好的再带上几个生鸡蛋,一起去温泉洗澡、洗衣服,我们称之为“泡汤”,那片沙滩被称为“汤”。我们家距离温泉不到3km,对当时的我们是段不短的距离,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主要靠走路。背着衣物包走在路上,留意着经过的马车,趁着“车老板”不注意,悄悄地随着马车跑上几步,轻轻地趴在马车尾板上,双脚卷曲着搭上一段车。我们通常会在“车老板”发现时迅速跳下车跑开,被“车老板”发现时情形无外乎有两种,有的“车老板”会放慢车速让我们坐到车子中间,把我们捎到岔路口;而有的“车老板”却不那么友好,大声训斥是轻的,更有甚者会将鞭子甩向我们,反应快的迅速跳下来跑开,反应慢的会被鞭子抽到,也不乏慌忙中摔倒地上的。搭车的情形便是随后几天的谈资,搭上车自然洋洋得意,被鞭打则沮丧的同时“车老板”也会被恶语。</p><p class="ql-block">通往汤上的小路边有个据说是日本人建的澡堂子,澡堂子房后的路边有一个小水泡子,几根钢管(管口比鸡蛋小)插在地里,管中常年翻涌出滚烫的泉水。我们往往先到这里,把生鸡蛋放在管口,几分钟后鸡蛋就熟了。再向南走几步翻过石坝就到汤上了。</p> <p class="ql-block">先到河边,找到一块有平面的大石头当搓板,几个人嘻嘻哈哈边聊边洗。洗完的衣物摊在沙滩上晾晒好,若是地瓜起秧的季节,我们还会顺手在沙滩上翻找遗留的地瓜,在河水里洗净做午餐。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泡汤了。</p><p class="ql-block">先选汤池的位置,一般会离河边有几米的距离,大部分时候是用别人挖好的汤池,有时会用铁锹重新挖一个汤池,只要将挖出的沙子堆在坑的周围就行了。无论是新挖的还是别人挖好的,下一步便是“注水”了,脚踩在汤池外沿,用脸盆快速的将汤池里原来的水舀出,这时汤池底部慢慢渗出又清又热的泉水,其温度赤脚已无法站立池中。一边等着泉水的渗出,一边可以去河边端水来调水温。</p><p class="ql-block">待到汤池中注满温暖的清水后,我们便跳进池中,头枕一块小青石躺在水中,眼望蓝天白云,吃着带有硫磺泉香的鸡蛋、生地瓜和带来的食物,哇~现在想起来那是怎样一种享受啊!吃饱了,躺够了,我们开始洗头了。记忆中去温泉洗头没有带过洗涤用品,先将头发在汤池水中反复揉搓后,站在河水里,迎着水流将头插进水中,任清凉的河水冲涤着头发,每每想起似乎还能感觉到那丝凉意和随之而来的清爽。</p> <p class="ql-block">穿戴整齐后已是夕阳西下,叠好晾干的衣物,背起衣物包踏上归程。回来的路边有个灌溉的水井,穿着沾满沙土的凉鞋,把脚伸到水管下冲洗干净,若口渴,便用手捂住水管边缘,嘴贴近虎口,允吸着清冽的井水,一切都是天然的、绿色的、无污染的。</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去野外泡汤的次数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文明,那些天然的、自然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据说温泉村的温泉被多家开发,地热研究、科研、疗养、宾馆等等,用着最先进的设备研究着温泉,井越打越深,温泉村老百姓家的普通水井已经抽不上水了,野浴的温泉只能在记忆里搜寻。每每给周围朋友讲起这些事,心中总是先自豪再惆怅。朋友说,你已经够幸运的了。是的,我曾经那么奢侈的享受这温泉,但恰恰是这些惬意的过往,使我对失去这些感到遗憾。人类文明的进步还能复员这些吗?</p><p class="ql-block">温泉,记忆中的温暖,耳边依稀尚留水管煮蛋时的咕嘟声,头顶仿佛又感受到河水冲洗时的那份清凉,汤池底渗出的泉水、空气中特有的硫磺香,就这样在记忆的海洋里交汇,带着温度流淌着、流淌着……</p>

温泉

汤池

车老板

沙滩

我们

衣物

泡汤

鸡蛋

泉水

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