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3 1 部 队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十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之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i> 文 章 选自网络</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i> 图 片 选自网络</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i></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 . 731部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简称731部队(石井部队、加茂部队)。在二战期间以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为名,实则用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等进行活体实验,以及进行细菌武器研制和生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2年,731部队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建造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731部队由总务部、第1至第4部、资材部、诊疗部、教育部构成,是一个以医学为主体的机构,其中管理层人员多达455人,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部队由军医、药剂、卫生等方面的军官、工程师、技师、雇佣人员等组成。医学工程师占据很高的位置,其中包括731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的哥哥、动物班负责人石井三男。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石井四郎等人为逃避罪责,命令部属杀死所有在押人员,炸毁研究设备和设施,销毁罪证,将大量资料带回日本,战后交与驻日美军第二参谋部。731部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8年4月,日本档案馆公开731部队3607名成员实名名簿;7月7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公布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北支甲第一八五五部队成员名册,其中包含1242名该部队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2020年6月,日本学者公布一份二战后政府公文,首次证实日军731部队曾生产细菌。2023年8月5日,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向社会首次公布《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原簿》。2024年8月13日上午,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来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指认谢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 . 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建立背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由于其自身国土面积小,资源短缺和国内市场相对有限等问题制约,日本将侵略扩张和加强军事力量作为国策,将东亚大陆朝鲜视为当时日本“利益线的焦点”,将中国作为日本大陆扩张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一方面积极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另一方面在“富国强兵”的号召下,大力扶植军国主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16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在细菌学教学中,就讲授过如何进行“家畜战”。1918年11月,日军少佐长谷部照信获悉俄国密探亚历山大正在搞细菌战研究并拥有大量细菌的情报后,他将细菌战作为主要问题向参谋部汇报。此后,陆军省医务局就开始研究细菌战。日本大本营的军部曾要求东京科学研究局“研究出一种或多种为人力无法抗拒的秘密杀人武器”。由于在限期内没有完成任务,局长伊藤工学博士在“工作不力”、“浪费国家财力”等罪名下被逮捕法办,参加研究的40余名科学家也全部被降薪并调转其他工作。后来,细菌研究工作曾一度中断。1929年,在日本陆军军医学校设立防疫部、防疫学教室、防疫研究室,进行细菌学的教学和相关研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为摆脱国内矛盾,日本当局便将赌注押在对外侵略上。以田中义一为首的日本内阁制定了名为“满蒙分离主义”的肢解中国的对外国策,该国策得到了日本军部的积极响应。鉴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现状,许多日本军人开始思考开发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新式武器身为日本军医少佐的石井四郎提出将细菌学应用于军事,实施细菌战的计划。1927年6月至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会议制订“积极”的对华政策,指出“满蒙”(指中国东北三省及蒙古地区)对日本“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一旦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受到损害,日本“将断然采取自卫措施,以维护之”。1928年4月至1930年4月,军医石井四郎身携军方给日本驻各国使馆、领事馆的密函,以访问交流军事医学为名,先后到欧美等2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刺探和搜集世界各国细菌战情报。归来后,向日本陆军中央极力鼓吹细菌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侵占了超过其国土面积3倍的中国东北大地,这为石井四郎的细菌战研究提供了理想而广阔的地域选择。石井四郎认为,细菌战针对的对象是人,与用动物做实验相比,用活人做实验更能提高研究精度。当时,霍乱、伤寒、炭疽等各种传染病菌的研究工作急需用活人做实验,石井四郎向参谋本部提出把细菌研究中心转移到刚刚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一是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实验工场,便于得到大量的非日籍的活体实验材料(无辜的战俘和平民),能够充分满足实验的需要;二是细菌实验有着很大的风险性,一旦发生不可控制的细菌传染,可以将这种风险转嫁给当地;三是便于日军在侵华战争及对苏战争中实施细菌战;四是为适应对苏作战需要,细菌实验也需要在寒冷地区进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2年7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镇秘密设立了细菌实验场,被称为“中马城”。1932年8月,在时任东京陆军军医学校教官兼东京近卫师团军医部长的小泉支持下,于日本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创立了细菌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由石井四郎领导,开始研究细菌武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2年12月,陆军省拨款20万日元。经小泉亲彦批准,从靠近军医学校的近卫骑兵团占用的土地中让给他们1.5万平方米,着手新建防疫研究室。1933年4月,开始施工,同年10月竣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名称来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全称满洲731部队(1941年8月使用此名),是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为掩人耳目,先后叫过“加茂部队”(1933年)、“东乡部队”(1938年——1939年,此时的秘密番号为“满洲第六五九部队”,取名东乡部队是为了纪念石井四郎心中的偶像东乡平八郎)、“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1940年8月改组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同年12月2日创立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支队,平房地区设施成为总部)、“满洲二五二零二部队”(苏联攻克柏林后,为了掩人视线,于1945年5月更为此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型细菌工厂。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以及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另外,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中称,通过“特别输送”进入到731部队的“马路大”需要进行编号,而从1939年以后,进行了两轮编号,每一轮编号极限为1500,于是在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此。但是对于数量的多少还存在争议。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为毁灭罪证将工厂炸毁,大批带菌动物逃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在“背荫河时期”(1932~1934)有三个历史名称: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班”,而内部的秘密称呼是“加茂部队”或“东乡部队”。日本学者松村高夫在《战争与恶疫》一书中写道:“(1932年石井四郎)在哈尔滨东南约70公里的五常县背荫河的防疫班(东乡部队)开始了细菌战研究。”台湾学者藤井志津枝在《731部队———日本魔鬼的生化恐怖》一书中写道:“1932年,陆军省、参谋本部和关东军的军头听从石井的建议,首先在哈尔滨附近的背荫河设立‘关东军防疫班’,匿名是加茂部队……”据此可知,在背荫河时期“731”的公开名称是“关东军防疫班”;而其秘匿名称有两个:“加茂部队”和“东乡部队”。《恶魔的饱食》一书的作者森村诚一在他的书中也谈到,731部队老兵们告诉他当时有两个隐秘名称:加茂部队和东乡部队。关于“加茂部队”名称的来历,是由于“加茂”是石井四郎家乡的名称,而跟随石井到背荫河的人员大多是由石井从加茂招募而来。关于“东乡部队”名称的来历,是由于石井四郎的化名叫“东乡春一”(一说“东乡肇”),因石井崇拜日俄战争(1905年)中日军击败俄军的统帅东乡平八郎。在“平房时期”(1935~1945),731部队的对外名称先后为“关东军防疫部”和“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秘匿名称则为“石井部队”、“奈良部队”、“满洲第731部队”等。隆二在伯力法庭上曾供述:“该部队在成立初期是称为‘防疫部’,而在(1940年)改编后则称呼为‘防疫给水部’了。”另一次庭审中又供述:“1941年前,这部队还没有正式番号,只称呼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同时又叫做石井部队,因为日军中各个部队通常是按该部队长官姓氏来称呼的。1941年,关东军总司令下令全军所有各部队及机关都采用番号时,于是这部队就开始命名为第731部队。”“731部队”一名,1941年以后才开始使用。但现在的人们把日军任何时期的在哈尔滨的细菌战部队都称之为“731部队”。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把“731部队”用作“日本细菌战”的代名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奈良部队”,这是731部队在1940~1942年间向华中地区派出的细菌战远征队的秘密名称。据当时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课参谋井本雄男大佐的工作日志《井本日志》记载:731部队1940年9月至10月曾在浙江宁波一带实施细菌战;1941年11月4日曾在湖南常德实施细菌战;1942年7月至8月曾在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地区实施细菌战。731部队在实施这三次细菌战时,都组织了一支远征队,由这支远征队与南京的1644部队配合去完成实施任务。这支远征队为什么被称为“奈良部队”曾在1940年参加过远征队到浙江实施细菌战的原731部队老兵石桥直方说:当时负责组织远征队的731部队总务部庶务课主任叫饭田奈良,于是就以“奈良”作为远征队的秘密代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东北选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2年8月,石井四郎和增田知贞等4名科研者、5名雇员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考察。当时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等人的意见是将细菌部队建在牡丹江,但石井四郎一行人经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考察后,最后确定在哈尔滨,因为这里相对讲离苏联较近,依托哈尔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交通之便,对生活也有保障。据《陆军军医学校五十年史》记载:1932年8月11日至9月19日,石井四郎带领增田知贞、白川初太郎军医大尉等四名专家、五名雇员及佣人27名到东北各地考察,为细菌研究基地选址。为了保密,他们都穿陆军服,石井改姓“东乡”,白川改姓“黑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3 . 建立基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建立细菌研究基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军大本营批准了石井四郎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细菌研究基地的报告。1933年8月,在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和文庙街中间地带的日军陆军医院南院设立细菌研究所,其附属细菌实验场设于距哈尔滨70公里外的五常背荫河镇,在背荫河车站附近建立了第一个细菌实验所。研究所作为背荫河实验场的本部,二者构成一个整体。出于保密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班”,其秘匿称呼为“加茂部队”,背荫河细菌实验场则称为“东乡部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建立背荫河细菌研究基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3年春,石井部队开始强征劳工建房筑城墙。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个占地达600平方米“兵营”就已建成。因有个叫中马的大尉管理这个“兵营”,人们就称它为“中马城”。背荫河村北有个拉林镇,镇上建有一座监狱,名为“小岛监狱”,“中马城”竣工后,小岛监狱连同600名犯人迁徙至此,称它为“东满大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体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墙围筑的“中马城”隐藏着惊天秘密。“中马城”的秘密是在其“监狱暴动”后被揭开的。至此,人们才明白,“中马城”是侵华日军建立的细菌战实验基地。从1933年“中马城”建成起,石井部队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体实验。“中马城”内的“东满大狱”关押着1000多人,每天都有数十人被用于做细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补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越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3年“中马城”建成之后,抗联队伍就得知那里关押着普通百姓、抗联战士和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于是派人前往侦察,并计划秘密袭击“中马城”。不料队伍在行军途中被日本守备队员发现,致使攻城计划未能实现。王子扬是抗联战士,进哈尔滨侦查时被日本人圈街抓到这里。他探知了日军在这里进行人体实验的实情。并在合适时机越狱成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爆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4年夏季的一天,“中马城”武器弹药库突然爆炸。原因不明,一说是日本人操作不慎引起爆炸;一说是抗联部队炸毁了日本的弹药库。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故,影响了石井四郎的“研究”和“保密”。他加强了警戒,一方面在“中马城”外围实行“并屯”政策,严密控制中国人;一方面加紧进行细菌实验活动。但他还是感到“中马城”的秘密已暴露无疑,于是做出了迁移“中马城”的决定。1934年他以“失火”为由,将“中马城”转移的报告递交给日军大本营,并很快得到批准。1935年,石井四郎下令炸毁房屋,拆除设备,将“中马城”设备部分运回日本,部分移至哈尔滨市里细菌研究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经日本军部批准,石井四郎决定将已暴露的细菌实验基地转移至哈尔滨的平房地区。1935年初,派人在平房地区圈占土地并测量。1936年开始营建,1938年6月主体建筑基本完工。1938年6月30日,为保守七三一部队秘密,关东军司令部颁布第1539号命令,石井部队正式移驻距哈尔滨20公里的平房地区,称为“满洲第 731部队”,将平房地区120平方公里划为特别军事区,核心区占地6.1平方公里。在这个庞大的特别军事区内,731部队的人员编制、占地面积,以及细菌生产量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加,成为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大规模使用人体进行细菌武器实验和生产的基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部队改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3年2月15日,关东军临时病马收容所奉关东军司令部命令,改编为关东军临时病马厂,并将厂址由奉天(今沈阳)迁至“新京”(今长春),部队内的机构与人员也得到加强。1936年4月,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向陆军省建议将关东军临时病马厂“强化”为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并成为细菌战对策研究机关。经日本陆军省批准,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开始改编。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与陆军省同时向天皇上奏“部队改编完成”。至此,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由于“东乡部队”用毒气、电流和冻伤拿活人做试验的“秘密”,被囚禁的“俘虏”了解。1934年中秋节,“囚犯”们乘日本卫兵喝酒喝得烂醉时,用酒瓶砸昏卫兵,夺取钥匙打开了牢房,举行暴动,其中有16人逃了出去。不久,中马城的火药库又发生了爆炸,设施遭到很大破坏。1936年春,石井四郎的细菌实验基地移到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区,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营区内有150多栋楼房,其主楼“四方楼”面积达9200平方米。关东军强迫5000余名中国劳工、用了2年时间建成了这座杀人工厂。从1936年——1945年8月,有1.5万名中国劳工被强迫在此劳动,其中有5000多人死于营内非人的待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平房军事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8年6月30日,关东军司令部发布了第1539号命令“关于在平房附近设立特别军事区域”,秘称“十七号军事基地”,分为甲号区域和乙号区域。甲号区域为特别控制区,以七三一部队和八三七二部队为中心,东南西北各向外扩展5千米区域,总面积32平方千米;乙号区域为一般控制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0年,日军出于保密考虑,对侵华各路日军编设秘密的“通称号”,“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和“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分别获得了“满第100”“满第731”的秘密番号。1941年6月,改称“第731部队”。1941年8月,由北野政次少将(因其残忍足与石井相匹敌,而后晋升为中将)接替石井四郎继任731部队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投降逃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石井四郎等人为逃避罪责,命令部属杀死所有在押人员,炸毁研究设备和设施,销毁罪证,将大量资料带回日本,战后交与驻日美军第二参谋部。由于受到驻日美军的庇护,731部队的罪行长期未能公诸于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部队解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石井四郎想要在太平洋冲突后的1944年5月使用化学武器,但是他的企图由于计划不周和联盟国的干涉而多次被挫败。当战争会很快结束的形势变得明朗时,石井下令摧毁那些设备设施,并告诉他的部下“把秘密带进坟墓”。他的日本军队在战争的最后的日子里集合起来销毁他们进行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毒杀400名在押的“马路大”并焚烧;还故意地放出所有感染瘟疫的动物。美国相信这些研究数据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因为联盟国从未进行过这种类型的人体试验。同时,美国不希望任何其他国,特别是苏联得到这些数据用于研究生物武器。因此,作为获得这些数据的交换,美国不以战争罪起诉731部队的军官。1949年12月,伯力城(哈巴罗夫斯克)战犯审判法庭对731部队的战犯进行了审判。许多前731部队的成员都加入了日本医疗组织。DrKatanoMasaji领导了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绿十字。其他成员或领导医学院校,或为日本厚生省工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整建制溃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5年8月11~15日,为保证七三一部队安全快速撤离,关东军特批了十几个专列,作为带有特别机密的军用列车来对待,并指示要一路安全放行。在经过的主要车站,都配置了许多宪兵,保证这些列车优先通过。七三一部队前后开出15列火车,每列火车20节车厢。8月11日开始队员的家属撤离。1945年8月13日,石井四郎等高等官员携带者核心机密资料乘坐专机回到日本,其余队员则乘坐特别列车从哈尔滨出发,经由吉林通化,辽宁丹东,韩国釜山,最后坐船逃回日本。这是关东军唯一整建制撤离回国的部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4 .部队罪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动植物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饲养着各种各类的动物的罪恶目的,就是在研究和制造残杀人类和牲畜的传染病菌,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服务。七三一部队里设有两个特别班,一个是管理监狱的,一个是饲养动物的。可见,它和对外绝密的“特设监狱”一样,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石井四郎安插他的三哥石井三男担任班长。畜牧技师出身的石井三男,是佩带红刀带的佐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石井特别饲养班,设有事务所,是一幢三室的平顶砖瓦房。在动物舍群中,设有马厩3-4栋,马的存栏数约有120匹,此外在露天马圈里还栓有东北当地马4-5匹和朝鲜马40余匹,猪、羊舍一栋,内养猪80头和羊4-5只,猴、江猪舍一栋,猴子12只,江猪数十只,鼠舍一栋,分别饲养着白鼠和黄鼠数千只;在搭设的牛圈、骆驼圈、狗圈和鸡舍里,分别饲养着牛10多头、骆驼13头、狗20条,还养有数百只鸡以及、鹿、白麻雀、驴、骡等动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各种动物的来源,有的是从各地运进的,例如骆驼、驴.马、猴子等。白鼠就是从日本专程运来的。由于它供不应求,七三部队便极力从中国东北各种鼠中寻找代替日本白鼠的鼠种。当他们通过研究得知黄鼠是一种有效的传染细菌的动物以后,一面出动大批人马进行捕捉,一面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大力繁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田中班设在四方楼三层的东侧,是第一部的昆虫研究班。在四方楼东北约1000米远的一座单独的大院里,四周修筑了一人多高的砖围墙,设有西、南两门。这个大院,是培殖各种昆虫的分部,也叫做“田中研究室”。这个院套很大,除了三大栋房舍之外”其余的地方却是大片空场。到了夏季,院内杂草丛生。日本人决定抽调劳工吴邦富等人把落草割倒。割草时,日本人寸步不离地监视着,不准劳工四处乱看,必须低头干活。吴邦富趁日本监工不大注意时,偷偷地往一个大房子里看,屋里摆放着数不清的铁丝笼子,笼子里装的是红眼老鼠。后来才知道这是田中班的昆虫动物舍,是专门研究和培殖跳蚤、虱子、臭虫、苍蝇、蚊子等昆虫动物的。这个班的头目是田中技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体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体实验是731部队细菌实验手段中最惨无人道的方式,成为731部队各种暴行中最令人发指的部分。731部队主要以健康活人在实验室和野外进行细菌实验,通过注射、植入细菌和活体解剖等手段来观察和记录各个阶段的变化数据,最终形成实验报告。此外,731部队还进行过大量出于其他医学和军事目的的人体实验,如冻伤实验和毒气实验等。这种人体实验被石井四郎称为是731部队“秘密中的秘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实验对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将人体实验的受试者称为“马路大”,“马路大”意为“圆木”,即“人体实验材料”。每个受试者都被编上一个三位数的号码代替其姓名,成为各种活体实验的“材料”。“马路大”是被作为活体实验的“材料”。被关东军逮捕的爱国者们,遭受非人的待遇。仅仅是被当做一块圆木头来使用“马路大”。由于是“马路大”,也就无须有人的姓名。凡是送往七三一部队的“马路大”,每个人都编上一个三位数字的号码。然后按编号分给前面谈到的各个班,归各班所有。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他们把“马路大”当做进行活体实验的“材料”来使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实验环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的人体细菌实验分三个环节:人体染菌观测、活体解剖检测和病理解剖诊断。人体染菌观测和病理解剖诊断是常规的,用于大部分被实验者;活体解剖检测是最残忍的,用于部分被实验者,以求特别验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人体染菌观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为使被实验者感染病菌,然后观测记录人体的病变,包括抽血、胆汁等获取实验数据。有的不予治疗,残忍地看着被实验者慢慢死亡;有的给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观察人体抵抗力和药物抵抗力对此种细菌的作用。一旦治愈,被实验者将面临下一次实验,直至死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活体解剖检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将活人人体感染细菌的病变部位切下来,以便观察、记录、绘图,获取更准确的科学数据。对活人进行解剖,有时甚至不用麻药,可谓残忍至极。细菌培养是活体解剖的又一目的。细菌在人体中繁殖几代后,毒性会有效提高。利用人体培养细菌,包括增强细菌毒力,是七三一部队人体细菌实验的大项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病理解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病理解剖是对细菌感染致死的被实验者进行尸体解剖,由军医们将死者的头、膀子、腿割下,由其他人再分别进行解剖,研究细菌的作用,以求对病变情况做最后的诊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效力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效力实验是对各种致命细菌的效能进行检验,实验方法主要有比较实验、分类实验、超声波菌苗实验、注射和植入细菌实验及活体解剖等。731部队用于人体实验的方法有50多种。731部队进行细菌效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效力强的毒菌,效力强包括毒性强、坚韧性强、适应性强。由此,731部队随之开展了毒力实验、坚韧力实验和适应性实验等一系列的细菌研究实验。毒力实验是731部队最基础的、也是最大量的实验。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各种细菌对人体或牲畜、植物的毒害能力。731部队经过大量人体细菌效力实验,筛选出了效力强的毒菌,确认可以作为细菌武器的细菌战剂是:鼠疫、霍乱、炭疽等病菌,并将鼠疫菌作为首选细菌战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实验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采用多种方法在活人身上进行各种实验,他们在一个人身上或使用一种方法,或兼用几种方法,主要有菌液注射、口服染菌食品、比较实验等。其手段残忍,直到致人死亡,肢解尸体,焚化灭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菌液注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本军医把带菌溶液或注入“马路大”的血管里,或皮下注射,而后观察被细菌感染者的病情变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口服染菌食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把实验用的细菌掺入饭食、饮料、水里或注入瓜果、蔬菜里,对被实验者强迫灌服或让人误食,以观察各类细菌的效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比较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军医在被实验者身上交叉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细菌实验。他们把这些“实验材料”分成若干组,或在每组人的身上使用的细菌菌液剂量不同,注射的次数不同;或分别使用注射、灌服、埋入等方法,以观察其结果,写出比较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传染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通过人体染菌观测、活体解剖检测和病理解剖诊断来研究细菌最佳传染途径。人体染菌观测和病理解剖诊断是常规方法,用于大部分被实验者;活体解剖检测最为残忍,用于部分被实验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体解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要经过临床观察、解剖观察、病理观察这3个阶段。人体解剖观察,一般是人感染细菌患病死亡后解剖尸体。而为了人在感染后内脏的变化,活体解剖是最直接的方式,为保证标本的准确性,则不实施任何麻醉直接进行解剖,也包括孕妇和儿童。石川大刀雄丸是731部队病理研究班长、解剖技师。在刚刚来731部队的时候,他还以为是用尸体解剖,可是在实际中他却多次频繁地进行了活体解剖。胡桃泽正邦是731部队的第一部人体解剖技师,他曾讲述讲述了一次解剖实验:“解剖一名已经怀孕的中国妇女,解剖前,那名妇女求我放过她的孩子,可是我却进行了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解剖实验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实验报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通过人体实验,得到大量真实可信的实验数据,以此为基础资料形成了专业的《人体实验报告书》。战后以这些实验资料作为免责条件与美国进行了秘密交易。这些报告书是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重要证据,可同黑龙江省档案馆和吉林省档案馆发现的特别移送档案互为佐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焚尸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有3座焚尸炉,一座位于“四方楼”西北角,主要是焚化被细菌实验致死的人的尸体;一座位于北岗上,以焚化动物尸体为主,偶尔也焚化人的尸体;一座位于原“八木班”的农田里,日本人死后在这里焚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药物“虹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5年5月,日本熊本县菊池惠枫园历史资料馆新公布了一批有关旧日本陆军进行人体实验的资料。最新资料显示,旧日本陆军曾研发的药物"虹波",与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存在关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虹波”在中国东北曾被用作冻伤实验的一部分,这一说法在二战后一篇熊本医科大学的医学论文中得到了证实。此外,与731部队相关的业务日志也明确记载了“‘虹波’被作为实验材料用于人体试验”的相关内容。根据对多个资料的检证,原田寿真认为731部队极有可能参与了该药物的研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旧日本陆军研制的药物“虹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虹波”曾一度被旧日本陆军寄予厚望,并于1942年12月在菊池惠枫园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当时的园长宫崎松记在《医学》杂志发表其论文中明确提及,“第七陆军技术研究所通过厚生省,委托了三所国立麻风病疗养院进行重复试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该人体实验一直持续到1947年6月,期间至少有472名入所者被迫参与,其中最年幼的仅6岁。试验期间造成9人死亡,其中2例死亡与该药物直接相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7年出版的《皮肤科性病科杂志》刊载了多磨全生园园长的临床报告,详细记录了使用"虹波"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成果”。星冢敬爱园1949年6月出版的机关杂志《姶良野》中亦有记载“虹波等新药均告失败”的语句。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了日本仍在战后进行“虹波”人体试验的事实,尽管并未明确说明实验受害者的具体情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野外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人进行的各种实验的同时,731部队还使用一部分“实验材料”在野外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由731部队第二部在最接近于战斗环境的条件下,组织实施进行。该部队在东北有固定的野外实验场地,主要有安达特别实验靶场、城子沟、佳木斯、陶赖昭等地设置的实验场。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实验场,在东北山区及呼伦贝尔草原等地都进行过野外实验。在野外实验中,731部队既使用细菌、病毒,也使用毒气,大规模地杀害“马路大”及无辜的平民百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特别输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本宪兵队机关和伪满当局根据七三一部队的要求,经常把华中、东北各地的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和朝鲜人秘密地押送到七三一部队,供细菌试验之用。被押送的人大多数是被俘的八路军、新四军、苏联红军、地下工作者和反满抗日的工人、教员、学生、还有所谓的政治嫌疑犯。在运送期间,恐怕暴露罪恶的秘密,日本宪兵队官方给被押送人员规定了一个专用名词:“特殊材料”“特别输送”。据日本宪兵署的文件记载,自从一九三九年起,就有“特别输送俘虏”之事。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城仓少将于一九三九年发布过将三十名俘虏“特别输送”到石井部队的第二二四号命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命令中明确规定:“第二批特殊运送人员约九十名除留下六十名送达目的地外,其余诸人在到达哈尔滨时即交付石井部队长”。并要求“须事先将应交付石井部队的人员区分开来,以免在交付时发生延误”。还要求“哈尔滨宪兵队长须与石井部队长取得密切联系,保证在哈尔滨站及以后途中竭力防止外国侦探,并采取必要监督办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5 . 防疫给水研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2年,石井四郎发明了滤水器,并取得国家专利。“帝国医疗株式社会”从陆军那里接受订货,大量生产石井式滤水器。为了推行这种滤水器,石井四郎曾在参谋本部进行宣传,让参谋集合起来,他用滤水器将参谋本部前的池水加以过滤,自己当场喝下,证明没有细菌。七三一部队迁到平房以后,由三部负责防疫给水的研究和生产滤水器,并多次进行防疫给水演习。在诺门罕战争中,731部队派出防疫给水班直接参加了战场上的防疫给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设第三部负责防疫给水研究和滤水器制造等,又被称为“防疫给水部”,设在哈尔滨市南岗。第三部协同第四部、资材部共同完成细菌武器生产。第四部负责细菌武器生产,第三部负责弹壳制造,资材部负责细菌弹安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远征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0年7月,七三一部队组织了第一批远征队到宁波。他们备有七十公斤伤寒菌和五十公斤霍乱菌,此外还备有五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把这些菌分别装进投撒器里,投入蓄水池和居民区,使上海以南的宁波一带发生了鼠疫和其它传染病。据日本细菌战犯柄择供认,是他奉命将这些细菌装在特别装置物内,由远征队带走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秘密远征行动持续了将近四个月,同年十月四日,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将麦粒、粟子等物撒在衡县境内,三十八天以后发生了鼠疫,使二十二人死亡。十月二十二日,在古井四郎亲自指挥下,又在宁波上空投下麦子、棉花等物,一星期后发现了一个鼠疫患者,以后陆续发现有九十九名鼠疫患者,其中九十七人死亡。十一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七三一部队的专用飞机飞入金化县,撒布白色烟雾状的东西,落地后变成淡黄色颗粒,遇水即溶化,经化验认定为鼠疫菌。此后不久,在金化附近的东阳、义乌、兰溪等县都有鼠疫发生。东阳县鼠疫传染九十四人,死亡九十二人;义乌县鼠疫传染三百零八人,死亡等二百五十七人;兰溪县鼠疫传染三十六人,死亡十二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三一部队远征队的这次行动,给宁波地区带来鼠疫隐患。仅衡州县为例,从一九四一年四月和以后的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全县曾发生三次鼠疫、受鼠疫传染而死亡的有二百零一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非人手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活体解剖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中国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圆木”(丸太)。此项作业的要点是:必须保证解剖对象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绝对不能麻醉。因为日本军医认为麻醉后的研究数据是不真实的。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解剖时,那凄厉的惨叫声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此项工作也是731部队所有医师所必备的基础技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手榴弹试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将人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下进行手榴弹试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冻伤试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用来测试人在不同温度下抗寒程度。试验资料为北支那防疫给水部专业人员与驻蒙军团联合进行的一次野外冻伤试验的资料,题目为《极秘·驻蒙军冬季卫生研究成绩》,资料编成者为冬季卫生研究班,形成年代为昭和十六年三月(1941年3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该资料是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研究所所长金成民,应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校长加藤佑三先生邀请,受平房区政府委派赴日讲学访问期间,多次单独或与日本友人一同赴东京神田等地的图书馆及资料馆查阅资料,在一资料室内,发现这部保存较好的资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火焰喷射器实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3年夏的一天,在安达实验场,排列着十几辆旧坦克和装甲车七三一队员押解着十几名穿着日军文职人员军服的“马路大”,强迫他们进入到坦克或装甲车里。然后关上车盖,全部密封在里面。每辆坦克塞进两个人,装甲军重进一个人马路大们被四周荷枪实弹的日军包围着,根本没有逃跑的可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时,一群关东军司令部派来的士兵背着草绿色的大桶,桶里装着压缩空气和汽油柴油配成的液体燃料(燃烧剂)。桶的右上角有一个胶皮管,胶皮管头上装着金属喷嘴,那是火焰喷射器。这些士兵分别站在离坦克或装甲车10米,20米,30米远不等的地方以半跨半坐的姿势,把火焰喷射器的喷嘴对准了坦克和装甲车命令下达后,白热的火焰从喷嘴喷出,坦克和装甲车立即被1000度高温的火焰包围,并响起了轻微的爆炸声。十几秒后,停止喷射,坦克和装甲车被烧得变了形,车内的“马路大”都被烤焦,甚至碳化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鼠疫实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31部队长期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鼠疫实验,生产了数量庞大的鼠疫菌和鼠疫武器,使731部队所在地哈尔滨平房地区成为细菌武器的“火药桶”。1945年8月,731部队在逃跑前夕由于炸毁本部实验设施,使得染疫老鼠、实验动物逃窜出来,这个“火药桶”被引爆,使哈尔滨平房地区鼠疫大面积爆发流行,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哈尔滨平房地区由此成为鼠疫疫源地,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处由于人为因素制造的鼠疫疫源地,危害难以估量,后果极其严重。在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为控制和消除疫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无麻醉拔牙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的是测试伤员在未麻醉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忍受拔牙手术,实验结果是无人能够忍受,但如果已经严重松动的牙齿则另当别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与马血互换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将身体强壮的人血液抽去大部分,此时人全身痉挛,几名军医都无法完全按住。立即输入马匹血液,并观察人的表现,结果身体排异性明显,人全部死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病菌对胎儿的影响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女人怀孕后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畜杂交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强迫女人与马匹或狼青交配,研究所谓劣等民族的优化办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体四肢互换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将两个人分别截肢后通过手术互换四肢,如果试验成功则对于恢复伤残日军士兵的战斗力有极大意义,但试验失败,因为接上的四肢并没有恢复生命的迹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其他人体试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类所能想到的各种惨无人道的试验,尤其是那些可用于大量杀伤敌人,医治自己人的项目,731部队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试验在和平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了天皇的所谓圣战,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动物们(比如;白鼠)。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待遇连动物都不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幼儿制作标本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5年3月,14岁的清水英男初三没毕业,就在老师的推荐下,作为见习技术员加入了731部队,随后被派驻到中国哈尔滨的731部队总部。正式工作第一天,他在实验室中看到很多人体器官标本被泡在液体中。清水英男说:“他们告诉我这是解剖俘虏做成的标本,但我看到的有幼儿、有妇女腹中的胎儿。我印象深刻的是幼儿标本,为什么他们要做这些惨无人道的事,真是太残忍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历史数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原第731部队细菌生产部长川岛清在1949年12月伯力军事法庭供认:“731部队每年因烈性传染病实验而死的囚犯人数不下600人。”仅他本人1941年至1945年的5年任职期间,被用作人体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至少在3000名以上。1932年至1940年,按每年600人的保守数字计算,应是5400人左右。这样,第731部队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用于细菌、毒气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应不少于8400人。确切的数字以官方最新消息为准。可以说,第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物武器试验基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细菌战部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马城”是侵华日军建立的细菌战实验基地。从1933年“中马城”建成起,石井部队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体实验。“中马城”内的“东满大狱”关押着1000多人,每天都有数十人被用于做细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补充。1985年,日本《每日朝闻》披露了关东军副参谋长远藤三郎的日记,他在视察背荫河细菌战实验基地时曾亲眼目睹并记录了石井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情况:“1933年11月16日,星期四,晴朗。午前8点半,同安达大佐、立花中佐一起到交通中队(日军对中马城的代称)内的实验场视察实验情况,按第二班担当毒气、毒液实验和第一班负责电气实验的分工,分别各用两名“共匪”进行实验。对一名被实验者用光气(炭酰氯)进行毒气实验,5分钟后,被实验者肺部开始发炎,但他还活着。然后对他进行了氰化钾注射,20分钟后,这名被实验者失去了意识。接着又对其进行了数次20000伏高压的电击,但仍没完全致其死亡,最后用注射的方法把他杀死。对第二名被实验者进行了数次5000伏高压的电击,发现被实验者并没有死去。这之后又连续通电数分钟,这才将他杀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细菌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了开发研制细菌武器,731部队专门设置了细菌研究部、细菌实验部和细菌生产部,下设各种研究班。通过细菌研究、人体实验、动物实验、植物实验和野外实验来研制细菌武器及实验细菌武器效能。此外,为适应对苏联作战需要,还进行了冻伤实验、毒气实验和防疫给水研究。731部队拥有大批培殖和生产细菌的仪器设备,具备独立培育生产各类细菌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39年,日军在诺门罕同苏蒙军队的战役中首次实施细菌战。此后又分别于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在我国浙江宁波、湖南常德和江西等地区针对平民发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以1940年宁波细菌战为例,当时的死亡率竟高达98.2%。战后的推算数据显示,中国地区日军细菌战的受害人数超700余万,死亡约2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还试图将细菌战的“魔爪”伸向苏、美和东南亚其他国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罪证交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石井四郎用其残杀万余人类生命得来的细菌杀人方法的资料数据通过麦克阿瑟牵线与美国总统杜鲁门进行了阴谋交易,逃避了战争法庭的审判和人类良知与道义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5年9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前身)的细菌战专家桑德斯调查日本细菌战有关情况。此后几年,美国又陆续派出了汤普森、费尔等人,与包括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在内的731部队主要成员进行接触,了解细菌战。在美军情报部门的协调下,1946年1月9日北野政次被引渡回日本。北野政次回到日本后,2月6日接受美军关于细菌战的调查。1947年4月1日,北野政次向美军提交了一份17页的笔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7年9月,美国国务院向当时美国驻日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作出指示,为了获取石井等人掌握的细菌实验资料,可以“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1947年10月至11月,美国细菌战权威爱德温 希尔博士赴日,在日本对20名以上的细菌战专家进行了调查讯问,获得了许多重要资料,如8000多张病理解剖的幻灯片;有关鼠疫、炭疽、鼻疽的解剖报告等。到1948年11月东京审判结束的几年间,美日之间达成了秘密交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得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的数据,并为此支付了25万日元。这些数据和资料,包括大量731部队的实验报告书,以及8000多张有关用细菌武器作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的病理学标本和幻灯片等。档案显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鼻疽菌、炭疽菌和鼠疫菌实验报告的封面,都有“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基地生物战实验室化学部队研究与开发部”的字样。为了获取生物实验数据,美国包庇二战战犯,向世界隐瞒石井四郎以及731部队的滔天罪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6 . 罪行揭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6年8月29日,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美国法官沙顿宣读《南京地方法院监察处关于敌人罪行的调查报道》,其中提到:“敌方多摩部队把擒获的平民运到医学实验室去实验传染血清的效能。这个部队是最秘密的组织之一,该部队所杀害的人数是无法确认查明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9年12月底,苏联在其远东滨海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城)设立军事法庭,对日军12名细菌战罪犯进行审判。庭上,原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关东军兽医部部长高桥隆笃、侵华日军第100部队技术骨干平樱全作、三友一男等战犯供认了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从事细菌武器研制与量产,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事实,揭开了这支企图隐藏踪迹的“恶魔”的神秘面纱。庭上,曾担任731部队细菌生产部部长的川岛清供认,731部队因实验而杀害的中国、朝鲜、苏联等国军民不下3000人。这份庭审录音,时长为22小时5分57秒,一直保存于俄罗斯国家录音档案馆。2018年5月7日,来自俄罗斯国立录音档案馆的伯力审判录音档案正式被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这份录音档案长达22个小时多,通过战犯的供述揭露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第100部队的细菌战罪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50年,苏联公开出版了《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同时指责美国对日本细菌战犯的包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56年4月25日,中国在沈阳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对在押侵华日军战犯中的36名首要分子进行了公开审判。其中包括731细菌部队林口162支队的榊原秀夫,还有11名将抗日志士秘密送往731细菌部队进行活体实验的关东军宪兵及特高科特务。他们在庭审中供认的罪行,也是731部队罪恶历史的另一份证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1年秋,一位叫约翰·W·鲍威尔的美国记者在《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旬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历史上被隐瞒的一章》。那段被隐瞒的历史章节是一桩肮脏的交易:石井四郎为首的731部队,以向美国提供细菌战资料为条件,逃过了东京审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3年,731部队在中国做人体试验的两份“实验报告”在旧书摊上被发现;1986年,731部队《关于冻伤的试验报告》被发现,此外还有一些参与者的日记在日本国内被陆续公开,比如《井本日记》、《金原摘录》、《真田日记》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00年8月8日,位于哈尔滨平房区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被第一次正式发掘。挖出了一台比较完整的高压灭菌锅炉残体。根据原731部队成员在伯力审判中的证词,这些锅炉是用来大规模制造细菌的。锅炉的发现,让这段证词和证物完全吻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01年和2007年,由于国际社会和国内学界的压力,美国分批次对部分“731档案”进行了解密。解密后的档案被分别存放在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和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11年,哈尔滨市社科院731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彦君赴美国国会图书馆科学技术商务部档案室查阅了这批美国解密的档案。其中最核心的资料,是731部队成员撰写的解剖报告书。其中共有三个报告:即炭疽菌报告“A报告”,鼻疽菌报告“G报告”,鼠疫菌报告“Q报告”。这三份报告是731部队同美军进行秘密交易的核心资料的一部分,是能够证明731部队进行人体试验细菌感染的直接证据,填补了国内所藏资料的空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02年8月27日,在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奔波两国收集证据,数次上诉、败诉、再上诉的努力中,东京地方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了日本政府在中国研制细菌武器及实施细菌战的事实。731部队长期被掩盖的历史真相,终于在法律层面获得了认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4年,黑龙江省文物部门以“四方楼”为重点,再次对731部队遗址进行了发掘。经过这次发掘,中国考古人员“挖”出了“四方楼”的全貌。该区域位于731部队遗址核心区南部中央,总占地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由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中心走廊及四个庭院构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5年3月13日,旨在揭露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医学犯罪展”在位于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展出。展览详细介绍了731部队为了进行细菌战、研究武器性能等对殖民地人民实施的惨无人道的活体试验,同时还介绍了战时及战后日本医学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7年9月,胥金和写出上万字回忆录,记录自己少年时被骗入日军731部队下属工厂的经历。胥金16岁被骗入日军731部队下属工厂,三个手指被截断后逃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8年4月,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在记者会上透露,国立公文书馆(相当于国家档案馆)公开了记载被认为战时在中国反复进行“人体实验”的原日军731部队队员等3607人的实名名簿。西山胜夫称:“几乎所有队员的实名被披露尚属首次。为了对研究发挥作用,今后将公布在网页上。”此次公开的是以731部队为中心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留守名簿”。该名簿制成于1945年1月1日,记载52名军医、49名技师、38名女护士、1117名卫生兵等的实名、级别和联系方式。该名簿自2015年起被请求公开,最初几乎全部被涂黑,但经过交涉,2018年1月除部分联系方式外,名簿的几乎全部内容得到公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日本NHK电视台两次播放揭露731部队真相的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实验》《731部队——人体实验是这样展开的》,详细呈现了731部队当年在中国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和活人人体试验的种种罪行,而且首次公布了原731部队成员长达20个小时的认罪录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0年6月19日,日本学者公布一份二战后的政府公文,据称首次证实了日军731部队曾生产细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等人此前一直在对“731部队”展开调查,发现了这份战后由日本政府制作的有关公文,首次证实731部队支部曾生产细菌。西山表示:“文件中还包括前731部队成员的证言,在验证历史上意义深远。”据悉,这份公文是1950-1951年期间制作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队概况”,由西山胜夫等人于2019年在日本国立公文馆发现。从公文中可以看出,731部队由本部和五个支部组成,各个组织机构也得到了证实。关于大连支部,文书记述道:“直到战争结束为止,主要负责细菌的研究以及生产”。另外,关于林口、牡丹江、孙吴、海拉尔四个支部,文书也记载了队员的姓名、阶级、籍贯等。除各支部的变迁表外,还在地图上标注了战败前后各支部部队行动的详细动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1年6月10日,记者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了解到,由该馆研究员杨彦君主编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甲第一八五五部队留守名簿》《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等3部5册档案文献集出版发行,这1400余页首次公布的核心档案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和一八五五部队的总体规模、职级军阶、人员构成等详细信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1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6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布了一批和北野政次相关的文件和档案,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件档案以及研究成果进一步确认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罪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1年8月16日(当地时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解密了一批二战时期的秘密文件,其中讲述了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利用活人做细菌武器试验的细节。文件中介绍,被日军用来做人体试验的对象有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这些人均因所谓的抵抗日军的活动被捕,且大部分人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被进行细菌武器试验的,最终备受折磨而死亡。文件中还有苏联对最后一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的审讯笔录,其本人亲口承认了731部队用这些人进行过人体试验。据解密的文件显示,日本731部队和100部队利用这些抓捕来的实验对象进行了人体感染鼠疫、炭疽病、霍乱、伤寒和气坏疽等致病细菌的实验,造成大部分实验对象死亡。没有死亡的对象也会进行二次实验,最终难逃死亡的命运。历史文档中还显示,日军在感染病菌的实验对象活着的时候,对其器官进行解刨切除,以观察器官受损情况。据前731部队成员回忆,在该部队的实验室内共有将近3000名实验对象死亡。此外,这批文件中还公布了1944年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公布的《特勤局指南》,其中载有审问战俘的各类主要流程,以及关东军企图于战争后期使用细菌武器来进行战争的具体计划等历史文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1年9月,俄联邦安全局首次公开了原苏联远东军区军事法院1945年至1949年对日本关东军末任司令山田乙三的审讯笔录及相关档案,再一次揭露了日军731细菌部队在中国开展人体实验,以及1944年企图用细菌炸弹挽回败局的滔天罪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视 频 电 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黑太阳73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731部队原成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83分钟口述证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首次在国内公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天眼新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2025-07-07</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7月7日在馆内展出731部队原成员胡桃泽正邦的口述证言。长达83分钟的视频中,胡桃泽正邦供述了731部队从事人体解剖、开展人体实验以及实施细菌战等罪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士成说,胡桃泽正邦是731部队的解剖技师,曾从事结核菌实验研究,后参加活体解剖,于20世纪90年代去世。据《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记载,胡桃泽正邦出生于1913年5月,1944年5月任技师助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介绍,这份视频资料是胡桃泽正邦1991年8月在一次展览上揭露731部队罪行的影像,后被日本民间和平团体保存。2024年8月,该馆在日本731问题研究专家原文夫处征集而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桃泽正邦供述说,被实验者被称为“马路大”(日语“原木”的意思),其中包括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苏联人等,特设监狱中的常备人数在40人以上,并会“不断补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桃泽正邦表明自己曾解剖过300多人。731部队人体解剖小组最少有5个人,一个小组在一天能完成3个人体解剖任务。“解剖时人还是温热的,有血喷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桃泽正邦说,731部队研制生产鼠疫、霍乱、伤寒、痢疾、炭疽等病菌,一天要生产两吨,并在重庆、湖北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就像无人机给田地播撒药剂一样。其间,有日本军医误吸鼠疫菌,不到12个小时便死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出的一把奖励解剖技师的军刀。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金士成说,这些残酷细节印证了731部队对人类生命的极端漠视,视频中“禁止对外泄密,甚至不能告知家人”“我妻子不知道我是干解剖的”等信息,反映了731部队的高度保密性,也解释了其罪行被长期掩盖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是揭露731部队罪行的‘活证据’,其价值不仅在于还原历史细节,更在于以加害者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严重违反国际公约与医学科研伦理,实施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这一资料为731问题研究进行了有效补充,进一步揭示了731部队犯罪全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谢谢您的光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