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 401栈桥</b><span style="color: inherit;">是孤东海堤提升工程的重要景点之一。它曾是油田为滩涂钻井平台搭建的框架路,如今成为了一处小众的拍照打卡地,栈桥附近的滩涂是绝佳的赶海地,退潮后,游客可以在这里挖蛤蜊、捉螃蟹、捡海螺等,体验赶海的乐趣,周边风景优美,能让游客们在赶海之余欣赏到迷人的海滨风光。</span></h1> <h1><b>401公路驿站</b><div> 近年来,401栈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网红打卡胜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人数逐年攀升。为了给每一位游客带来极致的旅行体验我们也精心打造了401公路驿站。401公路驿站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浓缩了黄河三角洲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是感受“沧海桑田”的绝佳去处,同时打造了1300平方米集住宿、餐饮、销售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驿站,在今年新上了观海民宿、小吃商铺等,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加优质、独特的旅行体验。</div></h1> <h3><b>东营红滩湿地旅游区</b><div> 景区坐落于垦利区现代渔业示范区,毗邻红光渔港与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0万平米。自2018年起,致力于打造山东首家集装箱主题滨海公园,融合海洋、湿地与黄河文化,提供赶海拾贝、水上高尔夫、度假民宿等多元化体验,2022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br> 旅游区海岸线长达30余公里,独特的海河交汇地貌带来平缓海滩,是赶海拾贝的理想之地,尤其以文蛤著称。<br></div></h3> <h1><b> 天骄部落</b>是今年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园区,共建有54个蒙古包,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其中大蒙古包有三个用作接待、娱乐、餐饮(乞颜餐厅,可接待52人)。中型蒙包一个(肖德)用于宴会活动(可接纳14人),小型蒙古包50个,其中43间用于住宿,7间用于餐饮。最大的一间,蒙古包命名为乞颜餐厅,源自于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乞颜部”,也是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园区内供应丰富的蒙古族传统美食,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奶茶、奶酪等是一个集美食体验、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民宿园区。</h1> <h1> <b>水上高尔夫基地</b>是景区的一大特色,水上高尔夫共设打位22个,用球方面,我们采用浮水球,注重生态环保与休闲娱乐。星河问野民宿是我们以集装箱为特色,结合湿地景观,打造的安全美观的野性魅力住宿区。景区东临大海,赤红如火的盐地碱蓬造就了红毯迎宾景观,野生鸟类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新汇研学国际研学拓展基地包含高空、低空及地面拓展区,是东营市最大、设施最优的专业拓展培训基地。海水浴场配备儿童水上乐园、游船码头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丰富水上游乐项目。此外,真人CS基地占地5500平,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玩法最全的户外CS场地,还设有激光打靶、射箭等项目,为游客带来刺激体验。</h1> <h3><b>红光老十五村</b></h3><h3> 1935年建村,土地面积约1.66万亩,位于垦利区东海岸,紧邻莱州湾,距离东营城区35公里、胜利机场15公里,区位特点明显,是典型的渔家村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163户、393人,党员29人。主导产业是近海捕捞、海水虾蟹养殖、盐业盐场等。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走出一条农村深化改革、产业融合、共同富裕之路。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560万元,人均分红11500元。<br> 产改先行,融合农村资源。老十五村带动其他2个村一起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厘清权责、盘活资源资产,实现渔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三个转变”。产业联动,激发发展活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成立共富公司,老十五村主动放弃公司股权,让利其他2个村,探索共富乡村模式,示范带动村级增收。扩大主营业务范围,实施渔家乐、船宿民宿等乡村振兴项目,发展沿海特色文旅产业。创新融合,探索共富路径。通过组织、治理、发展的三融合,打破原有“单兵作战”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摆脱“打渔为生、靠天吃饭”的传统产业形式,成立共富公司主导实施“一带一心六园”乡村振兴项目,共同创建市级共富乡村示范点。<br></h3> <h3><b>万亩花海+稻田画农创BOX景区</b><br> 景区规划面积1.26万亩,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花海+稻田画景观创意基地”。2017年开园至今,通过采取5-10月种植水稻,11-4月种植油菜花的稻油轮作方式,打造“春赏油菜花、夏观稻田画、秋收幸福米、冬看稻草人”的全时节旅游区。先后入选外交部向全球推介山东宣传片、“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年度大地景观。今年,在水稻种植期重点绘制“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黄河入海,生态东营”两幅景观。<br> 近年以来,景区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运营专业化的突破。与市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实现由单一消费向二次、多次消费转变,打造景区旅游文化IP,2025年实施稻田画全国征集活动,累计征集作品50余副,帮助景区实现品牌和市场突破,提升品牌形象和综合价值。二是活动连续性的突破。2024年十一期间策划“金穗晒秋,醉美稻田”主题活动,举办乡村文化创意市集、大地艺术展、稻田画晒秋展,开展稻田音乐会、稻田运动会,布局龙虾垂钓、稻田寻宝等系列旅游业态,十一假期共接待游客7.1万人次,景区在CCTV13央视新闻频道亮相“火爆出圈”。五一假期以“金色花海•乡约稻田”为主题,在观景塔西侧油菜花区域引入乐队演奏、花田寻宝、特色美食、帐篷露营等游乐设施;开展花田音乐会、花田骑马、植物拓印等活动,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收入约56万元。三是景区长远发展的突破。坚持“规划+建设+提升”三步走,锚定农文旅融合方向,提档升级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项目、接待服务,重塑多元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布局萌宠乐园、米的N次方、稻香咖啡馆方等“爆款”文旅配套设施,同时在胜利村、二十八村配套7座归寻小院轻奢民宿,丰富团建、研学、亲子游、夏令营等配套功能,推出“一粒米的故事”“油菜花之旅”等研学课程,累计接待团建、研学128批次,共计1.2万人次。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