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树常青》</p><p class="ql-block"> 母亲六十多岁了。不知从何时起,母亲,曾经的无神论者竟信了基督教。如今,她常领着孙子,拎着鼓鼓囊囊的小黑皮包,里面装着厚厚的《圣经》,穿过勤劳街,到毗邻的都市村庄路砦参加礼拜活动。有时带回的花生,被她郑重地称作"圣果";去的多,日子久了,连小孙子也能惟妙惟肖地哼唱几句赞美耶稣的歌。</p> <p class="ql-block"> 说来有趣,母亲虽出身农村,大字不识几个,却向来不信鬼神。她总说:"自个儿不哭,眼里没泪"——靠人不如靠己。后来信基督教,与其说是皈依,不如说是找个精神寄托。毕竟基督教劝人向善,与母亲行好行善的处世之道倒也契合。</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下午,我去母亲家接孩子。推门看见这样一幕: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小凳子上,端坐在小方桌前,手捧着很厚很厚的《圣经》书,用手指着逐字逐句聚精会神在看。母亲嘴唇翕动,吐出一个个晦涩难懂的词句,以及阿拉伯地名的音节,神情专注得连我进门都未察觉到,令我感到诧异和好奇。</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母亲,调侃道:"妈,您年轻时要有这劲头,这么用功,早上大学了。"母亲头也不抬,眼不离书,随口应道:"我考啥大学?那会儿我正脚不沾地生孩子呢!养你们几个呢!"</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话让我哑然无言。细想来,母亲道出了最朴实的真理:纵使读再多的书,学富五车;纵使上再好的学校,硕博连读,没有孩子的生活,没有生命的延续,一切终将枯萎,没有生命力。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p> <p class="ql-block"> 母亲简单的话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哲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草稿于2025年5月10日</p><p class="ql-block"> 终稿于2025年6月18日(阴历5月23日母亲诞辰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