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些事(交通)

荔枝

<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 听我父亲说过,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前面有条大路,经常有过路的人在我们家歇脚,喝茶。那是一条主要干道。</p><p class="ql-block"> 很多做生意的都要经过那条路。当路的两边长满柴草的时候,路宽就不过一米了。路的中间一条沟,就像碾槽,碾槽路的形成,主要是土车造成的。时长日久,无人维持,连续下雨的话,碾槽路就盛满了水。无法通过的时候,就在边缘挖一个缺口,让水流出,有的路段泥巴太多,难以行走。有的路段虽然没有泥巴和水,但是又硬又滑,小心也难免不摔跤。只有穿木鸡才不会滑。木鸡鞋面很高,有点像高邦拖鞋,是牛皮的,硬邦邦的,底部有4个大钉,再滑的路也不怕。</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我们的交通工具只有土车,大力士也只能推300到400斤,人工挑大力士最多200斤。还有一种高雅的交通工具,轿子。我们在电视剧里看过,当官的、有钱的富贵人家出门都会坐轿子,当皇帝的就更不用说了,谁也不能超过皇帝的风光。一般的人家只有当新娘的时候才能坐轿子,或者是人老了、走路不方便的人、接长辈上门做客才能用轿子。在74年我生大女儿,那时还没有车,自己家临时用睡椅做的轿子,把我从医院接回家。</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时候,简单又少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而且只看到邮递员骑过自行车,自行车我们的方叫“线叉子”,小孩子们每次看到邮递员来了或是飞机来了。就会追喊,“飞机碟”…“线叉子碟”……。邮递员的自行车后座上横挎着深绿色的邮包,两边都有口袋,用来装信件的,邮递员的车技可好啦。就像玩杂技一样,什么路都能走,那时候的邮递员,现在早已更换身份了,叫快递。</p><p class="ql-block"> 在七十年代,哪个家庭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就算是很牛的人了。那个年代我们单位的运输就是一台手扶拖拉机。这个拖拉机司机可好啦,只要是我们单位的,车还有空的情况下,遇见了都会让你上车。</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小车过河还坐轮渡呢,现在这个年代渡的过来吗?过河的桥梁也不断增多。道路的增多也免不了堵车,尤其是节假日,高速公路都堵的一塌糊涂。在那个年代我们单位有了第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那时候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可神气了,摆足了架子。本单位的人如果有特殊情况,想达一次顺风车,那可是拿刀砍肉,抬头看人的呢。像现在谁怕谁呀,有车的家庭不在少数,即算是没有车,可出门就有车,摩的、的士、公车,你要坐哪一种,哪一种车都会欢迎你。而且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至少摩托车都会有一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单位靠近郊区,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城去买,路程大概要两公里,八十年代后,有脚踏车或是小四轮,五毛一次都不舍得。现在这个年代谁会走路呀。</span></p><p class="ql-block"> 路:</p><p class="ql-block"> 上一篇在“通讯”里面我就讲了,以前我们不管大小事情,红、白喜事,必须亲自登门传话。是啊!那时候的交通只有火车和水路,就是乘火车,也还是要走路,除非是靠近火车站的,走水路很慢,容易晕船。我舅舅、姨妈、姑姑都住在凎田河的那边,每年正月初一到舅舅家拜年,沿着铁路往南走两个站,两个站15公里,过了河还要走十几里。火车票两个站只要5毛钱,可我们还是选择走路。</p><p class="ql-block"> 首先火车只有单边线,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也就是60年代中期,看见修建第二条铁路。在我们家附近有一个涵洞,乡下的水必须通往涵洞流到湘江。修铁路必须先把涵洞建设好,建涵洞的工人驻扎在我家附近。光说涵洞就搞了一年多。那一条铁路修建了好几年才通车了。因为那时的科技还不发达,很多事情都是人工,可见修建的速度算是快的啦,有两条铁路多好啊!再也不要等前一站的车开过来,这边才能发车,也就不会耽误运输的行程了。</p><p class="ql-block"> 不多久我们又修公路,当时我才十六岁,跟大人们一起,每天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目的地,天还没亮就出发,天黑才回家,从渌口到朱婷的公路完全是我们一锄一锄,一担一担的挑出来的,不像现在什么都是机械化,那时修一条公路,要发动周围的群众都来都来帮,而且都是义务工,一条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 04年我们到北京旅游,乘的是快车,在车上我们呆了23个多小时才到达。经过提速以后,十几个小时可到达,现在的高速火车几个小时就够了。那时候的北京已经有了地铁。现在的省道、国道、高速公路、火车连连提速。还有高铁、航空。还有各个地方大的交叉路口的高架桥,层层叠叠就像无数条巨龙嬉戏在天地之间,谁也不会影响谁,四面八方各行其道,横的、直的、斜的、弯的,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p><p class="ql-block"> 我们平时总是听别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不听话,或者是不务正业人,就会说其没用,没出息,用我们的方言说,“冒跌路”就是(没有路),是啊!没路,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这么快,全靠各种交通的修建,道路的增多,没有路就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出路、出路。没路那就寸步难行,有路才能更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 在早期刚解放不久,毛主席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做好一切战备工作。再加上解放不久,内债,外债的,所以国民经济处在紧张状态。货物稀少,买什么都是凭票,什么都是定量,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货。过年,我们凭票,一户只买二两白糖、二两云耳,5个皮蛋,5片香干,半斤肉。而且买东西的代销点都设在城里,要走几里路,不像现在出门就是车。</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乡村里的人家离供销社很远,买货不方便,供销社的人都是挑着货担走村串户。我们本地湖南有一个花鼓戏,叫“送货路上”。现在多好啊!物资丰富,想要什么随处可买,大小超市,小卖部随处可见,如今货物充足,只要你有钱,买什么都有。</p><p class="ql-block">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道路畅通无阻 。道路的增多,交通的提速。也就推动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按现在这样发展的速度,我们要赶上形势,看来我们乘高铁都会嫌太慢,必须乘飞机才能赶上发展的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