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里有一副汉族装束打扮的国王壁画,注明是“于阗国”的天子。 </p><p class="ql-block">不过,于阗国的天子,为什么是这个装束?事实上,于阗国的国王不但不是李唐王朝的宗室后裔, 甚至连汉人都不是,但是他却身穿汉服,自称“唐之宗属”,以李氏为姓,取名圣天。不仅如此,他还给于阗国起了一个“同庆”年号,并且铸造了年号钱“同庆元宝”。 </p><p class="ql-block">在盛唐的赫赫天威下,唐朝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入唐朝觐,唐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史之乱爆发后,尉迟胜亲自率兵五干赶赴中原勤王,叛乱平定之后也没有返回于阗,而是终老在了长安。唐肃宗于乾元三年(760)任命尉迟曜为安西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于阗国事务,尉迟曜率领当地民众与唐朝守军一起坚守于阗。贞元六年(790)吐蕃攻陷于阗,随后北庭、西州等大部分西域地区被吐蕃占领。直到9 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张议潮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在敦煌发动起义,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瓦解了吐蕃在河西、陇右、西域等地的统治势力。 </p><p class="ql-block">尉迟家族也在于阗举起抗击吐蕃的大旗,于大中五年(851)前后摆脱了被吐蕃统治近半个世纪的命运,和敦煌的归义军结盟共同抗击吐蕃。 </p><p class="ql-block">“尉迟”本来不是姓氏,是于阗国王的头衔,意思是征服者、胜利者,第三代于阗国王开始改用“尉迟”这一头衔作为王族的姓氏。后来沿用下来,就变成了于阗王族的姓氏。 </p><p class="ql-block">于阗国王尉迟僧乌波(912-966年在位)于后梁乾化二年开始执政,他还有汉族名字:李圣天,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先后使用了同庆、天兴、天寿三个年号,是于阗国历史上有名的国王。 </p><p class="ql-block">李圣天在同庆二十六年,派使臣去开封向后晋的石敬瑭进贡。石敬瑭也是因为这次进贡正式派出使臣去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的。 “大宝于阗国”之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后晋的册封使团抵达于阗国后发现,于阗国王李圣天穿着和中原一样,宫殿也是中原的样式,书写汉文。 </p><p class="ql-block">于阗国还与沙州归义军政权结盟,并开始联姻。以中原文化为正统,还发行了“同庆元宝”年号钱(图2)。 </p><p class="ql-block">五代至北宋初年,唐朝虽然早已经灭亡,但是它在西域的影响力却始终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