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味道】 回味老街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作者: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288994</p><p class="ql-block">图:手机摄影及网络</p><p class="ql-block">曲:一晃就老了</p><p class="ql-block">题记: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把岁月的脚步留住,只有生命中的某些记意,可以带我们回到过去,当心灵深处有些冷落的时候,就推开儿时的家门,让尘封已久的往事,在记忆里流趟,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随父亲去老街上买菜。</p><p class="ql-block"> 出了村口,穿过新村路向北,经过邮电大楼,转入团结路,在新村小学旁有个石板路口,沿着这条石板路向前不远处就是老街。</p> <p class="ql-block">  没走多远,父亲在路旁的一个小桌前停下了:“老人家,来两碗稀豆粉。”</p><p class="ql-block"> 一张半平米大的老式折叠桌,桌上摆了两个筲箕:一个装了五、六个大碗和几双筷子,另一个小一点的盖着白纱布,再有就是一个插着小木勺,装有佐料的玻璃小瓶。桌子旁摆放着三个小木凳子,其中的一个已被老人自已坐了,地上有一口黑呼呼的小土锅。这也算是一个小摊?有生以来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不起眼,最寒碜的小摊了!</p><p class="ql-block"> 老人接过父亲递过去的钱,从筲箕里取了两个“大丰收“瓷碗,掀开地上小锅上的锅盖,盛了两碗稀豆粉,又掀开那个小筲箕上的白纱布,取了几张薄薄的圆型乔麦片,分别掰碎放进两个盛有豆粉的碗里,再从玻璃瓶里舀上几勺佐料放进去,最后把碗向我们坐的位置摞了摞。</p> <p class="ql-block">  父亲从筲箕里取了两双筷,递给我一双,我很不情愿的接了过来,原本我是想吃米线的,现在却变成吃这东西了,我一脸的不高兴。</p><p class="ql-block"> 桌子实再太小了,两个筲箕占去了一大半的桌面,剩下的就只够我用了。父亲把小凳向后移了移,端起碗坐到了一旁。</p><p class="ql-block">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把筷子放进碗里搅动着,突然,一股香气穿入鼻中,我情不自禁:“好香啊!”父亲笑了。</p><p class="ql-block"> 我扒了一口豆粉乔片放进嘴里,又香又脆——嚼一下是豆粉的香味,再嚼一下又是乔片的香味;嚼一下是糊辣子的香味,再嚼一下又是花生粒的香味,辣香中又伴有麻香,真是美味!还真比米线好吃多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很快就吃完了,起身对我说:“你慢慢吃着,我去买菜。”</p><p class="ql-block"> 稀呢哗啦不一会我也吃完了,可碗里始终有一些豆粉,用筷子怎么也扒不干净,我放下筷子,双手捧起碗,伸出长长的舌头,转动着碗用力的舔食着,不一会儿鼻子花了,下巴也花了。</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笑了,递给我一块小抹布,又拿起我的碗,舀了一勺豆粉,加了一点佐料,放到我的面前:“吃吧,小馋猫。”她用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我的头。</p><p class="ql-block"> 我边吃豆粉边打量老奶奶,奶奶七旬左右吧,头发梳理得平整光滑,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涂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她一脸的慈祥,笑起来时眼里藏着满满的爱意,温暖如春风。</p><p class="ql-block"> 忘记了是怎么离开小摊的,但那最后一勺豆粉没付钱,却一直牢记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  不久,我们家搬到南郊公园旁的退休大院,我也升入了初中,再没有去过老街。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远亲,闲聊中,父亲对亲戚说:老街上有位老人卖稀豆粉,那豆粉里没放一滴油,但吃起来却十分香脆可口。父亲一席话,勾起了我的记忆,快两年没去过老街了,也不知奶奶现在咱样了。</p><p class="ql-block"> 远亲临走时给了我一元钱,我一直舍不得用。终于等到了星期天,九点多钟我就来到了老街集义市场,好长时间没来,市场变的更热闹了。远远的就看到奶奶的小摊,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张小桌,两个筲箕,一个佐料瓶,三个小木凳,一口黑土锅。</p><p class="ql-block"> “奶奶给我来一碗稀豆粉。”我把钱递给奶奶,自己拿起一个碗,掀开锅盖,一勺、两勺、三勺、四勺,再从小筲箕里取了两片薄薄的乔麦片,掰碎放进豆粉碗里,边做边问奶奶:“奶奶您还记得我吗?”奶奶使劲看了看我,一脸的迟疑。我是去年年初来吃豆粉的那只小馋猫。我边说边往豆粉碗里舀佐料,一勺、两勺、三勺。奶奶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嘴里却说:“一看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乖孩子。”</p> <p class="ql-block">  我扒了一口豆粉乔片,哼香,真香!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奶奶这豆粉里真的没放油?小时候家里就是这样做的,那时灯都点不起,那还有油做这个。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又增加了新的忧愁,我心里直后悔。</p><p class="ql-block"> 奶奶您为何总把手里的针往头上蹭?我来帮您捞捞!奶奶脸上乐开了花,那额上饱经风霜的皱纹似乎在这一瞬间舒展开来,一双眼睛早已眯成了弯弯的月牙,苍老的嘴角露出一丝慈祥:傻孩子,奶奶把针放在头上蹭几下,那针就变得滑润了,牵起鞋垫来就更省力了。还是没弄懂,???仅管头上打满问号,心里一头雾水,我还是轻轻的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奶奶来两碗豆粉。一下来了两个顾客,我马上站起身,让出了那个小凳。奶奶我帮您盛吧!我取了两个碗,按刚才的步骤一一操作,最后把盛好豆粉的碗,小心翼翼的分别呈到顾客手里,再回到奶奶身旁继续看她牵鞋垫。“奶奶您什么时候顾了个小童工啦!”我知道俩个顾客小姐姐是在打趣,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甜。</p><p class="ql-block"> 顾客走了,我忙收拾着桌上的碗筷,奶奶就这样看着我,脸上始终洋溢着可亲的笑容。忙完了一切,奶奶向我招招手,我走到奶奶身旁,她拉起我的小手示意我坐下:“奶奶教你做豆粉!”</p><p class="ql-block"> “把豆子分成两份……</p><p class="ql-block"> 干辣子掰成小段……</p><p class="ql-block"> 带壳的花生放进瓦罐里……</p><p class="ql-block"> 用竹片把搅拌好的乔粉,挑进火塘上的石槽里摊平……”</p><p class="ql-block"> 奶奶讲的很详细,每个步骤、环节都交待的非常清晰,我竖着耳朵认真的听着,生怕遗漏了哪一个细节。</p><p class="ql-block"> “这个活很累,也很苦……”</p><p class="ql-block"> “不但要心细,还要有耐心……”</p><p class="ql-block"> 奶奶讲完了豆粉的制作过程,最后还没忘记交待:“记住,火候是关健,不能用铁器!”</p><p class="ql-block"> 看着瓶子里的小木匙和地上的黑土锅我还是一头雾水,头上打满问号。“奶奶,您为什么要教我做豆粉?”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真的是天真无邪!</p><p class="ql-block"> 奶奶愣了一下,一脸的沉默和凝重,不一会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绽开一丛笑,从前额到眼睛,再到嘴角,逐步展开,打满褶皱的前额下一双失神的眼睛慢慢放出光来,浑浊却温润,透着一股祥和淡定:“因为奶奶老了!”</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我去了外地,这一走就是七年!七年里我偶尔也回来过,也去过老街,但再也没见到过奶奶。</p><p class="ql-block"> 第七年,也就是一九九零年年底,我从部队退伍后终于又回来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老街集义市场,市场变化不大,眼前的一切依然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站在奶奶摆摊的位置上,仿佛又回到了从前……</p><p class="ql-block"> 不久,我分配到矿上去工作,偶尔出差也回来,却总是忘不了到老街上走一走,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我调到了外地工作,这一走又是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五年,大哥重病住院,我去做了几天陪护,又匆匆赶回。这期间专程去了一趟老街,可记忆中的老街市场,已是物事人非,站在繁华的路段,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却是空空荡荡,一片茫然,满满的是失落……</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久了,心里满满的是思念和回忆。每次一看到稀豆粉,总会来上一份,但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味道和感觉。朋友说:“没放油的东西会好吃到那里!现在是日子好了,好东西吃多了才会出现这种状况。”也许真是这样吧,但我依然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执着。</p> <p class="ql-block">  一天,我又来到了图书馆,翻看着心爱的杂志。突然,一幅油画印入眼帘,多么熟悉的面孔,多么可亲的笑容:那饱经风霜刻满岁月皱纹的脸庞,那微微下陷眼窝里,一双涂褐色装满慈祥和爱意的眼眸;那勤劳、纯朴、善良的心灵……几十年的思念和寻觅意外获取,多年的情感终于得以释放,两行热泪滚滚流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