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情书

一九公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一九公</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106665428.</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中图片来源:网络</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模板:心情/梦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插曲:古风悠扬抒情</span></h5><h5><br></h5> <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一九七〇年一月三十一日,农历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小年。早上马绚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晚上到她家过小年。所以下班后,三个女知青同马绚一道来到了马书记家。<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欧阳予倩自从从县城回来后, 对马家人就有了不同的感觉,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虽然从行动上、言语上没有过分亲热的表现,但在内心早就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在见到马书记和游品花的那一刻,心里不禁跳了跳,轻声细语地叫了声:“马书记、游阿姨”,声音小到估计也只有自己能听到。<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从县城回来,马绚把在县城所发生的事都跟妈妈游品花说过,游品花又说给丈夫马书记听。游品花多次询问儿子马量:“你是不是对欧阳有意思?”马量矢口否认:“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在那种时候,我不背她怎么办?”游品花想,也对,出门在外就应该互相帮助。</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在农村,只要那个男孩子对某个女孩子好一点,大人们都认为是私订终身的事,农村里没有“谈恋爱”这个词。<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对于马量与欧阳予倩的事,游品花也考虑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是:“不行!”游品花的理由是,欧阳予倩是个上海姑娘,是大城市里的人,在农村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迟早要回到大城市里去,不可能在这里生根开花,地域的不同决定人的区别。欧阳予倩的父母是大学教授,虽然现在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但毕竟这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他们的知识、地位不会因这一称呼的改变而改变。而马量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马正兴是一个大队书记,但还是一介农民。门不当户不对,就算勉强结婚了,将来也不会幸福。因此,马量和欧阳予倩不可能也不可以结婚。<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虽然,游品花很喜欢欧阳予倩,欧阳予倩那与生俱来的气质以及她那得体的谈吐都让游品花这个农村女人喜欢。在与丈夫马正兴交谈时不止一次地对欧阳予倩表示赞赏,但这仅仅是她那善良性格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表现。若要让欧阳予倩成为自己的儿媳妇,那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不可以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但马量可没有母亲一样的想法。他是一心想要跟欧阳予倩谈恋爱的,他可没有母亲那种封建的门户观念,他有的只是一颗年轻的、向往美好爱情的心。马量今年才刚刚二十岁,那些世俗的观念和传统的教条他都一概不知。书本中那些爱情故事以及那些冲破阶级界限而结成美好婚姻的情节,经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自从与欧阳予倩相识后,对爱情的渴望就像澎湃的大海,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汹涌的巨浪,无法控制。以致一天没有看到欧阳予倩,心里就像藏了一窝饿了三天的小猫,万爪挠心。<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今天早上,马量没有把昨天写给欧阳予倩的信给投出去,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当看到妹妹带着三个女知青来到自己家里时,心里顿时有了主意。<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农村是很重视小年的,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的生日,也是他上天述职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不管是官宦富家还是普通百姓之家,都要欢送灶神上天,除夕晚上再接回来。也有的地方是官宦富家腊月二十三日晚送灶神,二十四日晚上是普通百姓家送灶神,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马书记家虽然没有按照过去的那一套给灶王爷上香烧纸钱敬茶酒,但游品花在灶堂烧火前嘴里还是念念有词:诸如“祝灶王爷生日快乐,欢送灶王爷上天述职,早去早回”云云。</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游品花在祝福灶王爷生日快乐后,置办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名曰过小年。因为做的菜比较多,且今年又多了几个上海女知青在家过小年,故菜品比较多,开饭时间就比较晚。<br></div> 马绚一回来,就钻进厨房帮妈妈做饭,留下三个女知青在外面东走走西溜溜。马量借这个机会带领三个女知青从东边走到西边,从菜园走到果园。走着走着,欧阳予倩那受伤的右脚有点儿疼痛了,就倚在一棵大梨树上休息。<br><br>马量不失时机地走到欧阳予倩身旁,关切地询问是不是脚痛,要不要扶着,并伸出手来去牵她的手。欧阳予倩将手缩了回去,拒绝了马量的帮助。马量趁诸葛朝中、司马美华没注意,将拿在手里的信塞到欧阳予倩手里,欧阳予倩一下没反应过来,问道:“什么呀?”马量红着脸说:“信,你看看就知道。”欧阳予倩猜想可能是马量写给自己的情书,于是立即将信放进上衣口袋。马量见欧阳予倩没有将信推回来,而是放到口袋里,心里很是高兴。于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大声说:“我们回去吧,估计也快开饭了。”<br><br>四人回到家,马绚正好将饭菜端上餐桌,马书记拿来一瓶白酒,询问三个女知青喝酒不,三人摇了摇头,同声说:“不喝的。”今天马量的哥哥马力一家也被邀请一同过小年,小侄女嗲声嗲气一会儿叫这个“阿姨”,一会儿叫那个“姐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相当融洽。<br><br>马书记招呼大家落座,马力、马量分坐在马书记两边,马力的妻子抱着儿子挨着马力,马绚坐在嫂子旁边,诸葛朝中、司马美华坐在靠下方的位子上,欧阳予倩正准备坐到最下方的位子上去,马绚连忙制止道:“这个位子是我妈的。”这样,就只有靠马量的一个位子空着,欧阳予倩看了马绚一眼,极不情愿的挨着马量坐下了。游品花端来最后一个菜,待她坐下后马书记立即宣布晚餐开始。<br><br>桌上除马书记父子三个男人外,都是女人了。三个男人在喝酒,因为是父子关系,喝酒的气氛不是很热烈。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餐桌了一共有六个女人加一个小女孩,够唱两台戏的了。但因为这是家庭聚餐,且又有三个上海知青在,说话聊天又要卷着舌头讲南腔北调的本地普通话,所以戏也没办法唱起来。倒是小侄女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在地上跑来跑去。一会儿要诸葛朝中抱,一会儿又要司马美华抱。当她爬到欧阳予倩的身上后,竟然将上身钻到叔叔马量的身上,在欧阳予倩和马量二人的大腿上躺下,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欧阳予倩浑身不自在,与马量对视一眼后,脸上又泛起了红晕。<br><br>晚餐后,三个女知青都聚到马绚房间里,因为有大嫂在帮妈妈收拾,马绚就陪同她们一起在房间里聊天打闹。欧阳予倩惦记着马量的信,一直想着打开看看,但又没有机会,在口袋攥着信的手都攥出汗了,所以她没有怎么说话,有时只是附和着别人。因为明天还要上班,马绚催促她们早点回去休息。出门前,马绚说:“本来到年底了,应该放假的,但还有很多衣服没有做好,还得辛苦大家再加几天班。”<br><br>听见响动,马量出来自告奋勇地提出送三个女知青回去。诸葛朝中又趁机取笑马量和欧阳予倩:“怕不是送我和司马的吧?!”欧阳予倩没有理她,自顾自出门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