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先烈英魂永不息

波波

<p class="ql-block">作者: 林云存(北仑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柴桥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p> 摄影: 金芸文 <p class="ql-block">刊登在《浙东风云》2025年第二期</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柴桥分会清明祭扫革命烈士陵园侧记</p> <p class="ql-block">  在晨曦微露之际,我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柴桥分会的会员们,怀着如潮水般涌动的崇敬与敬仰之情,踏上了前往余姚四明山的路途。目的地——是那承载着沉重记忆的柴桥籍烈士——宣伯年同志壮烈牺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宣伯年,曾用名曹旭,生于1920年,浙江省镇海县柴桥镇(今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人。 </p><p class="ql-block"> 宣伯年的父亲宣渭源是大革命时期的共青团员,曾是柴桥地区工农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宣伯年从小受到父辈革命活动的影响,渐渐有了读书求知、报效祖国的思想。 </p><p class="ql-block"> 16岁那年初中毕业后,宣伯年曾去武汉造船厂当学徒。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宣伯年怀揣报国之志,立即回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又参加浙江省战时青年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加入浙江省政工队,在绍兴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救国。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宣伯年回柴桥与李志松等地下党员建立了中共柴桥支部,他们同驻当地的浙江省第十流动施教团中的共产党员徐士祁(即徐长海)、杨鉴青等密切配合,把柴桥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19日,日军侵占镇海。宣伯年义愤填膺,与徐士祁、徐建农等奔波于镇海、定海和鄞东之间,秘密筹组抗日游击队。1943年下半年他奔赴四明山根据地,坚持敌后抗击日伪军,直至最后胜利。 </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宣伯年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被迫留下,后在上海华东补给机构负责运输物资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宣伯年在上海接到家乡党的联络站负责人李志松的信,要他帮助余力行(中共三东工委委派筹组江南武工队的负责人)等筹组武装,他立即辞职回甬,着手组建江南武工队。</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宣伯年被调到浙东临委领导的东海游击总队(简称“东总”)第三中队任政治指导员,随同部队战斗在舟山群岛及其周围海域。6月,“东总”截获一艘国民党货船,在滩浒岛卸货时,发现有两艘敌舰在崎岖列岛附近巡弋,正向滩浒岛驶来。情况十分危急。敌强我弱,硬拼将遭受重大损失。宣伯年当机立断,让部队上岛隐蔽,自己留在船上,充作“船主”,沉着应付。结果敌人没有发现船上有什么情况,也就开着兵舰走了。 </p><p class="ql-block"> 8月,“东总”主力在六横岛遭国民党海陆军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为保卫“东总”领导的安全,宣伯年不顾自身安危,一直坚守在三东临委委员兼“东总”党代表王起身边保护他。</p><p class="ql-block"> 同年9月,反“清剿”斗争胜利后,宣伯年重回四明山根据地,先后任中共四明特派员办事处总务科科长,余姚沿江区、梁弄区区长。此时他已改名曹旭。1949年4月,为迎接南下的解放大军,宣伯年与区中队队长一起率领区中队离开四明山,决定配合大军解放宁波。5月1日,他宿营在鄞西蜜岩时,遭潜伏在身边的敌人行刺牺牲,时年29岁。</p><p class="ql-block"> 一路之上,车窗外的景色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山峦绵延,似大地坚实的脊梁;绿树葱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然而,我们的思绪早已飘向了那段烽火岁月,飘向了那位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献身的宣伯年同志。</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终于来到宣伯年烈士战斗并牺牲的地方,站在这片土地上,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四周静谧无声,唯有风声轻轻掠过,仿佛是先烈们的英灵在与我们低语。眼前的一草一木,都似乎沾染着当年的热血与豪情,它们见证了那场激烈的战斗,见证了宣伯年同志为革命事业所付出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宣伯年同志怀着对革命的赤诚之心,无畏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那是一个黑暗笼罩的夜晚,敌人的围剿如乌云般压来,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p><p class="ql-block"> 战斗异常惨烈,枪声、喊杀声划破夜空。宣伯年同志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的身影矫健而英勇。然而,终究寡不敌众,敌人的子弹无情地射向了他。他倒下了,倒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但他的精神却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缓缓走向烈士牺牲的地点,献上手中的鲜花。那一束束鲜花,娇艳欲滴,象征着我们对先烈无尽的缅怀。花瓣在风中微微颤抖,仿佛是在向宣伯年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静静地伫立着,深深地鞠躬,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先烈的敬仰与追思。</p><p class="ql-block"> 此刻,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驱散了清晨的寒意。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像宣伯年同志这样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用热血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之际,我们再次回望这片土地。四明山依旧巍峨耸立,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宣伯年同志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回程的车上,一位会员即兴朗诵了他奠祭革命英烈后油然而生的激情诗篇:</p><p class="ql-block"> 《祭奠革命英烈 》</p><p class="ql-block"> 清明陵境静尘烟,</p><p class="ql-block"> 祭奠鲜花映满天。</p><p class="ql-block"> 玉掌雕台擎世界,</p><p class="ql-block"> 墓碑铭迹刻诗篇。 </p><p class="ql-block"> 安邦先烈宏图定,</p><p class="ql-block"> 接业后昆雄志坚。</p><p class="ql-block"> 崇奉无私承血脉, </p><p class="ql-block"> 献身家国继先贤。</p><p class="ql-block"> 青山处处埋忠骨,先烈英魂永不息。宣伯年同志,您安息吧!您的精神将如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