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次接触朗诵时,总以为自己读不好,读起来平铺直叙,没有感情,什么也学不会。但是这几天跟着梓洋学习朗诵了几天,忽然发现这些的文字里藏着很大的学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我在K歌里曾经搜索过别人朗诵的诗歌——《再别康桥》怎么都学不会别人朗诵的气势,我只是平铺直叙的,自己感觉都没有读好,今天才知道了,原来自己只是没有正规的去学习,没有跟着梓洋老师去学习诵读! </span></p><p class="ql-block"> 感谢梓洋老师的详细讲解,感谢子葳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两位老师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梓洋老师让我体会到朗诵的魅力和快乐。梓洋老师不仅教会我在朗读时如何运用气息,再次于对文字全面的情感解读,以及局部感受,而且具体到字,词,句的体会,再次朗读时,我深有体会。说句实话,我从内心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感谢梓洋老师,他教会我如何面对一篇散文,诗歌等,首先让我去默读,再次朗读时或许只关注情节,而朗诵时却要反复琢磨每个词的轻重,比如在朗读“大雪纷飞”时的轻柔,朗读“惊涛拍岸”时的激昂?梓洋老师把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朗诵成我面前的风景画面。这就是朗诵,每个字在梓洋老师的诵读中多像是被声音唤醒的种子,在停顿与起伏中慢慢生长。 </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跟着梓洋老师学习朗读技巧,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朗读情感和水平。让我在吐字归音的练习,在“绕口令”里的每个字都清晰如珠;还有自己朗诵的气息时,好像在心里装了个节拍器,长句时要匀如流水,短句时又要脆如惊雷。</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梓洋老师教的朗诵文章与文章的感情是产生共鸣的。尤其是在课堂上听到梓洋老师朗诵的诗歌,让我感觉像是一副一副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梓洋老师不是在朗诵文字而是在展示有文字的画面,当梓洋老师朗诵有悲伤的文字时,我流泪了,忽然懂得——朗诵从来不是单向的表达,而是用声音搭建一座桥,让那些喜悦与忧愁的情感,在空气中悄悄流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拿起文稿,少了几分急于展示的浮躁,多了几分与文字对话的耐心。原来朗诵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发声,更是如何倾听文字的心跳,倾听自己的内心,也倾听那些藏在声音背后的世界。人与文字之间的确是最靓丽的风景线,朗诵像一束光,更像是一束点亮人生路上魅力的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