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总体规划中的机遇——广州青年企业家协会走进派潭镇

关爱工作室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青年企业家代表、各位来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孝心村徐燕良,很荣幸代表孝行广州系列活动组委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环两山示范区总体规划中的发展机遇。派潭镇作为环南昆山-罗浮山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正依托“孝心派潭”品牌,以孝道文化为纽带,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这与环两山示范区“生态花园、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实验区”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以下从三大维度分享合作机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政策红利与区域协同:打造大湾区乡村振兴新范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环两山示范区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抓手,正通过200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串联增城、从化、博罗、龙门四地资源,形成“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派潭镇作为增城重要节点,已具备三大优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政策倾斜:示范区内项目可享受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专项债支持等政策红利,永汉河汉河驿站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已纳入省级重点工程。孝心村的“公益+旅游”模式(如游客参与熬粥兑换景区门票)可借此进一步扩大规模,联动白水仙瀑、森林海度假区等形成跨区域文旅线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交通升级:示范区规划建设的“环两山公路”将极大提升派潭镇的可达性。旧高埔村作为“广州第一孝心村”,可依托交通优势打造“孝道文化体验门户”,例如开发“孝心粥制作+红色研学+非遗手作”的一站式文旅产品,吸引大湾区周末游群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产业协同:广州青企协在科技创新、品牌传播等领域的资源(如2024年“789湾区科创之夜”对接院士资源),可与派潭镇“农文旅+康养”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例如,东莞理工学院与旧高埔村合作的生态农业基地,已实现有机蔬菜种植与研学体验结合,未来可引入智能温室、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打造大湾区高品质农产品供应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孝心村实践:文化赋能与数字创新的双轮驱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派潭镇通过“孝心派潭”品牌,已探索出“以孝促治、以孝兴村”的可持续路径,为青年企业家提供多元合作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公益旅游融合:全镇38个村居每周开展的“一粥一乐”活动,累计服务超5.8万人次,形成“物质关怀+精神陪伴+文化传承”的闭环。青年企业家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文旅产品开发:借鉴旧高埔村“游客参与熬粥兑换民宿折扣”模式,设计“孝心体验包”(如定制孝心礼盒、非遗手作课程),纳入环两山“公益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地供应链共建:与七境村“长寿粥”项目合作,开发富硒大米、客家黄酒等农产品,通过青电商电商平台或会员渠道进行推广,实现“消费助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数字技术应用:孝心村已启动“AI数字文化合作社”,通过短视频记录孝善故事、智能设备监测老人健康,相关内容在抖音等平台播放量超2000万人次。建议合作方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智慧养老:引入青企协成员企业的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升级慈航养老护理院的服务能力,例如开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APP,鼓励年轻人通过服务换取未来养老权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数字IP孵化:联合打造“孝心村元宇宙”,通过VR技术还原客家民俗场景,开发数字藏品(如虚拟孝心粥、非遗舞蹈NFT),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红色文旅联动:樟洞坑村作为革命老区,已建设红色展馆、烈士纪念碑等设施,并启动国际艺术村项目。建议青年企业家参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研学课程设计:结合罗浮山南昆山红色资源,开发“重走长征路”徒步线路,配套沉浸式剧本杀、军事体验等业态,吸引青少年研学群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艺术赋能乡村:借鉴塱头村“春阳台艺文中心”模式,在樟洞坑村引入青年艺术家工作室、乡村美术馆,将艺术创作与康养度假结合,打造“艺术疗愈”品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合作机制与资源对接:构建多方共赢生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推动合作落地,孝行广州组委会可提供以下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平台搭建:通过“i志愿”系统为企业开通专属通道,青年企业家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环两山景区资源(如温泉酒店体验券、农产品采购折扣),同时获得“孝心企业”认证,提升品牌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资金支持:全镇38个村居均设立慈善基金,企业捐赠可定向支持孝心项目(如孝心食堂扩建、非遗传承培训),并享受税收优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政策对接:协助企业申报环两山示范区专项扶持资金,例如文旅融合项目可申请“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科技类项目可对接广州东部枢纽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资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行动倡议:从参访到共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参访是起点,更是合作的契机。我们诚邀青年企业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实地考察:前往旧高埔村体验“孝心粥”制作,到樟洞坑村调研红色文旅项目,深入了解在地需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 项目对接:围绕生态农业、智慧养老、文旅IP等领域,提出具体合作方案(如捐赠智能设备、联合开发文创产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 长期共建:加入“孝心派潭”企业联盟,参与年度孝善文化节、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共同探索“产业兴村、文化强村”的可持续路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环两山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生态价值的转化,更是文化认同的重构。孝心村愿与各位青年才俊携手,将孝道文化的温暖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共同打造大湾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燕良</p><p class="ql-block">孝行广州系列活动组委会代表</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1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以上内容结合环两山示范区“生态花园、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实验区”定位,融入孝心村“政企社协同”模式、青企协科技创新资源,以及政策红利,形成可落地的合作框架。)</p> <p class="ql-block">“孝心派潭”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品牌,核心是通过系列公益活动弘扬孝道文化,关爱“一老一小”群体,同时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以下是具体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核心公益活动:“一粥一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起源与发展</p><p class="ql-block">活动以“每周一粥、每周一乐”为形式,起源于旧高埔村(孝心村)2014年启动的“孝心粥”项目。志愿者每周日为老人免费熬制热粥,逐渐扩展到樟洞坑村的“一粥一乐”、七境村的“长寿粥”等。2023年重阳节起,全镇38个村居同步开展活动,形成规模化效应。截至2025年,累计开展活动超558场,服务老人超5.8万人次,筹集善款超229万元。</p><p class="ql-block">2. 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物质关怀:提供肉粥、包子等热食,结合义剪、义诊等便民服务。</p><p class="ql-block">- 精神陪伴:组织客家山歌、红色舞台剧、非遗舞蹈(如舞渔灯)等表演,以及投壶、套圈等互动游戏,搭建老人与儿童的交流平台。</p><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通过活动传递“尊老爱幼”理念,例如让儿童参与煮粥、表演节目,培养孝心意识。</p><p class="ql-block">3. 创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政企社协同:政府牵头制定《工作方案》,联动爱心企业、乡贤、志愿者等多方资源,38个村居均设立慈善基金,形成可持续运作机制。</p><p class="ql-block">- 公益旅游融合:游客通过“i志愿”系统参与服务,可兑换景区门票、民宿优惠等,如旧高埔村半年内吸引2万游客参与熬粥,带动农产品销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延伸项目:孝心村与红色文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旧高埔村:孝心村标杆</p><p class="ql-block">作为“孝心粥”发源地,该村被打造为“广州第一孝心村”,整合孝道文化展览、生态农业与文旅体验。例如,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开发有机农产品;设立“孝心堂”展示十年活动成果,并推出“孝善文化日”吸引游客。</p><p class="ql-block">2. 樟洞坑村:红色基因与艺术赋能</p><p class="ql-block">该村结合革命老区历史,打造“红色景点+艺术村”模式:</p><p class="ql-block">- 红色资源:建设樟洞坑革命历史展馆、烈士纪念碑等,开发研学线路。</p><p class="ql-block">- 艺术+乡村:2023年启动国际艺术村项目,计划融合艺术创作、康养休闲与户外徒步,吸引青年返乡创业。</p><p class="ql-block">3. 养老服务升级</p><p class="ql-block">派潭镇慈航养老护理院等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例如每日餐食包含碎青菜、蒸肉饼等易消化菜品,并通过“围桌共食”提升老人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社会影响与未来规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品牌效应</p><p class="ql-block">“一粥一乐”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派潭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活动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传播,相关话题播放量超2000万人次,带动全镇年接待游客量增长80%。</p><p class="ql-block">2. 持续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深化文旅融合:推出“公益+旅游”路线,游客参与志愿服务可温泉酒店店、民宿折扣,计划白水仙瀑瀑、森林海度假区等景点纳入联动体系。</p><p class="ql-block">- 数字赋能:探索“工分制社区”等创新模式,例如孝心村共享小院通过劳动换取食宿,吸引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p><p class="ql-block">- 全龄覆盖:针对儿童开设非遗课程、暑期公益课堂;针对老人开发时间银行行”互助养老项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参与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志愿服务</p><p class="ql-block">通过“i志愿”“广州志愿时”小程序报名,参与熬粥、文艺表演、入户探访等活动,累计服务可兑换文旅福利。</p><p class="ql-block">2. 捐赠支持</p><p class="ql-block">全镇38个村居均设爱心捐赠通道,接受资金、物资(如米面、蔬果)等形式的支持。</p><p class="ql-block">3. 文旅体验</p><p class="ql-block">前往旧高埔村参与“孝心粥”制作,或到樟洞坑村体验红色研学、艺术创作,感受孝道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派潭镇通过“孝心派潭”品牌,将传统孝道转化为乡村治理动力,实现了“以孝促治、以孝兴村”的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