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青春期》

苏苏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关键思维模式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你”。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排斥,似乎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他们那些不耐烦、翻白眼的行为,其实是在试探我们,确认我们是否还在他们身边。就像作者在坐木质过山车时,不断地推起又压下拉杆,看似在抗拒,实则是在寻找安全感。这让我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是否因为他表面的抗拒而忽略了他内心的需求。以后,我要更加主动地去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思维模式是“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因此,你也得变”。在孩子10岁之前,我们就像空中交通管制员,安排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需要转变角色,成为他们的教练。教练不是代替孩子上场,而是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突破自我,超越梦想。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只盯着成绩和结果;要用价值观来引导他们,而不是被情绪左右。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帮助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11 - 12岁的孩子天真、多变、缺乏安全感,他们渴望被同伴接受,非常在意“谁喜欢我”;12 - 14岁的孩子好奇、易怒、不稳定,开始质疑权威,探索自我身份;14 - 15岁的孩子合群、冲动,朋友关系成为生活的重心;15 - 16岁的孩子叛逆、冒险,追求自由和个人边界;16 - 17岁的孩子标新立异、理想化,渴望与众不同;17 - 18岁的孩子关注未来,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有畏惧心理。了解这些阶段特点,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表现,从而采取更合适的教育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