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微雨染轻裳

青青子衿

<p class="ql-block"> 流年微雨染轻裳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题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迁至徐州前,曾和母亲在江南同外公度过一段时日。时雨霏微,玉兰初绽,执一柄油纸伞立于桥边,看满湖锦鲤跃过水涡,这便是我对江南最深的记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外公是一位油纸伞匠,可腿脚不方便,很少能踏过满是青苔的石板小路外出看看。于是我便总有机会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看他制作伞——油纸伞。只见他那虬枝一般的双手灵活地上下翻飞,不出两个小时,伞骨、伞面便渐渐显露雏形。他又从屋内拿出烫金油墨,轻轻地、缓缓地在伞面上画上烫金云纹,画上振翅欲飞的鹤……只有在这时,他才会露出些许微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啊,传承油纸伞这项手艺的人不多了。”他轻叹。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觉鼻子有点儿酸酸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那个飘着小雨的清晨,悠扬的评弹翻过矮矮的房檐飘入我的耳朵,我迫切地撑着油纸伞出去听曲。细雨泼散,渐渐地,针尖状的青苔细细密密铺满了路。 “远山长,山乱,晓山青。”油纸伞如带霜的柿子、含笑的红枫,伞面上那仙鹤似乎马上就能振翅高飞于天际。我为这份美而动容,不禁湿润了双眸如果油纸伞能传承下去,那该多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时,我一回头,见油纸伞汇成的红流向我奔涌而来,红得肆意,美得张扬。我满怀疑惑地拉住路过的一个姐姐问出我的问题,她却莞尔一笑:“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努力传承传统文化,许多青年人积极参与,这些油纸伞就是我们自己做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破涕为笑,一股哀愁又喜悦的复杂感受漫上心头:原来油纸伞正以更好的方式得到传承。后来,外公离开了四方的小院,成为传授油纸伞技艺的老师。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流年微雨染轻裳。路的尽头,人声鼎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