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戴叔伦诗作《除夜宿石头驿》石头驿在进贤钟陵镇石灰岭考述

万卿~江西南昌

<p class="ql-block">戴叔伦诗作《除夜宿石头驿》石头驿在进贤钟陵镇石灰岭考述</p><p class="ql-block">万卿</p><p class="ql-block">2025.07.12</p><p class="ql-block">    中唐诗人戴叔伦,作有《除夜宿石头驿》诗,其曰:</p><p class="ql-block">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p><p class="ql-block">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p><p class="ql-block">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p><p class="ql-block">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首诗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唐诗鉴赏词典》第673页刊载,解释为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江西抚州)刺史期间,这时他正寄居于石头驿(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江苏金坛)。</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康熙十二年重修的《进贤县志》则把这首诗收录在本县石头舖词条解释里。清光绪版《县志》石头舖词条解释此舖,在邑东七十里,铺兵三名。自此又十里,抵余干润陂舖。见下图。通过考察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县志》前页和清代道光三年的县境地图可以看出,石头舖应当就在当今的钟陵镇石灰岭。笔者认为戴叔伦诗作《除夜宿石头驿》,应当如《县志》所载就在石灰岭石头舖,古代驿站。“舖”字的第三解释为旧时的驿站,石头舖也就石头驿。</p><p class="ql-block">《唐诗鉴赏词典》将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馆》创作于古新建县赣江支流 西岸石头驿。编者认为,这条赣江支流,南面起今南昌生米大桥附近,北止今南昌英雄大桥附近。此处驿站是古代西部长安通往南昌一个重要驿站,从陆路由长安而来的官员,在此登船,顺着赣江支流而下,在今英雄大桥附近,绕过裘家洲,再溯赣江而上,来到滕王阁附近的章江门渡口,登陆,进入南昌城。而由长江水路进入鄱阳湖,再进入赣江,到达南昌城的官员,是直接到达章江门渡口登陆的,无需在新建县石头驿登陆。所以,南昌人有古话说:“接官送府章江门”。且“章江晓渡”是“豫 章十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从南昌古地图来看,在冬季枯水期,假如官员从古新建县赣江支流 西岸石头驿,直接渡船到对岸,再走一段陆路,再在赣江主流西支乘船 摆渡,登上赣江主流中心裘家洲沙滩,然后再需乘船摆渡赣江主流东支,才能到达章江门渡口。这样一来,从古新建县石头驿,乘船摆渡到章江门,需要乘三次船,这是十分不便的。所以,古人由长安陆路来南昌,到了古新建县石头驿,是直接渡船到南昌城章江门渡口登陆的。 </p><p class="ql-block">古代新建县赣江支流西岸石头驿又叫投书铺,地址在今南昌市红 谷滩区沙井街道碟子湖大道 138 号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在那水西边岸上至今仍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磐石。 </p><p class="ql-block">从戴公诗句“万里未归人”,明显可以看出,戴叔伦是想回到家乡润 州金坛县。润州金坛县,在南昌城东面,只有向东方驿道行进,才能离家乡越走越近,而古新建县石头驿在南昌西面,假如从处登陆,走陆路,岂不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或是从此走陆路去九江,再乘 船到镇江(润州),那陆上行进是很费劲的,还不如从章江门登船,直接从水路到达润州,再到金坛县轻便。所以说,若戴叔伦从古新建县石头 驿回乡,是令人费解的。 </p><p class="ql-block">假如戴公从章江门渡口登船,顺着水阔风险的赣江而下鄱阳湖,而 长江而江苏镇江(润州),转入京杭大运河到达金坛县,那么这一条水 路是没有石头驿这个站点的,即使到了老家附近有石头驿站,那他停留 在那里就不是“万里未归人”了。 </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350 多年前的康熙初年,进贤知县聂当世所 考证的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馆》,就是在今进贤县钟陵乡石灰岭创作的,是可信的。 </p><p class="ql-block">再从戴公下一首《越溪村居》诗的内容上来看,它与《除夜宿石头 驿馆》所作时间和地点间隔非常接近,符合事理逻辑。所以我们更有 理由相信戴公的《除夜宿石头驿馆》,是在今进贤县钟陵乡石灰岭创作 的。另外,从《驿馆》诗句“寥落悲前事”, 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在抚州对事之后的心情。</p><p class="ql-block">再从清代道光三年《县志》前页县境地图来看,石灰岭东有栖贤山和润溪,西有润安渡,石头舖就位于润溪和润安渡之间,这里恰好是古代南昌通往杭州的古驿道上。</p><p class="ql-block">解放初,南箕峰下就是石岭乡公所驻地,至1957年成立县官石灰岭垦殖场,直至1968年,在此11年间,成为今钟陵乡和二塘乡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1968年冬,划给中侨委“五七干校”,学员要来自国家外事部门,共4个连,1000余人。1969年10月,大部分学员由二塘康乐圩迁石灰岭,1971年11月侨委干校停办,部分产业归还给县林业局。此后,学员陆续迁离。现仍然保留有单层砖木结果房舍数栋。</p><p class="ql-block">南箕峰三清庙和法幢寺均寺庙均毁于1960年代。可惜,两颗大石笋也在1970年代末毁于取石灰岩开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主峰之巅,向东眺望,群山掩映,隔着杨坊湖、润溪湖对岸是余干县境连绵山丘,其中高大禾的斛岭,与之遥遥相望。向西俯瞰,群山起舞,军山湖浩浩汤汤,湖畔村庄错落点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