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记——和儿子们的一次成长

香鱼文化

<p class="ql-block">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家老大温厚周全,像块暖玉;老二却很有个性,就像一块顽石——老家话叫"犟",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这不,今天和两个儿子去公园卖书这事,又让我深深体会了一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卖的是老二小学时的课外书,多是漫画。从去年上初中起,我就催促他处理掉这些"闲书",送人或是当废品卖掉,可他始终没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有空,我亲自动手把老二的闲书分类整理,觉得漫画类的可以处理掉了。于是约了正读研放假在婆婆家住的老大:"晚上接你一起去公园体验卖书如何?"老大欣然答应,还嘱咐说书太沉不要搬,他负责从楼上搬到车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以为娘仨一起去体验卖书是件既幸福又有意义的事,没想到却在老二这里碰了钉子:"我不想去卖书。"老二毫不委婉。我把他摁到椅子上,企图用幸福和意义打动他:"以后你俩忙学习忙工作,我们像现在这样一起出去玩的机会就很少了。就当陪妈妈散散步,顺便卖卖书。再说了,摆摊吆喝,体验买卖的过程,多一种角色,多一种体验,不是很有意义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二也是个好面子重感情的孩子,听了我这番说教,终于松口:"我说回来就回来哈!"我说:"看情况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终于按我的计划进行了。我开着车,相差十一岁的哥俩安静地坐在后面,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像老大路上说的那样,我和老二出来接他有点晚了。到公园都快九点了,大概只剩半个多小时人们就要回家了。另外老大嘱咐要带铺地的物件和小板凳,我也忘了带。自知理亏,我只能乐呵呵地说:"下次就有经验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照明灯,我们找了个离路灯近且已经收摊的位置。地面还算干净,我和老大把部分书摆开,还真像那么回事。灯光把书摊照得半明半暗,老二的漫画封面却很鲜亮,像一群被迫谢幕的演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大定价:不论薄厚,一元一本。我拍了几张照准备发朋友圈,老大说:"别光顾看手机,要专注卖书,想发圈等卖了书再发!"我不禁失笑——怎么反被孩子教育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母亲带着小男孩经过,老大张口就喊:"一元一本!"成功吸引了母子俩。小男孩选中一本,母亲付了一元钱。我们开张了!我和老大满心欢喜。这才注意到老二一直蹲着不吭声。我问:"卖了一本,开心不?"老二面无表情:"卖到九点半就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大在一旁提醒:"你俩别光说话,看到小孩就要招呼:一元一本!"我由衷地应道:"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间有好几位家长带着孩子经过,我的叫卖毫无效果。直到一位男子带着三个十岁左右的女孩经过,我忙喊:"全都一元一本!"三个女孩立刻围过来,其中两个还问大人:"最多能买几本?"一看就是爱书的孩子。这次我们成功卖出了九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很快到了九点半,老二分秒不差地说:"到时间了,回去吧。"我说:"你看人还不少呢,再卖会儿。"老二说:"我刚才不是说卖到九点半吗?"我说:"你这孩子,铺上摊了,等公园里人走得差不多再走。"老二说:"那我就自己走回去了。"说完扭身就走,背影像一只竖起刺的小刺猬,生生扎进夜色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老大说:"你看看,惯的他!这还是他的书呢。"老大说:"是不是正因为是他的书他才这样,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书卖掉啊?"我说:"他无所谓吧,看完就不再看了。我看他着急回去是想在空调屋里看手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会儿老二来电话了,声音沙哑像刚哭过一样:"卖了多少本了?"我说:"二十多本。"他又问:"明天我看看卖的是哪几本,有没有恐龙那本。要没卖的话就把那本留下做纪念吧,你们卖我的书我心里难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原来是这样!老大猜对了。老大冲我嘿嘿一笑:"妈,记得我五年级时,你把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人,我好几天没吃好饭吗?您知道这次卖书的意义吗?应该就是让您能反思一下,更好地理解老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怔住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自己喜欢的初中历史、地理课本和摘抄本至今还留着;想起老大小时候那几本翻出毛边的《阿衰》,封皮上还留着他用荧光笔写的"禁止借出"——他自己一直留着,留给了小他十一岁的老二,今天摊位上就有几本;想到老二这些精心挑选的漫画,为什么我却要自作主张处理掉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蹲下身,手指抚过那本《恐龙百科》的封面。原来倔强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自以为是的成年人的眼光。这一地旧书,原来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的童年课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好有老大。他今天出来的意义,或许就是让我和老二都能快乐、都能进步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老大说:"收拾书回家,不卖了。把它们连同家里的一起存放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