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作文选(2)

理应如此

正文同步音频 <p class="ql-block">我从自已的50篇“日常”作品中选20余篇 ,校正修改,分两期发表在《徐州同城》。我感到写小作文有不少好处,既关乎个人能力提升,也能带来情感上的滋养,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锻炼表达能力 小作文篇幅灵活,不用像写大作文那样顾虑结构完整,能更自由地练习把想法说清楚。无论是描述一件小事、一个感受,还是一个观点,长期写能让语言更简洁、精准,慢慢就不会“心里有话倒不出”了。</p><p class="ql-block">2. 梳理内心世界 生活里很多细碎的情绪、零散的思考,写下来的过程其实是在“整理”自己。比如开心时记录瞬间的美好,烦恼时写下纠结的点,写完往往会觉得心里更清晰、轻松,像是给情绪找了个出口。</p><p class="ql-block">3. 培养观察力和敏感度 小作文常聚焦日常:一杯奶茶的温度、路边落叶的形状、和朋友的一句闲聊……为了写得具体,会不自觉地更留意身边的细节,慢慢就会发现,平凡生活里藏着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确幸或小感悟。</p><p class="ql-block">4. 积累素材和灵感 很多好的写作灵感或创意,都是从一篇篇小作文里冒出来的。随手记下的片段,可能某天就变成了一篇长文、一个故事的起点,甚至是面对其他表达场景(比如演讲、分享)时的素材库。</p><p class="ql-block">而且,写小作文门槛不高,不用追求完美,哪怕几句话、一段碎碎念都算数,既能解压,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p> 以下是我写的小作文(序号接(1)期) 13.李煜是生于金陵(今南京)的南唐皇室成员,其祖籍为徐州,虽实际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均为南京,但 “徐州人” 是对其籍贯最准确的表述,而南京是其出生地,不可将二者混淆。 1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为”应读第二声wéi,意为修为,整句话本意是指人若不修养自身,天地难容,是倡导一种严于律己的态度,而非利己主义。其被误解主要就是因为对古文语义的脱离和时代语境的变迁等原因。 这句话据说是源自《佛说十善业道经》,从佛教角度理解,不杀生、不偷盗等善举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恶果灾祸,才不会天诛地灭。在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也强调修身,此说法与倡导自私自利的理念相悖,更能说明其本意是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15.读王鼎钧老先生的书受太多启发。他说,骗局总是针对着人的贪念作出设计,谁妄想占尽天下便宜,活该报应。他还说,从英文教科书里看见一句话 “Too good to believe”(说得太好不可相信)。想想自己吃亏上当的经过,正是这些原因。可是自己悟不到点上,听老先生的话 “醍醐灌顶”。 16.我的右眼先天弱视。读初中时,医务室的李校医心怀慈爱,主动为我治疗。她每天中午都会用注射器抽出鱼肝油丸内的液体,细心地为我滴注,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让我的视力似乎有了些许改善。她弯腰为我治疗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份恩情,我感恩至今。<br>出人意料的是,在全民积极防疫、普及口罩的时期,我按要求接种了三次新冠疫苗,可随后,我的右眼却完全失明了。此刻,我仰望天空,遥问在天堂那位曾关爱学生的恩师:我的右眼,还有复明的可能吗? 17.娘二十有二,嫁入我李家。那一双小脚,恰似命运的枷锁,禁锢了她的步伐,却锁不住她对家庭的无尽付出。 在悠悠岁月中,娘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六兄妹长大。父亲身染沉疴,家中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娘那柔弱的肩头。夏日炎炎,似火的骄阳烤着大地,娘在灶台边忙碌,上衣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背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仿佛永远也干不透。冬日凛凛,寒风如刀割,娘的双手在刺骨的冷水中浸泡,洗衣、做饭,日复一日,双手满是皴裂的口子,一道道,像大地干涸的裂痕,触目惊心。每到饭点,她总是最后一个走进厨房,吃着残羹剩饭,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br>  记得有一次,娘病了,我为她洗洗脚,尽一份孝心。当我轻轻脱下娘的袜子时,我不禁愣住了。娘的小脚呈三角形,四个脚趾紧紧地窝在大拇指后面,脚背高高隆起,那是一双历经磨难的脚,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娘声音微弱却又充满了回忆:“儿啊,娘五岁就开始裹脚了,那时候,每天都疼得睡不着觉,夜里常常疼醒,泪水打湿了枕头。为了能嫁个好人家,只能忍着。”我听着娘的讲述,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滴落在脚盆里。 如今,娘已不在人世,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每到夜晚,我仿佛还能听到娘那温柔的声音:“儿啊,别看书了,熬夜伤心血。”那声音,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我耳边回荡,温暖着我的心田。 18.母亲在世时,尤爱各类鲜 花。她常笑言,每一朵鲜花,都似她性格各异的孩子,各有风姿。在这迎接母亲节的特殊日子,我恭敬地献上九束鲜花。那淡雅的花瓣,寄托着我的思念。愿在天堂的母亲,能嗅着花香,知晓我的牵挂,在属于她的天地里,悠然快乐,岁岁芬芳。 19.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王鼎钧老先生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战初期,日寇飞机轰炸宿迁,一间民房内小桌子被掀翻,象棋子散落一地。飞机离开后,两位老哥捡起棋子,重新摆好残局再决胜负。这种藐视日本侵略者的气度,可与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诸葛亮相比。 20.踏入快哉亭公园,绿意扑面而来。亭榭古朴雅致,静静伫立在园中。繁花满树,随风摇曳生姿,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彼时,他的好友、徐州节度使李邦直在唐代阳春亭的旧址上重建新亭。建成后,特请苏轼为新亭命名。亭子居于高台,坐北朝南,暑日登临,清风爽怀。苏轼步入亭子,心情舒畅,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快哉此风赋》就此诞生,该亭也得名“快哉亭” ,取代了唐代的阳春亭。苏轼在徐州任职期间,常同宾客文友前往避暑消闲,每当清风徐来,不禁连呼“快哉” 。 遥想当年,苏轼在此留下诸多佳话,其豁达豪迈之情,至今仍感染着后人。如今与友人漫步于此,感受着他曾领略的风,似乎真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同赏这快哉之景。 21.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岭南大学期间,与女教授冼玉清结为至交。她为事业终身未嫁,不仅文学、诗词、绘画领域造诣深厚,更对岭南历史、史志文物的发掘与整理贡献卓著,数百年间,岭南女性学人中无出其右者。她以孤勇之姿献身学术事业的精神,备受学界敬仰。读到这些,我对冼玉清教授深怀敬意。 22. 读《世说新语》札记:论艺术审美中的“中间之境”。西晋名士庾子嵩作《意赋》,其侄评点曰:“若有意,未尽言;若无意,何必写?”庾子嵩答曰:“恰在有意无意之间”。这种“有意无意之间”的观点,让我联想到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短短数字,道破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深刻命题:艺术之妙,常存乎模糊地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