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地理画廊鸟瞰疆域S101—云端上的风景玛纳斯五道垭凤凰湖

天山剑

<p class="ql-block">云雾之隙:一位摄影者的五道垭省思录</p><p class="ql-block">初春的五道垭,云雾是这里最富诗意的暴君。它们统治着每一寸空间,将省道S101沿途的山峦、湖泊、松柏尽数纳入自己变幻莫测的版图。我携着无人机,像一位小心翼翼的密探,企图在这位暴君不经意的时刻,窃取几帧它统治下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S101五道垭凤凰湖在雾中显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这湖我见过它四季的模样——夏日碧波如镜,秋日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却都不及初春这云雾缭绕时的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101五道垭由六座东西排列的红色侏罗系山峰构成五道山垭,故称五道垭。我站立在五道垭的垭口,等待。摄影者最懂得等待的意义,等待光线,等待云雾的流动,等待一个恰到好处的瞬间——那个瞬间往往稍纵即逝,却能让之前漫长的等待都变得值得。</p> <p class="ql-block">云雾在移动,像一支无声的交响乐。有时浓得化不开,将远处的山峦完全吞没;有时又薄如轻纱,让山脊若隐若现。我调整光圈,试图捕捉这种流动的质感。F8的光圈下,云雾呈现出丝绒般的纹理;而当我换到F16,它们又变得如大理石般凝重。摄影的魔法就在于此——通过机械的装置,捕捉自然界最飘忽不定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几位当地的老者路过,见我专注地摆弄相机,便驻足观望。"这雾好看吧?"一位牙齿稀疏的老人问道,语气中带着主人般的自豪。我点头称是,他便继续说:"我们这儿的人管这叫'山神吐息',说是山神睡醒了,在打哈欠呢。"我笑了,多好的解释啊!科学告诉我们这是温差导致的水汽凝结,而民间智慧却赋予它神性的想象。我忽然意识到,摄影者不正是徘徊在科学与诗意之间的族群吗?我们既懂得焦距、曝光、白平衡这些冰冷的技术参数,又追求画面中那一点不可言说的灵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雾开始散去,阳光像一位羞涩的舞者,试探性地在湖面投下几束光线。我迅速调整相机设置,提高快门速度。这一刻的光影变化极快,云雾、阳光、湖水三者在进行一场即兴的表演。我按下快门,连续拍摄,像一位贪婪的观众,想要记录下每一个舞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看这一次拍摄的照片,有一张特别打动我——前景是起伏跌宕的山地,中景是薄雾中若隐若现的凤凰湖,远景则是被晨光染成金色的山巅。这张照片恰如其分地呈现了我所感受到的五道垭:不是一览无余的风景明信片,而是一种层次丰富的朦胧美,一种需要耐心和机缘才能窥见的秘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后,云雾完全散去,凤凰湖露出了它完整的容颜。奇怪的是,此刻的湖面虽然清澈见底,却失去了早晨那种摄人心魄的魅力。太过直白的美丽,往往不及含蓄朦胧时动人。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国山水画中总留有大片空白,为什么古诗中讲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摄影亦然,最好的画面往往不是那些一览无余的,而是留有想象空间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收拾器材准备离开时,我发现镜头盖不见了。回头寻找,竟在湖边的草丛中发现了它,旁边还有几朵早开的野花。我蹲下身,不是先捡镜头盖,而是下意识地调整相机,为这几朵小花拍了几张微距。它们沾着晨露,在逆光下晶莹剔透。我突然明白,摄影者的眼睛永远在搜寻美,无论宏大还是微小,无论明显还是隐秘。</p><p class="ql-block">驱车离开五道垭时,省道S101在夕阳下蜿蜒如带。后视镜里,凤凰湖又渐渐被暮霭笼罩。我想,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我们以为看清了全貌,其实只是见到了某个片段;我们以为掌握了本质,其实只是触摸了表象。而摄影,这个看似在记录世界的活动,恰恰教会我们谦卑:在浩瀚的自然面前,我们永远只能捕捉那些吉光片羽。</p><p class="ql-block">云雾终将散去,而美的体验却会长存。按下快门的瞬间,不仅是将风景定格在存储卡上,更是将那一刻的感动铭刻在记忆里。五道垭的云雾凤凰湖,今天我有幸成为它瞬息万变的美的一个见证者。明天,它又将迎来新的晨光,新的云雾,新的摄影者,继续它永恒的变幻之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