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念把学校从“日常工作型”转型为“文化型”——7.12学习思考

梧桐树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教育困境的时候,在我们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它就像是旅行者在荒山野岭迷路时看到的远处的灯光。它会告诉我们往哪边走,真正到达所倡导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这所年仅8岁的学校里,我们的愿景:对于核心理念——以“求元教育”为核心,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如“德以修身”传统文化课程,围绕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南山钟声大讲堂”“民族团结文化馆”“非遗展示厅”等载体,将文化浸润融入日常教育。 </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生的自助管理(文化自觉)——推行“七色光”多元评价体系,结合德育、劳动、科创等七大领域,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方式,形成文化认同驱动的成长激励。 </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科“融合育人模”——用好“三融五立”育人模式(学科融合、城乡融合、技术融合),培养“立志、立德、立行、立身、立心”的新时代人才, 坚持“五个会”劳动教育。</p><p class="ql-block"> 对于“文化创新”—— 在“双减”背景下,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开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社团。开发校本课程(如《养成教育常规训练》《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文化育人的实效。 </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工具理性向文化自觉的转型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师傅已经给了我们短期的显性成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做成教育品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