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6日(第14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了平凡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飘然而过。每当记忆的海水掀起那一叶小舟,我便又回望来时的路。那是深藏在记忆的角落,不可磨灭的平凡之美。</p><p class="ql-block"> 打开记忆的厚书,里面有一张布满尘土的书页。那天,我经历了一天的疲惫,拖着快要倒下的身体,向那极黑暗笼罩的楼道中走去。四周没有灯,只听见瑟瑟的北风在林间回响,脚下的道起伏不断。感觉走几步就要摔倒。</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脚下不稳,向后面倒去,千钧一发之时,一只大手托住了我的背。在他微弱的手电筒的灯光中,我看到那是一只饱经风霜,手背手掌坑坑洼洼,是长年磨出的荣耀。我还没有站住,就听见他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小心点,我用手电筒帮你照路吧。”</p><p class="ql-block"> 我摆了摆手,只是表达谢意,就急匆匆地离开了。那个面孔是多么熟悉。</p><p class="ql-block"> 他叫老李,是我们小区的一名保安,平日里抠抠搜搜,小区里大多数人都对他印象不太好,我也不例外,见到他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 我在黑夜中前行,四周更黑了,前方隐隐约约的是我们住的那一栋。我不禁加快脚步,但手不由得紧紧捏成一个拳,冷汗在手心中不断的冒了出来。“啊!”一声大叫,我口袋里的校卡不知什么时候掉了出来,我惊荒失措,突然一个光圈由小到大,很快将整个楼道照亮了,暖黄色的光驱散了黑暗,也让我更仔细地看着他的脸。在黑暗的中央,那一张脸格外美丽。一双眼睛无比清澈,两个坚硬的腮帮子直挺廷地撑住了一个黯黑但红彤彤的脸。我的脸也红了,看着被暖黄色的光点亮的通道。铁门变得格外闪耀,那灰色的砖墙在光中仿佛镀了一层明贵的黄金。我弯下腰,拾起掉落在地上的校卡。我感觉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又说了一声谢谢,但这一次格外真诚。</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向前,但他却依然跟着,有几丝绣迹的手电在我心中是那么神圣。他点亮了我的路,驱逐了黑暗,也驱逐我们心中凝聚的隔阂。</p><p class="ql-block"> 法国雕塑家罗兰曾说,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美同样闪耀。</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9日(第15篇)</p><p class="ql-block"> 与你同班,与温暖同行</p><p class="ql-block"> 春光烂熳,日寒风的呼啸已渐渐从日子里散。下午的阳光映照在一幢幢楼房的窗上,又反射到我的肩头,一股暖意油然而生。这闪动的光晕如你的笔在练习册上飞舞,予无穷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开学那一段时光,我的数学比较糟糕,在经历了前两次小考的失利后。我怀着忐忑心,将试卷折起来,不让那鲜红和刺眼的分数展露半分。等我把试卷放到你桌上,还是紧张地将分数用手紧紧盖住。你笑而不语,让我把手拿开,双手把试卷平,细细端详又拿起笔开始</p><p class="ql-block"> 你的笔每画一个圆,我的心都一动,不愿主动承认的错误在你的笔下都暴露无遗。“你……”,你小声说。一缕阳光从窗缝射进,一个光圈恰巧落在你的笔头,我顿时怔住了,看着曾经不愿被任何提起的问题,心中竟生出了一丝接受。你的笔指向最左边的第一道题目,笔尖在题傍龙飞风舞,口中把思路娓娓道来。一道题就如两个城市之间的公路,你的话就像一匹骏马在公路上肆意狂奔。思维就像马鞭,虽有困难,但马蹄依然踏平山路,终至终点。</p><p class="ql-block"> 你笔尖继续的舞动,我对所学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每一个小题,每一个大题,皆是如此。在笔下,每一道题都像一幅名作徐徐展开。笔本无情,但你的思考已与笔融为一体,在成绩的暴雨中,给我一方阳光。</p><p class="ql-block"> 与你同班,与温暖同行。你的笔又似一把钥匙,打开了数学的大门。下午的阳光渐渐在云层中隐去。但当翻开练习册时,我的眼中已没有了慌乱,而是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的温暖突破了云层,让我在泥潭中爬起。谢谢你!</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2日(第16篇)</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几缕星光,亦照亮前路。一把小伞,亦能遮风避雨。在我人生的记忆中,总有几块亮晶晶的碎片如星光时而明亮,时而暗沉,但无法忘却。那人的轮廓在记忆的褶皱中起伏,碎片上深深浅浅的不仅是雨滴,而是生命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那日,乌云遮天,雷声滚滚。我不停加快回家的步伐,可暴雨却如期而至。从刚开始的似雨线般雨珠直到九天上倾泄而下的水帘,我慌忙躲进一个公交站台避雨,但漫天的雨滴却让我越发迷茫。雨滴打在不远处的屋檐上,泛起淡淡的流光。而我呆滞的眼神只有雨声轰轰烈烈的回响。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知已重复了多少遍。</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个陌生的阿姨也走进公交站台,她的鞋正淌着雨水,发梢杂乱地在领口交错成一张网。我想:她应该也很疲惫,也想来避一下雨吧。正当我还在忧心忡忡地思考对策时,她艰难的起身,轻轻低下头,说:“你没带伞吧,我可以帮你。”我一怔,急忙回绝,她的脸因为疲惫没有什么光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p><p class="ql-block"> 她撑着伞带着我走出了公交站,雨水从伞檐上滚滚而下,瞬间我们的四周形成了一个雨帘,车辆的轰鸣声,风的咆哮声,似乎都被这个天然的窗帘隔绝。我细细观察她的举动。手指因为紧握着雨伞而变得通红,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雨中坚难前行,汗水混杂着雨水从发梢</p><p class="ql-block">滴落。直到这时我才注意到雨伞保护的是我而并不是她。</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小区门口,我正准备郑重的道谢,可她却摆摆手,独自又走向了被暴雨吞噬的世界。望着她的背影,如一把锋利的剑,刺破雨,刺破风,我在门口待了很久,只到她的影子消失在城市的祥和中,我的眼眶也渐渐变得湿润......</p><p class="ql-block"> 风会吹起来年的秋叶,但那几块碎片却永远不复当年。记忆的褶皱中,亦有深深浅浅,可那日的雨雾,那日的人却虽然鲜活,但依旧成为一个脚印,可脚印旁的山川却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4日(第17篇)</p><p class="ql-block"> 给感动截图</p><p class="ql-block"> 漫天星瀚会随夜幕褪去,这世界上最艳丽的花也会黯淡无光。人生潮起潮落,但名为真挚友情的海风也许能锦上添花,但亦能雪中送碳。</p><p class="ql-block"> 藏在记忆的袄皱中的油渍,再次被发现,心中是否仍能波澜不惊?遥想那年暑假,我伏于案前,几经提笔,又几经落下,曾经引以为傲的思维在圈圈改攻和涂涂抹抹中化成死胡同。夕阳依旧烂烂,但笔尖似乎尽钝了。</p><p class="ql-block"> 开学后那天,出游刚返。教室中空空荡荡。我突然发现桌角课本下露出一角雪白,当我抽那张纸,发现几处地方多出一些红圈。此时,一位同学迎面走来,我立刻知道了那人是谁。他缓缓坐下,嘴角带着得意的微笑。“你不是前几天问我关于写作的问题吗?”话音未落,他就把纸摆在我面前,细细端详。</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他手心的纹路时疏时密,指尖轻轻在纸边滑动,眼神在字里行间穿梭。终于,他把头转了过来,笑盈盈地看向我。随即,他把笔停在了第一个字,一点点红圈勾勒出我真实的内心,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仿佛一支竹伐,带着我穿过心结河道。我望着他的笔在纸上起起伏伏,仿佛古时的能工巧将,在绘制山川的轮廓。当他的笔停在最后一格方格的右下角。我的眼框也渐渐湿润,他告诉我方法,埋头翻我教辅的瞬间,上课铃响,急急忙忙回位的背景都凝结成一面帆,让我得以从名为困难的巨浪上越过。</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每当我拿起笔,那日的思绪便喷涌而出。行云流水的书写,签字笔的残影里是那眼里闪烁的星光。</p><p class="ql-block"> 星辰会随夜幕褪去,但会在第二天重新来到。艳冠群芳的花在冬日等待后,亦会展现更美丽的身姿。真挚的友情如夜幕,阳光,带来星光,滋养花朵。友情何尝不美妙?又何尝不令人涕下呢?</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4日(第18篇)</p><p class="ql-block"> 春联里的中国味</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将近,春联早已张贴于门楣之上。还未晾干的墨迹中藏着都市快要遗忘的年味。回想儿时,记忆的卷轴中还浸润着墨香。</p><p class="ql-block"> 幼年时,每当看向家门口,排列别致的三段布条便化作一条绳索,套住我那频小小的心。每日回家都要在门口驻足半晌,尚不识字的我,望着那些龙飞凤舞的线条,闻着浓浓的墨香,却浮想联翩,这便是我与对联的初识。</p><p class="ql-block"> 等到上学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已能读出春联的内容。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让人着迷,此时,我不仅迷恋文字,更迷恋其韵律。但在书写这方面,我却感到极其厌烦。每当我坐到书桌前,爷爷扶着我的小手,在红纸上下笔,我就将手收回,让红纸被墨点覆盖。“传承不足儿戏,这是智慧的结晶。”爷爷每次都会边说边要我重复书写,而年少的我却每次都摆摆手,敷衍过去。而爷爷则又坐回桌前,一笔一画的在仅剩没被玷污的红纸上练字。</p><p class="ql-block"> 现在,爷爷回到老家,学业的压力使我几乎喘不过气。偶然,我会在书房最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一支老旧的毛笔。当我再拿出红纸,爷爷忙碌的背影便浮现于纸面。那些动毛笔,打翻墨瓶,肆意玩闹的瞬间,化作碎片在毛笔陈旧的笔尖逢隙中穿梭,“传承不是儿戏,这是智慧的结晶。”不断在我脑中回响。我立刻端正坐姿,提起笔,饱沾墨汁,运笔,笔尖如游龙在红纸上纵情游走,时而有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时而有如蝴蝶穿花,顿笔捉笔,笔尖“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轻抬笔尖,横批处下笔,笔尖与纸面奏响华美的乐章,磨擦声仿佛千百年来古人的豪言壮语与高谈阔论,又仿佛是他们怀才不遇的叹息。舒展一横跃然纸上。右手控笔,一拉,一提,手腕轻拔,笔尖快速抬起,竖勾刚柔并济。当最后一次笔尖离开纸面,我手心已被晶莹的珍珠铺满。“长长久久”不仅是对爷爷真挚的祝愿,也饱含着对古代艺术结晶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传承不是儿戏,这是智慧的结晶。”薪火相传千余年,如果毁于一旦,岂不可惜。风起,马路旁的泡桐花落,我在传承的舞台上起舞,心中明了它的荣光、它的辉煌,以及那延续千年的绚烂,让中国味得以千万代,生生不息,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4日(第19篇)</p><p class="ql-block"> 王小乐小朋友晚上回来,我和他讨论这篇作文,他告诉我,是在课堂上语文测试时写的,只用了20多分钟。初一年级的小朋友,在20多分钟里能写出900多字的作文,还是挺令人欣喜的。</p><p class="ql-block"> 沉醉在陶艺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陶泥随转盘转动,翩翩起舞,我的手虽粘染泥土,可当看见优美的流线,想到制作的不易,便又沉醉在陶艺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小巷深处的青篱小院,泡桐疏影里总有一方矮桌,一个转盘,一位老者。我好奇的望向转盘,稚嫩的声音在漫天花瓣间回响,“爷爷,这是什么呀?”而那位老者却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当初的孩童逐渐长大,泡桐花浸满小院的瞬间已留在昨天。当我再次站到小院门口,老者依然如从前一样,专心制陶。我放慢脚步,怕一点细微的声响,影响爷爷平和的心境。“来,坐下吧。”爷爷抬起头,让我坐在转盘旁。我回想着爷爷曾经的动作,拿一把深褐色的陶土,轻轻铺开,再揉成一个圆圈,放在转盘上转啊转啊,陶土化作残影,而粗拙的圆圈逐渐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她的腰身是如此纤细,两个宽大的水袖在转盘上舞动,陈旧的转盘化作古代的皇宫,而她旋转于丝绢之上,婀娜多姿。可也许是腰身太近纤细,陶器拦腰倒下,又化作散落的泥土——我失败了。回头望向爷爷,他已经不知何时离开了。我无助地望向曾经儿时最熟悉的地方。泡桐花影中彷佛藏着爷爷的呢喃。我又抓起陶土,放置于转盘,细细揉捏,再次用手搓成一个巴掌大的圆圈,而这次我的手却灵活地穿梭于残影,一手转盘,一手抓着陶土,一次一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每当快要断裂,我就迅速拘一层,双手穿花绕影,流连于残影之中。</p><p class="ql-block"> 一瓣泡桐花瓣,落在转盘之上,我轻轻捻起,转盘也随之停下。一抹残阳倾洒于泡桐上,花瓣的纹路根根分明,而纹理中间隐隐透出是一个略显粗拙的陶罐。我心中顿感惊讶,放下花瓣,那个陶罐就耸立在我面前。泡桐被风拂过,叶片漱漱,花落漫天,小院又一次</p><p class="ql-block">浸满芳香。我再次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青青山雨垂帘,袅袅山岚寒烟。屋檐下挂满晶莹的雨珠,可你又怎知道,这些雨珠随千沟万壑,爬向记忆的深处。泡桐花落,我的心中明了传承的荣光,悟了不仅是沉醉,更应将薪火相传千余载的技艺,通过我,我们,千年的浪漫会更加灿烂。</p><p class="ql-block"> 青青山雨垂帘,袅袅山岚寒烟,屋檐下挂满晶莹的雨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