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伍②24年5班 儒行天下🌍经典读书会

儒行天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时间:2025年7月7日—7月13日</b></p> 演说节录5 <p class="ql-block">【孔子的平等待人足为万世法】</p><p class="ql-block">互乡风俗不好,是人所厌恶的,童子年幼又是人所轻看的,孔子还接见他,平等爱人,委曲成全的心,诚足为人的模范。孔子的道无不包德无不备,可以为天下万世法的不止这几条,就是这一篇所记载的,也很足以师表万世,人能体行一二也不愧为孔教之徒呢!</p> 7月12日周六分享日 学员分享 <p class="ql-block"><b>1、55614~句讀明星~金籽含</b></p><p class="ql-block"> 这几章从处世、修身、品格等角度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学习后能有不少启发:</p><p class="ql-block">- 关于待人与自省:“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体现了孔子对他人优点的欣赏与真诚互动,不吝啬对善的回应,这种开放的心态值得学习。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则展现了孔子的谦逊——在文献知识上或许能与他人相比,但在践行君子之道上仍觉不足,提醒我们“知易行难”,需重视实践与自省。</p><p class="ql-block">- 关于君子之道的践行:“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不自称“圣”与“仁”,但强调“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坚持,说明君子之道不在空谈,而在持续践行与分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直接点出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差异:君子胸怀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常因私利而忧虑不安,这是对品格修养的重要指引。</p><p class="ql-block">- 关于处世与分寸:“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讨论了生活态度的选择——奢侈易让人傲慢无礼,节俭虽可能显得简陋,但相比傲慢,宁可选择后者,体现了对“礼”与“度”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关于修养的外在体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描绘了孔子的形象——温和却有威严,有威仪却不凶猛,恭敬而从容安定,这正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表现,说明真正的修养是刚柔并济、内外和谐的。</p><p class="ql-block"> 整体而言,这几章更贴近日常修身的实践,从心态、行为到外在气质,都给出了具体的参照,让人明白“君子”的品格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每一处细微的选择与坚持中。</p> <p class="ql-block"><b>2、51008~辽宁~福星</b></p><p class="ql-block">第7.36章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p class="ql-block">对这句话的深入理解:以往没有学习圣贤文化的时候,真的就像直播间老师阐述的一样。内心暗谈无光,做事常常是躲躲闪闪,后悔过去的错误,担心未来的事情常常不自觉的心生烦恼。自从学了圣贤文化之后,自己找到了心的出路,内心变得光明了,自己做的事敢于面对承担了,努力改掉自己的错误,不在犯。举个例子:有一次出口工作,在工作的那个环境,有很漂亮的花,心想回去时拿点回去!后来转念一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东西,再好也不能占为己有。就免了一次错失。这要感谢圣贤文化的传播者,每日孜孜不倦的努力才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与改变。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合十]</p> <p class="ql-block"><b>3、 55400~山东~感恩</b></p><p class="ql-block">31这一章是说夫子助人为善,乐于为善的誠心,和气谦善的品德都流露出来了。</p><p class="ql-block">32 现实生活中,人多是说做不一,而夫子本身是注重讲究言行举止一直的人,众所周知,他以身施教,教育大家!</p><p class="ql-block">33 夫子做事不厌倦,教人不發懶,持之以恒,是我们后学该好好效法的。</p><p class="ql-block">34 夫子有病,子路为夫子祷求上帝,夫子问他有这样的事吗?子路说有,其实夫子无所不知,要想长寿,就是要先从平时日常开始,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良心为人处事,并不是临危抱佛脚。</p><p class="ql-block">35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过去不明理,现在想想就是一粒米来到饭桌上要多长时间才能长成,要经过多少人的辛苦付出才能出来这一粒米啊!</p><p class="ql-block">36 37夫子给我们后学者做出了最好的表率,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还安重。做人做事要用自己的良心,坦坦荡荡,不怨天尤人,传播负能量,误人误己。</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恩圣贤祖先的教誨,感恩老師們大愛無私奉獻,您们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b>4、55368~山東~孫愛華</b></p><p class="ql-block"> 本週學習《述而第七》三十一章,夫子謙卑低下的高尚品德,從聽別人唱歌這些小事,夫子都是處處尊重他人,仔細審量,唱得好的,給與喝彩助人興趣再唱一遍,自己隨和的跟唱並虛心請教,沒有一點高傲自大的樣子,一絲不苟,虛心向學,誠心和氣之謙德,是吾輩應當學習效仿的。感恩先師諄諄教誨,反觀內醒,現實生活中,學會有一雙慧眼,發現別人之長處,凡是利益大眾的事,要隨喜讚歎盡心助力,他人閃光之處真誠喝彩,不學小人嫉賢妒能,陽奉陰違。學習恩師躬行謙卑,做一顆默默無聞平凡低調的小草,不與大樹比高低,不與鮮花比美麗。盡己之力扎根茁壯。感恩春風真誠呼喚,感恩陽光無私奉獻,感恩雨露平等滋潤,學做大地承載一切。</p> <p class="ql-block"><b>5、55407~内蒙古∽张伟华</b></p><p class="ql-block">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当看到别人优点的时候,要懂得欣赏,给予肯定,就像夫子一样,夫子看人歌唱的好啊,都要再喝一遍,当我们发现周围人有优点的时候,发自内心的随喜赞叹,也像夫子一样啊,甘做绿叶,配合他再来一遍。</p> <p class="ql-block"><b>6、55616~黑龙江~天佑之</b></p><p class="ql-block">31.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p><p class="ql-block">仁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主动追求。孔子强调仁是内心的选择与践行,只要真心向仁,仁就会在行动中显现,打破“仁高不可攀”的认知,凸显主体性的重要。</p><p class="ql-block">34.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p><p class="ql-block">孔子谦称文献知识或许不输他人,但践行君子之道仍有不足。强调学问的终极在实践,纸上谈兵易,身体力行长,提醒人不可满足于知识积累,更要注重躬行。</p><p class="ql-block">36.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p><p class="ql-block">公西华回应孔子的自谦,点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正是最难学的品质。这既是对孔子的理解,也暗示真正的修行不在空谈圣仁,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p><p class="ql-block">37.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p><p class="ql-block">这七章多从修身角度,展现孔子对“仁”的践行、对学问的谦逊、对实践的重视,核心在“以行证道”,为后人提供了具体的修身范本。</p> <p class="ql-block"><b>7、55402~黑龙江~金红</b></p><p class="ql-block"> 《述而第七》最后七篇的学习结束了,同样在如何为人、为学、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方面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合人唱歌,要是人唱的好,必定让他再唱一遍,之后再随着原韵和他一遍。这充分体现了夫子和气、谦卑、善于观察别人的优点并肯定和欣赏的帮助成全别人的待人之道。在修养自身的同时见到别人的优点学习、欣赏、肯定,并且诚心地助人为乐,夫子修养境界之高,真不愧为后世的表率。对照自身,能欣赏肯定随喜别人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助人为乐了,我们该向夫子学习的还很多呢。</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为人、为学上最重实行,仍然自谦地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也是夫子现身说法,教人注重实行,勉励自己更是勉励后人努力去实行。威仪、言词再好,不能去实行,反会供人作恶欺人了。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知行合一的实践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道德学问已经被称为圣人、仁人,但他从不自居,他谦虚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夫子的自谦也是在告诉世人为仁、为圣的功夫,他希望更多的人学仁,学圣,而为之不厌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有恒心、努力进取的精神、孜孜不倦、自强不息地去努力实践,甚至是达到一种终身学习的状态,不仅限于学问,更延伸至道德修养、治国理政等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当孔夫子生病了,子路希望老师病能快点好,于是请求夫子祷求神明保护。夫子却告诉我们,凡人遇事才求神庇佑,而君子之人敬天修身、存心仁慈,通过平日日常修身已达到“祷″的状态,不用去做有形式的祷告。夫子与天合德,平日戒慎恐惧,动一念、发一言、行一事都合天理,根本不用临时去祷告。这也在告诉世人,平日就当敬天修身,存心仁善,面对困难仅仅靠外力是无法改变生命规律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一章是孔夫子对奢华和简陋两种行为的阐释。夫子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华超越了礼的范围,人心就放荡奢侈了,也专务外面好看了,花钱无度,做事习尚奢华,甚至由此违背良心的为非作歹,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节俭是简朴、简陋的,不好看,但都是一种善德,能做到心安理得,于社会无害。夫子是教人去奢从俭,走正道啊。</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夫子对于君子、小人两种不同境界的阐述。君子心体光明正大,心胸宽广、光明磊落,行事遵循天理人道,内心舒泰从容,所以能够平平坦坦,宽大舒服。小人则私欲满腔,自私狭隘,被物欲牵绊,患得患失,终日忧愁烦闷。做君子还是小人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记载了夫子的威仪与气度。他温和还带着严肃,有威仪却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在夫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他精神世界的平和与自信,更是他内外兼修德行气质的彰显。这是圣人、仁人独有的风彩。</p><p class="ql-block"> 《述而第七》全篇学完了,夫子让后世效法的精神值得铭记,能切实地学习践行每一种都会使我们的道德修养上升新的高度,我们需要努力去学去做的还很多呀。</p> <p class="ql-block">8、55512~黑龙江~金圆</p> <p class="ql-block"><b>9、55409~辽宁~知足常乐</b></p><p class="ql-block">7.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句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坦荡无私的君子,他们的心胸如蓝天白云般广阔无垠,为人行事如清风般洒脱干练;我仿佛看到:狭隘自私的小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算计与忧虑,如同被乌云笼罩,终日猥琐,难以见到光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君子的行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更不会因为个人的私利损害他人的利益。要摒弃那些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小人行为。因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就必须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和私欲,用一颗更加坦诚和宽广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p> <p class="ql-block"><b>10、55398~黑龙江~孟昭兰</b></p><p class="ql-block"> 本周学习体会.学习孔子满满的正能量。有才华的人及时恭贺.无论何时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正人君子,光明磊落。小人永远见不得光。感恩,感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b>12、55437~山西~凤平</b></p><p class="ql-block"> 善于发现周围人的优点,懂得欣赏,敢予肯定;但学文,不力行就会长浮华,在现实生活中演戏的人威仪言词越好,越足以供人作恶欺人,道理与践行相结合才能体现学的意义,重实行才能体现学的结果;要注重平时的一念.一言.一行平日就当敬天修身,存心仁慈,不必在患难之中才晓得祷吿,要有不敢自居,自谦的态度;奢华和节俭两种行为,奢华越礼,没了范围人心自然放荡,奢侈专务外面好看,诡诈奸险.作歹为非,所带来的危害可怕,节俭虽简朴简陋,表面上不好看,却于社会无害,倡俭去奢。</p> <p class="ql-block"><b>13、55621~鹤岗~守心</b></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一章这一章说别人有优点我们一定虚心学习,看夫子别人唱歌好听都要跟着和一遍,是不是要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呢!</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二章夫子谦虚的说自己实行君子的道还不够,就是给那些表面的君子现身说法。</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三章夫子做事不厌烦,教人不懒惰就是成圣成贤的方法。夫子希望大家都学圣学仁。</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四章夫子和天地合德。动一念发一言,没有不和天理的,所以病了不用做有形式的祈祷。</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五章宁愿简陋也不愿浪费。</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六章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大家一定都愿意做君子,没有烦恼,坦坦荡荡。</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七章夫子的气度温和严肃,威风还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b>14、55704~河北~花舞琉璃</b> </p><p class="ql-block">31、孔夫子合人唱歌要是人唱的好,必定教( jiào)他再唱一遍,之后再随着他的原韵和( hè)他一遍。此章是记载夫子和气谦德、助人为乐的待人之道,一个人歌唱得好夫子都仔细审量( liánɡ),再随着人的韵律和( hè)一遍助人的兴趣。他喜欢人为善,不埋没人的优点,乐意助人的诚心、和气、谦卑都流露出来了。</p><p class="ql-block">32、孔夫子说:“威仪文词外表的事或者我还像他人一样,亲身实行君子的道,那我就没有得着了。”</p><p class="ql-block">此章是夫子现身说法,教( jiào)人注重实行。夫子的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像天的大公无私自强不息,无时无刻不在实行。</p><p class="ql-block">33、孔夫子说:“像这圣人、仁人,我岂敢呢,也不过作事不厌烦,教人不发懒,只可说是这样就完了。”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不能学的呢。”</p><p class="ql-block">34、孔夫子生病了,子路请着祷求神明保护。夫子说:“有这样的道理吗?”子路说:“有的。《诔》(lěi)曰:‘祷告于天上地下的神祇(qí)。’”夫子说:“我孔某的祷告日子很久了。”</p><p class="ql-block">35、孔夫子说:“奢华了就不顺正道,俭省了就简陋,有不顺正道的还不如简陋呢。</p><p class="ql-block">36、孔夫子说:“君子平平坦坦,宽大舒服的样子,小人长长的忧愁烦恼。”</p><p class="ql-block">37、孔夫子的气度温和还带着严肃,有威风却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p> <p class="ql-block"><b>15、55702~河北廊坊~解悦娜</b></p><p class="ql-block"><b> </b>本周论语感悟:““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生活中做人做事正心诚意,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样能保持平静心态,有利于健康,更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资源,为孩子们、身边人做个榜样。</p> <p class="ql-block"><b>16、55433~山東~屈保娥</b></p><p class="ql-block"> 分享学习《论语·述而第七》31至37章,心得如下:</p><p class="ql-block">1. 真诚待人,悦纳美好(31章)</p><p class="ql-block"> 孔子听到他人唱得好,会请对方再唱并随之相和,这份不摆架子的真诚与欣赏,展现了人际交往中尊重与开放的底色,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p><p class="ql-block">2. 注重践行,谦逊进取(32、33章)</p><p class="ql-block"> 孔子自谦在文献知识上与他人相当,但践行君子之道仍有不足,且不称自己为“圣与仁”,只说坚持“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体现了他对“知行合一”的重视,启示我们知识易得,唯有坚持践行,才能靠近君子之道。</p><p class="ql-block">3. 德行是最好的“祈祷”(34章)</p><p class="ql-block"> 孔子病重时,认为自己“祷久矣”,这里的“祷”并非形式上的祈祷,而是他一生行仁守礼、问心无愧的写照,说明内心的正直与德行坚守,才是生命最好的依托。</p><p class="ql-block">4. 宁俭不奢,坚守本心(35章)</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奢侈易致傲慢,节俭虽显固陋,但“与其不孙也,宁固”,强调品德比物质更重要,提醒我们在物质与精神的权衡中,要守住内心的分寸。</p><p class="ql-block">5. 君子坦荡,小人戚戚(36章)</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道出两种人生境界,君子因无愧于心而心胸开阔,小人因计较得失而忧愁不安,启示我们要摒弃“小我”执念,追求坦荡心境。</p><p class="ql-block">6. 中和之美,人格典范(37章)</p><p class="ql-block"> 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展现出刚柔并济的中和气质,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为现代人修养自身提供了范本:待人温和且有原则,有威严而不凶猛,恭敬又能安守本心。</p><p class="ql-block"> 这几章从多方面展现了孔子的处世智慧与人格魅力,他的坚守与践行,值得我们学习追寻。</p> <p class="ql-block"><b>17、55423~河北~袁金胜</b></p><p class="ql-block"> 本周学习了《述而第七》31-37章,学到了孔夫子以下几种优点:</p><p class="ql-block">一是为人谦虚,说自己实行君子的道还不够,其实夫子是最重实行的,今后在学习上要博览群书,从理论上充实自己,更要在工作生活中去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要学,更要亲身去做。</p><p class="ql-block">二是虚心学习,对于别人的优点,积极给予肯定,别人唱歌唱的好听了也跟着和一遍,夫子对他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p><p class="ql-block">三是夫子宁俭勿奢的品质,箪食瓢饮,身居陋巷,也要保持君子坦荡荡的品格,气度温和严肃,威风还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p><p class="ql-block">四是学习夫子做事不厌烦,教人不懒惰的成圣成贤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要学习圣贤,做事有始有终,永不言弃,从修身到实行,内外兼修,成圣为仁是我们的目标,持之以恒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b>18、55529~广东~阳阳</b></p><p class="ql-block">第31章,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夫子合人唱歌要是人唱的好,必定教他再唱一遍,之后再随着他的原韵和他一遍。这一章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当看到别人优点的时候,要懂得欣赏,给予肯定,就像夫子一样。夫子看人歌唱的好啊,都要再喝一遍。我们发现周围人有优点的时候,要发自内心的随喜赞叹,并能见贤思齐,甘做绿叶。长此以往,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辅助作用。</p> <p class="ql-block"><b>19、55374~昂昂溪~兰凤霞</b></p><ul><li>这一周的学习。感悟至深。</li><li>歌如其人。乐是人内在和谐。发现於外的音声。</li><li>礼乐礼乐。</li></ul><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在一个五十多人学习《弟子规》的社区大讲堂上。齐齐哈尔纺织社区。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一曲《感恩一切》。我莫名其妙的融入其中。眼泪泉涌般落下。50多人的合唱中。唱着唱着就变成了一个音声。一个稚嫩的小女童的声音。好听的就像天外之音。直至大家唱完。这个小女童的声音也消失了。大家可以想象。五十多人的合唱。五十多个不同声位的音声。突然间,莫名其妙的合成一个小女婴童的声音。这样的奇妙,不可以用言语形容。再华丽的语言也形容不了当时美妙的音声。当时的我只会哭。也不能言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奇怪。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其它在场的学友去说这奇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和任教老师说起这次的经历。我只记得老师说我诚。今天。学到老夫子听人歌唱的好。就反复的跟唱。想起十几年前的奇遇。很想和大家分享。这个歌啊乐啊。换句话说它就是道。道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初刚刚学习《弟子规》。稍带着读了读《孝经》的切身体验。</p><ul><li>歌即是乐。乐就是道。</li></ul><p class="ql-block">当我们身心清净。无欲无求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音乐所现的和合。即是宇宙真理的再现。</p><p class="ql-block">十几年的光荫。学了这么久。稍有体会。愿意与大家共勉,</p><ul><li>大道至简。雅乐真的令人神往。</li><li>圣人所言,八音俱奏,万赖齐发。就是道的缩影。大家不妨体会体会呢。</li></ul> <p class="ql-block"><b>20、55609~山西~静心</b></p><p class="ql-block">31. 子曰:“子与仁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p><p class="ql-block">夫子合人唱歌要是人唱的好,必定教他再唱一遍以后,再隨着他的原韻和他一遍。一个唱歌的好夫子还仔细审量再和人助人的兴趣,说明夫子助人为善乐于为善的诚心,和气谦德的流露。</p><p class="ql-block">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p><p class="ql-block">孔子谦称文献知识很好,但践行君子之道仍有不足。强调学问的终极在实践,身体力行,注重实行。</p><p class="ql-block"> 3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p><p class="ql-block">夫子说像圣人仁人,那我岂敢呢,不过作事不厌烦、教诲人不发懒”。公西华说这正是学生们不能学的。这暗示真正的修行不在空谈圣仁,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p><p class="ql-block">37.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夫子的气度温和还带着严肃,有威风却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夫子与天合德和平中正的气发现出来教人可亲爱,不可狎昵,可敬畏,不可疏远,虽谦恭,不失安重的气度,真是到了极致,是万世师表,是后学修身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b>21、55410~天津~落霞</b></p><p class="ql-block">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春秋时代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夫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今天我们物质丰富、生活富裕,似乎奢侈已不仅仅局限与官宦、贵族了。骄奢、淫欲已侵蕴着整个社会。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有危机感,有紧迫感。</p> <p class="ql-block"><b>22、55387-黑龙江-清秋</b></p><p class="ql-block">31章这一章是记载夫子和气谦德、助人为乐的待人之道,他喜欢与人为善,不埋没别人的优点,乐意助人,和气、谦卑,我们后世弟子也要学习夫子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做一个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p><p class="ql-block">32章这一章是夫子现身说法,教人注重实行。夫子的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他教导我们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身体力行,努力做一个君子。</p><p class="ql-block">33章学习这一章后觉得,我们作为读书会的义工老师要学习夫子做事不厌烦,真诚地为学友们服务,尽己所能地为传播圣贤教育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效法夫子这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带领学友们走在学圣学仁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34章这一章夫子教导我们平日就当敬天修身、存心仁慈,不必在患难之中临时祷告。</p><p class="ql-block">35章这一章夫子教导我们要去奢从俭,宁可寒酸也不要骄淫奢侈。</p><p class="ql-block">36章这一章夫子对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境界的阐述,君子之所以能够平平坦坦、宽大舒服的样子,是因为他的心光明正大,小人之所以长长的忧愁烦恼,那是因为小人的心私欲满腔、鬼鬼祟祟的不敢见光。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坦坦荡荡,做事无愧于心的君子,不做那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的小人。</p><p class="ql-block">37章此章记载的是夫子的威仪与气度。孔夫子与天合德,和平中正的气发现出来,所以这样子叫人可亲爱不可狎( xiá)昵( nì),可敬畏不可疏远,虽谦恭而不失安重的气度,真是盛德到了极点处。</p> <p class="ql-block"><b>23、55695-山西-木心</b></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与其不逊也,宁固”,强调宁可俭朴也不要因奢侈而失却谦逊。本质上是在教我们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欲望,才能守住做人的本分;放下对物质的执念,才能留出空间滋养谦逊。在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拥有更多才幸福”的念头绑架,可真正的体面,从不是穿什么、住什么,而是待人时的温和、处世时的克制。毕竟,能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你身上的标签,而是你眼里的尊重与心里的踏实。</p> <p class="ql-block"><b>24、55395~鹤岗~云雪</b></p><p class="ql-block">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和别人唱歌,如果别人唱的好孔子一定会请他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唱,虽然是小事,愿作绿叶,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肯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眼晴,反思自己,即然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圣贤,自己又做到和学到多少呢,从现在开始,反思和反省目己要向圣贤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起心动念向圣贤学习的决心不能忘,提升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辜负文宣老师及守心老师们的厚望。</p> <p class="ql-block"><b>35、55595~广东~风雨中的宁静 </b></p><p class="ql-block">第31章: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 hè)之。说明孔夫子为人谦善,助人为乐,看到好的事物与人修进择其善者而从之。</p><p class="ql-block">第32章: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夫子一生都在实行道德仁义的事,注重实行而不是花言巧语,要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君子,他总是自谦的说还没达到君子,可见夫子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现身说法告戒后辈不要在言语上巧言修饰,要像圣贤那样努力去实行道德仁义之事才能成为君子。</p><p class="ql-block">第33章:旁人称夫子为圣人仁人,夫子总是谦虚的说,不敢居圣人仁人,只是做事不厌烦,教人不发懒,夫子一生都在行道救世,道不行就教书育人,现身说法为众弟子因材施教,日复一日的都在实行,看似平常,却大多数人难以实行,我们要学圣贤那样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实行。</p><p class="ql-block">第34章:本章讲夫子病了,子路请求祷告神明以便夫子快快康复,夫子说有这种说法吗?我已祷告很久了。夫子对于子路的话,是教我们平时要敬天修身,存心仁慈,凭良心做事,自然感动天地,不用临时抱佛脚祈求神明,谄媚神明,是教我们存心仁德,神明自在心中。</p><p class="ql-block">第35章:子曰:“奢则不孙( xùn)俭则固。与其不孙( xùn)也,宁固。"这章有奢华与简陋两种行为,奢华了不顺正道,崇尚奢华,为人诡诈奸险,放荡奢侈,危害甚大,还不如简陋,像颜回那样,三月不违仁,安贫乐道。</p><p class="ql-block">第36章: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的是君子之人心胸宽广,存心仁慈,就平坦舒服愉悦的样子,小人自私自利,私欲满腔,总是心里不满足总是烦恼忧愁绞尽脑汁的谋利,看起来长戚戚的样子。自从我学了国学经典,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凡事退一步,不多想,真是心情愉悦很多。</p><p class="ql-block">第37章: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章说的是孔夫子的威仪与气度,夫子与天合德,和气中正的气度,从外表看给人温和带点严肃,威严又不猛烈,虽谦恭又不失安重,叫人可敬畏又不失疏远,盛德到了极至处,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为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b>36、55408~齊哈爾~道法自然</b></p><p class="ql-block">31章:孔子與人共唱歌,如果他唱得出色孔子會要求他再唱一遍,然後自己跟著唱這一行為,不僅顯示孔子對音樂的熱愛更體現了他謙遜和審密,願意學習,並與他人分享這種藝術美這種態度在今天依然非常有啟示意義。提醒我們任何領域中都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尊重他人的長處,並從中獲得提升。32章:孔子自謙地說:“文莫吾猶人也”,表明了自己在文獻學習方面得自己與他人差不多,這體現他的謙遜。而對於“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則反映了,他對實際行動的重視。</p><p class="ql-block">33章:孔子說:“若聖仁,則吾豈敢”,他謙遜的表示自己不敢當聖人和仁者。但是他補充說:“仰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而已矣”,這表明了,儘管自己不自稱聖人,但在教育和踐行人的道路上也確實是不懈努力的。孔子的謙遜態度和終身學習精神。我們後人也要不斷學習,努力實踐。34章:孔子說:“丘之禱久矣,”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孔子平時言行純善無過可悔,其素行已於神明,所以不專門用禱告。也有觀點認為孔子是想勸告子路不必在為自己祈禱,不要因為祈禱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p><p class="ql-block">35章:“與其不孫也,寧固。”的體會與感悟,生活應守中庸之道,適度節儉勝過過度奢侈,避免驕縱,保持質樸。</p><p class="ql-block">36章: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以鮮明對比,闡述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則患得患失,憂愁不安。</p><p class="ql-block">37章:“子溫而歷,威而不猛,恭而安”體現了孔子溫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恭敬且安詳的特質。這不僅是孔子個人修養展現更是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人格的生動寫照。它啟示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溫和而不失原則。威嚴而不失親和,恭敬而不失自在,以中庸之道來修身,提升道德境界。</p> <p class="ql-block"><b>37、52149-山东-逍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述而第七》第四周收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君子敬天兼修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诚感天地日月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去奢从俭修德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行忠信也依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道救世天降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爱无疆更诲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热忱救世不避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德降身伴平安。</p> <p class="ql-block"><b>38、学55527~黑龙江~王红梅</b></p><p class="ql-block"> 《述而第七》31--37章学习感悟:孔老夫子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夫子认为奢侈就会骄傲,节俭就会寒酸,与其骄傲不如寒酸呢…孔子还平等待人足为万世法,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却不凶猛,庄重而安详!给世人展示了一个献身表法…</p> <p class="ql-block"><b>39、55376~太原~ 恩榕</b></p><p class="ql-block"> 本周所学,围绕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展开,字里行间体现着他对道德、处世、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学习后有几点体会:</p><p class="ql-block">1. 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31章中,孔子面对陈司败的诘问,始终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回应,既维护了君主的尊严,也明确了君臣相处的原则。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或职场中,需坚守核心准则,不因外界压力或质疑而动摇底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谦逊好学,正视不足</p><p class="ql-block">- 32章“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展现了孔子的谦逊。他不标榜自己为“圣”“仁”,只强调持续践行与教诲的态度。这提醒我们,学习与修身是终身之事,应保持谦逊,不因小有成就而自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注重实践,反对空谈</p><p class="ql-block">- 33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将“不修德、不讲学、不行义、不改过”视为忧虑,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道德修养、学问钻研若仅停留在口头,而不落实到行动,便失去了意义。这启示我们,要将所学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处世灵活,不失本心</p><p class="ql-block">- 37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广为人知,体现了孔子灵活的处世与学习态度。他不固执己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反思不足。这告诉我们,待人接物需保持开放心态,既尊重差异,又坚守自我提升的本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章节虽简短,却将孔子的修身之道、处世之智融入日常言行,值得我们反复体悟,并在生活中践行。</p> <p class="ql-block"><b>40、55687~成都~蕾雷</b> </p><p class="ql-block">“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君子循理而行,所以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患得患失,所以经常忧愁局促。其实造成“坦荡荡”与“长戚戚”的主要差别在于人的修为。心胸开阔的人,懂得接纳别人、与人为善,他无须打压异己,也无须谄媚逢迎,更不起妒嫉之心,心里能装的下别人,想的是如何成人之美。相反的,小人则老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想的是如何占别人便宜,由于不愿意了解别人,便容易成为忧愁的苦主:常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等,体现的是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为名、为利、为情所役,终日惶惶不安,就更不可能成为坦荡的君子了。</p> <p class="ql-block"><b>41、52155~河南~好运连连</b></p><p class="ql-block">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听人唱得好,就让人再唱一遍,再和一遍。这篇告诉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p> <p class="ql-block"><b>42、55657-北京-明</b></p><p class="ql-block"> 31.这一章体现了夫子和气谦德、助人为乐的待人之道,他喜欢与人为善,不埋没别人的优点,乐意助人,和气、谦卑,我们也要学习夫子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做一个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p><p class="ql-block"> 32.夫子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是谦虚,夫子是现身说法,教人注重實行。</p><p class="ql-block"> 33.夫子说:圣与人,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厌其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34.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合于神明、道德,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而言平无用处。他所以问子路,是让他知道其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35.凡處變亂時代。没有不尚奢華的。人心没了範圍。放蕩奢侈。專務外面好看。因這習尚奢華。金錢自然困難。不免没了恒心。詭詐奸險。作歹為非。這奢華的害多了。節儉雖是樸陋。局面上不好看。却於社會無害。儉奢比較起來。儉比奢好多了。所以夫子教人去奢從儉呢。</p><p class="ql-block"> 36.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而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p><p class="ql-block"> 37.夫子的气度,温和还带着严肃,有威风却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夫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真是盛德到了至极处呢。</p> <p class="ql-block"><b>43、55520~河北~叶子</b></p><p class="ql-block">7.31,孔子听到他人唱歌优美时,主动请求对方再唱一遍,并与之合唱。这体现了对他人优点的真诚赞赏与虚心学习的态度,同时彰显了儒家“乐教”中“同声相求,同气相感”的交流精神。</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生活中应主动发现他人长处,以谦逊之心学习。例如工作中同事技能突出时,真诚请教而非嫉妒,可促进团队和谐与自我提升。儒家强调“礼尚往来”,赞美与回应能深化人际关系,避免现代社交中单向“展示自我”的疏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32,孔子自述书本知识与他人相当,但实践君子的德行尚未完全做到。此句强调“知易行难”,凸显儒家对“知行合一”的重视。</p><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这一章给我们的启示,知识积累仅是基础,关键在践行。现代人常陷于“道理懂却做不到”的困境,需以行动为检验标准。例如学习传统文化,不应止于诵读经典,而应融入日常修身(如守时、守信),方为真学问。</p><p class="ql-block">7.33,孔子否认自居“圣”与“仁”,只承认不懈追求并乐于教化。此章展现儒家对道德修为的永恒追求与谦逊品格。</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修养在于永不停歇的实践与传播。教育者或管理者需避免以“权威”自居,而应专注耕耘过程。如孔子“诲人不倦”所示,教育本质是唤醒他人自觉,而非标榜自身成就。</p><p class="ql-block">7.34,孔夫子强调自己一生都在践行正道、修身立德,这便是天地神灵最好的祈祷,他暗示真正的祷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仪式而是日常的德行积累。</p><p class="ql-block">7.35,“适度”才是最高的境界,真正的自由是摆脱对物质的极端依赖,回归内心的从容与清明。</p><p class="ql-block">7.36,君子因光明磊落而内心安宁,小人因私欲缠身而忧惧不安。人生的境界不在于外部的波澜壮阔,而在于内心的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7.37,修养达到最高境界,外在言行举止便会呈现出一种和谐、从容、恰到好处的状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44、55639~河北~学仁</b></p><p class="ql-block">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而内心安宁,人的私欲太多了缠身而忧惧不安,人生的竟界不在外表而在于修内心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子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修身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外在言行举止便会呈现出一种和谐 从容 淡定 恰到好处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感恩圣贤教育,感恩文宣团队</p> <p class="ql-block"><b>45、55397~大庆~雪儿</b></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君子心怀坦荡,做事光明磊落,不纠结于私利算计,内心安定平和,遵循道义,待人真诚,所以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豁达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小人长戚戚:小人则常因私心杂念、算计得失而内心不安,容易患得患失、焦虑忧愁,往往被欲望裹挟,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精神上始终处于紧张状态。</p><p class="ql-block"> 1. 做人应坚守正道:不做亏心事,自然内心安稳。行事应无愧于心,不为眼前利益放弃底线。</p><p class="ql-block">2. 心态决定生活状态:而君子的豁达,本质是一种通透的心态,不纠结于小事,不沉溺于负面情绪,从容地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3. 修养需从内心出发:克制私心、提升格局入手,让内心的正直与宽广取代狭隘与计较。</p> <p class="ql-block"><b>46、55582~黑龙江~赵萍</b></p><p class="ql-block"> 学习圣贤文化,做人应坚守正道,不做亏心事,自然内心安稳。行事应无愧于心,不为眼前利益放弃底线。心态决定生活状态,而君子的豁达,本质是一种通透的心态,不纠结于小事,不沉溺于负面情绪,从容地面对生活。修养需从内心出发:克制私心、提升格局入手,让内心的正直与宽广取代狭隘与计较。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肯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眼晴,反思自己,即然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圣贤,自己又做到和学到多少呢,从现在开始,反思和反省目己要向圣贤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起心动念向圣贤学习的决心不能忘,提升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辜负文宣老师及守心老师们的厚望。</p><p class="ql-block"> 感恩[合十]文宣老师和所有义工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恩[合十][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b>47、55388-黑龍江-丁香</b></p><p class="ql-block">31 這一章夫子把和氣待人 善與人為的謙德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我們當該學習的我們後人當學習的</p><p class="ql-block">32 這章夫子講光有威儀言詞外表是不夠的 還不能稱為君子,要注重實行,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p><p class="ql-block">33 夫子的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成為仁人的方法,是教人學聖學仁呢!</p><p class="ql-block">34 夫子平日戒慎恐懼,言行動靜間沒有不合天理的,沒有不是幬告的,夫子所以問子路處是怕他流為世俗邪妄 這章體現師生之情!</p><p class="ql-block">35 夫子教誨我們去奢從儉</p><p class="ql-block">36 君子平平坦坦,寬大舒服 小人憂愁常有 ,願學習君子</p><p class="ql-block">37 夫子的氣度,溫和 嚴肅,有威風卻不猛烈,謙恭 安重,無人能及 學習……</p> <p class="ql-block"><b>48、55453~山西~瑞</b> </p><p class="ql-block">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夫子与人一起唱歌,如果人家唱的好,夫子请求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一起和。这就体现了夫子的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正如《弟子规》上所说“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这就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积极的给与赞扬和肯定,这样自己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人家知道了,也会做的更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不要太奢侈,一个人生活奢侈容易滋养虚荣傲慢骄横心,如果这个钱财是自己辛苦赚的那偶尔奢侈一下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那如果这个奢侈是靠不顺正道得来的,那就不好了,有的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这样还不如生活过的简朴一些,不贪求不攀比,自信从容坦坦荡荡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b>49、554703~河北~王泽芬(静心)</b></p><p class="ql-block"> 孔子听到他人唱得好,会请对方再唱并随之相和,这份不摆架子的真诚与欣赏,展现了人际交往中尊重与开放的底色,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孔子自谦在文献知识上与他人相当,但践行君子之道仍有不足,且不称自己为“圣与仁”,只说坚持“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体现了他的“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孔子病重时,认为自己“祷久矣”,这里的“祷”并非形式上的祈祷,而是他一生行仁守礼、问心无愧的写照,说明内心的正直与德行坚守,才是生命最好的依托。有恒者长久也!</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奢侈易致傲慢,节俭虽显固陋,但“与其不逊也,宁固”,强调品德比物质更重要,不在乎外在东西!</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道出两种人生境界,君子因无愧于心而心胸开阔,小人因计较得失而忧愁不安,启示我们要摒弃“小我”执念,追求坦荡心境,活在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展现出刚柔并济的中和气质,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为现代人修养自身提供了范本:待人温和且有原则,有威严而不凶猛,恭敬又能安守本心。</p><p class="ql-block"> 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孔子的处世智慧与人格魅力,值得我们终身学习!</p> <p class="ql-block"><b>50、55461~齐市~易竹</b></p><p class="ql-block">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 hè)之。</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合人唱歌要是人唱的好,必定教他再唱一遍,之后再随着他的原韵和他一遍。</p><p class="ql-block"> 此章是记载夫子与人为善,助人为善,乐于为善的待人之道,一个人歌唱得好夫子都仔细审量,再随着人的韵律和一遍助人的兴趣。他喜欢与人为善,不埋没人的优点,乐意助人的诚心、和气谦德都流露出来了。同时启示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身边的人有优点就要进行肯定,要发自内心的去随喜赞叹。用夫子的待人之道处事。</p> <p class="ql-block"><b>51、55646~河北~蒲公英</b></p><p class="ql-block">7.31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真诚的欣赏并回应他人的长处。</p><p class="ql-block">7.32强调“行”比“知”更重要,我们要将所学转化为所行,追求“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7.33面对崇高的目标,保持谦逊,面对日常的践行,保持热忱,这样我们才有方向,有动力。</p><p class="ql-block">7.34真正的安身立命,不在急难时的临时抱佛脚,而在平日点滴的正心诚意,祈祷只是形式,内心的德行与一生的践行才是正道。</p><p class="ql-block">7.25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中,守住内心的节制与敬畏,远比外在的虚浮重要。</p><p class="ql-block">7.36做一个内心光明、行事磊落的人,方能摆脱患得患失的困扰,拥有真正的心灵自由。</p><p class="ql-block">7.37在待人接物中找到平衡,在坚守原则中不失温度,在尊重他人中不失自我。</p> <p class="ql-block"><b>52、55633~山西~春娟</b></p><p class="ql-block">31.子与人 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后和 之</p><p class="ql-block">收获:圣人能看到并真心的为他人的优秀喝彩,甘做配角。这是何等的慈心,自信!赞叹!</p><p class="ql-block">32.子 曰 文 莫 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 得</p><p class="ql-block">收获:圣人重践行。更注重言行一致。</p><p class="ql-block">33.子 曰 若 圣与仁 则吾岂 敢 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 倦 则可谓 云尔已 矣 公西华 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 也</p><p class="ql-block">收获:圣人谦逊之极,不以圣者仁者自居。只欢喜的竭尽全力的做自己想做的和天命中应做的事。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34.子疾病 子路请 祷 子 曰 有 诸 子路对 曰 有 之 诔 曰 祷尔于 上下神 祇 子 曰 丘之祷久矣</p><p class="ql-block">收获:圣人不倡导临时抱佛脚的短视行为,倡导言行一致,顺天命为之的行大道精神。</p><p class="ql-block">35.子 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 宁 固</p><p class="ql-block">收获:</p><p class="ql-block">36.子 曰 君子坦荡荡 小 人 长戚戚</p><p class="ql-block">收获:君子每时每刻活在当下,行大道,无有私利,因而能胸怀坦荡。</p><p class="ql-block">37.子 温而厉 威而不猛恭而安 收获: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过不及。</p> <p class="ql-block"><b>53、55391~黑龍江~付英芝</b></p><p class="ql-block">《述而第七》第五周分享31—37章</p><p class="ql-block">31.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p><p class="ql-block">本章从教育和品行两方面体现出夫子的善教和扬善于公堂、示人以善,潜移默化中即可移风易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p><p class="ql-block">此章可以看出夫子的修为,言己表意,如不深入体会只觉得夫子是自谦或者是自慊,只要重视躬行实践的人,才能如此表法于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p><p class="ql-block">此章夫子做了一个穿越时空的证验,如何修为可以成圣成仁——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时间可以证实呢,留予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4.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 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p><p class="ql-block">此章表明一个平常现象,人有疾就会祈祷神祇,减免罪苦 。夫子的回答告诉后人不能临时抱佛脚,仁心常存心间,未曾离开片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5.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p><p class="ql-block">奢华与简朴作用于人——使仁心退却和保守仁,所以夫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保守其仁矣,固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p class="ql-block">君子为人坦坦荡荡,不会悲悲戚戚、烦恼不断。从此章可以查省自己的品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p><p class="ql-block">本章体现的是夫子的内德,因夫子守道与天地和其德,内外交感,便现出温柔却严厉,威严却不猛烈,谦恭而安重,这道的体现便在这言行中显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b>54、52151~黑龙江~木昜</b></p><p class="ql-block"><b> </b>分享一点体会:“子温而厉,恭而安”</p><p class="ql-block"> 1.温而厉——具有双重修养‌:温和待人却自带肃穆之气,体现仁德与原则的统一。如弟子所见,孔子虽待人亲切,但内在的道德准则使人自然产生敬畏感,这种'温和的严肃源于仁的内化。‌‌‌‌</p><p class="ql-block"> 2.恭而安——具有高度精神境界‌:待人恭敬却不显刻意拘谨,在恪守礼法的同时保持从容安泰。这需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养高度,使外在礼仪规范与内在精神自由达成和谐。‌‌</p><p class="ql-block"> 该描述为当代人提供了人格完善的参照系:在社交中保持亲切而不失底线,自我约束时严谨却不失从容……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其自律,慎独等精神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b>55、55623~黑龙江~阳光</b></p><ul><li>做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多赞美</li><li>做人做事要坚守正道,不做亏心事,不做有损德行的事,内心安宁,不管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能从容淡定,不骄不躁</li><li>心态决定生活的质量,我们要修君子的豁达,不纠结小事,少一点负面情绪,多一点阳光</li></ul> <p class="ql-block"><b>56、55542~黑龙江~优雅</b></p><p class="ql-block">31章父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的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起唱。</p><p class="ql-block">32章夫子说要身体力行的去做一个君子</p><p class="ql-block">33夫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不过是朝着圣人与仁人的方向去努力去做而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p><p class="ql-block">34章夫子病的很重,子路请求祈祷,夫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孔子说,我早就祈祷过了</p><p class="ql-block">35章夫子提到,奢华和简陋两种行为,简比奢华好多了,所以夫子教人去奢从简。</p><p class="ql-block">36章君子平平坦坦,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常常忧愁烦恼。</p><p class="ql-block">37章父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b>57、55471~山西~红霞</b></p><p class="ql-block">31.夫子遇到歌唱得好的人,都会让他再唱一次,还会跟他合唱一次,夫子与人为善,谦和,的气质自然流畅。</p><p class="ql-block">32.夫子说威仪文词的外在做的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那都不能成君子。</p><p class="ql-block">33.夫子不自居圣者仁者。说自己只是做事不厌烦,教人不发懒。作为后人,要学夫子的这种精神,做事不厌烦,教人不发懒。</p><p class="ql-block">34.夫子病了,子路告诉夫子向天地神经祈祷。告诫后人,只要诚信祈祷,真情流露,一念善心,都会于天地通。</p><p class="ql-block">35.夫子说有奢华了就不顺正道,有俭省的不顺正道,那还不如俭省的好。</p><p class="ql-block">36.夫子说君子不忧不惧,所以是坦荡荡,小人是私欲满腔,所以经常忧愁。</p><p class="ql-block">37.夫子的气度温和还带着严肃,有威风却不猛烈,谦恭还很安重,把德行演绎到极处了。</p> <p class="ql-block"><b>58、55485-黑龙江-陈丽颖</b></p><p class="ql-block"> 本周学习收获: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的眼睛。看他人的优点好处,要懂得欣赏表扬赞叹。</p> <p class="ql-block"><b>59、52124~山东~喜乐</b></p><p class="ql-block">31章:孔子注重生活的艺术化,作为音乐爱好者,音乐也是他授课的内容之一,上音乐课的时候,没有任何架子,会不断地吸取他人的长处,一个唯有感觉自己不足的人才能成其伟大。</p><p class="ql-block">32章:孔子一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强调身体力行。</p><p class="ql-block">33章:孔子认为学而不知满足是知,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是仁,两者结合起来是圣的境界。</p><p class="ql-block">34章: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并不反对,说自己已经祈祷过了,说明孔子是一个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但他又不完全相信鬼神,他是相信人的尊严和仁道的力量的,主张“尽人事而听天命”,不相信祈祷天神地祇可以治病之事。</p><p class="ql-block">35章:孔子在奢与俭二者的取舍上,表现出了圣者的理智,把握好了度。</p><p class="ql-block">36章:君子胸怀坦荡,问心无愧,自然光明磊落;小人身陷私欲,纠缠于得失,两者相比,生活的境界大不相同,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差别还是在于人生目标和人生信仰也不同。</p><p class="ql-block">37章:孔子向来温良恭俭让,给人以好先生的印象,他的学生知道,他们的老师待人待己待物都是非常严厉、严谨的。孔子身材高大,容止端正,为人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只使人觉得亲近,从来没有给人以凶猛的感觉,孔子以礼治身,以德服人,神情总是庄重而安详。</p><p class="ql-block"> 述而篇已经学完了,圣人的仁德与智慧,我们受之不尽,唯有慢慢内化成前行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b>60、55594-辽宁-朝花夕拾</b></p><p class="ql-block"> 学习了“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一章,仿佛看到夫子温和却又严肃的面孔在跟弟子讲话;威风凛凛却又不猛烈地行事;谦恭却又安详稳重地仪态。反思自己,虽是六十耳顺之年,与子孙与家人、与朋友与熟人,讲话处事,很是缺少这样的仪态和气度。今后性格再加完善,修养再加提升。记住这句话,时时警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b>61、55369~黑龙江~远洋</b></p><p class="ql-block">第31章:夫子聽別人歌唱的好,仔細跟著學,和人助人的興趣,流露出夫子喜歡人為善、助人為善、樂於為善的誠心、和氣和謙德來。</p><p class="ql-block">第32章:夫子為善言詞而不能實行的人說法,教人注重實行。</p><p class="ql-block">第33章:夫子不居聖賢,反而把聖賢的道說出來,為之不厭,誨人不倦。</p><p class="ql-block">第34章:夫子敬天修身,存心慈仁,太和的元氣充滿全身。與天地合德,戒慎恐懼,動一念發一言行一事都合天理,用不著臨時祈禱。之所以問子路,是讓他明白其中反躬自省修身悔過的真理。</p><p class="ql-block">第35章:奢華的害太多了,簡樸雖然簡陋,但強過奢華,不會對社會有害。</p><p class="ql-block">第36章:君子正大光明,小人私慾滿腔,鬼鬼祟祟,常憂愁。堂堂正正做人多好。</p><p class="ql-block">第37章:夫子與天合德,和平中正的氣流露出來,教人可親不可狎昵,敬畏不可疏远,谦恭不失安重的气度,盛德到了至极处。</p> <p class="ql-block"><b>62、55417~青岛~笑笑</b></p><p class="ql-block"> 学习述而第七(31—37)感受尤深。特别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犹如春日里的一泓清泉,清澈见底,毫无杂质。他们的心胸宽广如海,包容万物而不争;他们的精神崇高如山,坚守信念而不移。在君子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p><p class="ql-block">  小人之戚戚,指人们的心中充斥着私欲与贪婪,患得患失。在小人的眼中,世界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战场,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每件事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他们如同困在笼中的鸟儿,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又如迷失在迷雾中的旅人,永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一个坦荡的君子,远比做一个戚戚的小人来得更加轻松自在。君子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生命境界。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在遭遇挫折时要保持坚韧,在享受成功时要保持谦逊。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修炼,去提升。</p> <p class="ql-block"><b>63、55534-太原-静</b></p><p class="ql-block"> 分享收获:夫子喜欢人为善,助人为善,乐于人为善 的诚心,和气谦德都值得我们学习舞台上言词巧善威仪熟习,不能成为君子处,是因为没有实行。圣人仁人也不过作事不厌烦,教人不发懒就完了。夫子于天地合德,平日戒慎恐惧,动一念,发一言,行一事没有不和天理的,没有不是祷告的,不用平时作有形式的吗祷告。变乱时代没有不尚奢华,放荡奢侈专务外面好看。夫子教人去奢从俭。君子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所以平平,小人私欲满腔所以鬼鬼祟祟,忧愁烦恼。夫子与天合德,和平中正的气才能发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b>64、55698河北~廊坊~幸运儿</b></p><p class="ql-block"> 最深刻的感受是孔子人格的鲜活与儒家思想的务实。他的形象并非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位谦逊、务实且始终在修行的“践行者”。</p><ul><li> 谦逊背后的清醒:孔子反复否认自己达到“圣”“仁”的境界,却强调“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坚持,这让我明白,真正的修养不在于自封的“成就”,而在于对道德与理想的持续追求。他不空谈高调,而是把“躬行”作为核心,提醒我们“知”易“行”难,唯有脚踏实地践行,才是对道理最好的诠释。</li><li>取舍中的价值观:面对“奢与俭”,孔子选择“宁固不逊”;看待祈祷,他认为“德行坚守”胜过仪式——这些取舍背后,是对内在品德的重视远胜于外在形式。这让我反思,生活中与其追求浮华的表象,不如坚守朴素的本心,守住原则比迎合虚荣更重要。</li><li>人格的平衡之美:“温而厉,威而不猛”的气质,展现了儒家“中庸”的智慧——不是折中,而是在不同维度上找到恰当的平衡。待人温和却不失原则,有威严却不咄咄逼人,这种成熟的人格修养,正是长期自我约束与实践的结果。</li></ul><p class="ql-block"> 这些语录让我明白,儒家的“君子之道”并非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体现在日常的言行、取舍与坚持中。真正的修养,是像孔子那样,承认不足却永不停止追求,重视实践更胜于空谈,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在平衡中成就人格。</p> <p class="ql-block"><b>65、55560-河北廊坊-凌韵</b></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周的学习最深的感受孔夫子是特别与人为善谦和不做作的仁德之仁。他还提出“躬行君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孔夫子达到了圣与仁德境界还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坚持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的。孔夫子“奢则不训,俭则固”奢可以是让人升起自傲的心而忘了本我的心,俭可以让人的根基更牢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不精明算计,做事光明磊落的仁德之人。</p> <p class="ql-block"><b>66、55375~齐齐哈尔市~好运来</b></p><p class="ql-block"> 孔子对学生赞杨,孔子认为所有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过犹不及,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孔子说,奢侈了就会骄傲,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子路对孔子向父亲一样疼爱,孔子有病,子路向鬼神祈祷,让孔子病好起来,孔子跟别人唱歌,鼓励别人跟他一起唱,对人谦虚,仁德,礼治。</p> <p class="ql-block"><b>67、55456~黑龙江~乐乐妈</b>:</p><p class="ql-block"> 孔子择人而教 非常有智慧 对生活要求低 简朴 精神生活却非常高贵</p> <p class="ql-block"><b>68、55393-河北~平安吉福</b></p><p class="ql-block"> 第31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p class="ql-block">孔夫子有成人之美之举。愿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人间皆安,美美与共。</p><p class="ql-block"> 第32章: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去实践,</p><p class="ql-block">君子在生活中亲自去证得圣贤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第33章:孔夫子教学严谨,从不懈怠,</p><p class="ql-block">对待弟子,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弟子仰望师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p><p class="ql-block"> 第34章:持之以恒,至诚通天。</p><p class="ql-block"> 与天地合其德,寿与天齐。</p><p class="ql-block">这一章内容:夫子告诫弟子子路: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在生活中时刻谨守善道,身心合一在正知,正念,走在正道上。合乎天理。</p><p class="ql-block">像颜回一样:须臾不离片刻在中道上。</p><p class="ql-block"> 第35章:大道至简,返璞归真。</p><p class="ql-block">生活奢侈,易僭越礼制,滋生祸乱。</p><p class="ql-block">生活简朴,简陋,君民一心,天下大同。</p><p class="ql-block">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 class="ql-block"> 第36章:做人原则:光明磊落。胸怀坦荡。</p><p class="ql-block">不做小人,自私自利。 </p><p class="ql-block"> 第37章:孔夫子万世师表。威仪三千。</p><p class="ql-block">孔夫子时温润如玉,时庄重威严。时恭敬谨慎。</p> 繁体字分享 7月13日周日复习《述而第七》 <p class="ql-block">儒行天下🌍经典读书会</p><p class="ql-block">今日复习《论语.述而第七<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1.子 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 彭 </p><p class="ql-block">2.子 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p><p class="ql-block">3.子 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 也 </p><p class="ql-block">4.子之燕 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 也 </p><p class="ql-block">5.子 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p><p class="ql-block">6.子 曰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p><p class="ql-block">7.子 曰 自行束脩以 上 吾 未尝无诲焉</p><p class="ql-block">8.子 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 也</p><p class="ql-block">9.子 食于有 丧者之 侧 未尝饱 也 子于是 日哭则不歌 </p><p class="ql-block">10.子 谓 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 藏 惟 我与尔 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 曰 暴虎冯 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p><p class="ql-block">11.子 曰 富而可求也 虽 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好</p><p class="ql-block">12.子之所 慎 齐 战 疾</p><p class="ql-block">13.子在齐 闻 韶 三月不知肉 味 曰 不图为乐之 至于斯 也</p><p class="ql-block">14.冉有曰 夫子为 卫君乎 子贡曰 诺 吾将问 之 入 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 古之贤人也 曰 怨 乎 曰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出 曰 夫子不为也</p><p class="ql-block">15.子 曰 饭疏食sì饮水 曲肱而枕zhèn之 乐luò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 class="ql-block">16.子 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 大过矣</p><p class="ql-block">17.子所雅言 诗 书 执 礼 皆 雅言也</p><p class="ql-block">18.叶公问 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 对 子 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云 尔</p><p class="ql-block">19.子 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 古 敏以求之者 也</p><p class="ql-block">20.子不语 怪力乱 神</p><p class="ql-block">21.子 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 不善者而改之</p><p class="ql-block">22.子 曰 天生德于予 桓魋其如予何</p><p class="ql-block">23.子 曰 二三子 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 是丘也</p><p class="ql-block">24.子以四 教 文 行xìng 忠 信</p><p class="ql-block">25.子 曰 圣 人 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 斯可矣 子曰善 人 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有恒者 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 泰 难乎有恒矣 </p><p class="ql-block">26.子 钓而不纲弋不射 宿</p><p class="ql-block">27.子 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无是 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 也</p><p class="ql-block">28.互乡难与言 童子见 门人惑 子 曰 人 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与其进也不 与其退也唯何甚</p><p class="ql-block">29.子 曰 仁乎 远哉 我欲仁 斯仁至 矣</p><p class="ql-block">30.陈司败 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 揖 巫马期而进之 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 取于吴 为同姓 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 礼 巫马期以告 子 曰 丘也幸 苟有过 人必知 之</p><p class="ql-block">31.子与人 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后和 之</p><p class="ql-block">32.子 曰 文 莫 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 得</p><p class="ql-block">33.子 曰 若 圣与仁 则吾岂 敢 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 倦 则可谓 云尔已 矣 公西华 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 也</p><p class="ql-block">34.子疾病 子路请 祷 子 曰 有 诸 子路对 曰 有 之 诔 曰 祷尔于 上下神 祇 子 曰 丘之祷久矣</p><p class="ql-block">35.子 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 宁 固</p><p class="ql-block">36.子 曰 君子坦荡荡 小 人 长戚戚</p><p class="ql-block">37.子 温而厉 威而不猛恭而安</p>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7月13日周日复习.mp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