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始建于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关帝庙被大火焚毁后,历时十一年,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截至2023年,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5年6月6日</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祖庙始建于陈末(南北朝)隋初,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南部为结义园。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关公纳入被官方祭祀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结义亭为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创建。四柱三楼三开间,木结构琉璃瓦顶,台基宽16.44米,高11.88米。正面题字“结义园”,背面题字“山雄水阔”。</p><p class="ql-block"> 《宋史·志五十八·礼八》载:宣和五年(1123年)关羽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后,“从祀于‘武成王庙”。</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解州关帝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解州关帝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君子亭原名“莲亭”,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创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围廊,单檐歇山顶。过去为祭拜刘关张之前整理衣冠仪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一字形琉璃影壁,为明嘉靖年间遗物,因上附四条形态各异的琉璃烧制翔龙而得名。影壁长13.15米,高6.65米,厚1.54米,其上祥禽瑞兽,人物花卉点缀,流光溢彩、光华夺目。</p> <p class="ql-block"> 端门为主庙第一道门。明嘉靖年间重建的砖结构宫门。面阔三间,歇山式屋顶。端门比例协调,造型典雅,雕饰苍劲,堪称明代砖构门庑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的狮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铁人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饲养狮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铸造精品。不仅对研究明代的铸造技术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古代衣饰等提供了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 雉门为主庙第二道门。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式屋顶。雉门上方的琉璃,为清代山西琉璃艺术佳作。庙会、祭祀活动时作为戏台使用。</p> <p class="ql-block"> 午门为主庙第三道门。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单檐庑殿顶。正面人物壁画,东为周仓,西为廖化,作为关帝庙的门神。东西两侧墙面壁画为青龙、白虎,是道教中的方位神。梁架悬挂数方楹联、牌匾,多为官员、商贾、信众捐赠。</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因楼内设有八卦藻井而得名,后因清康熙帝御书“义炳乾坤”匾额悬于此楼,故将更名为“御书楼”。现存建筑力清代遗构。三檐两层歇山式屋顶,高17.04米。</p> <p class="ql-block"> 崇宁殿为庙宇的主殿。因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封关公为“崇宁真君”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设环廊,重檐歇山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关公帝装的宝像。内外悬挂清代康熙、乾隆、咸丰三位帝王所题牌匾。另有石雕蟠龙柱二十六根,数量为全国殿宇之最。</p> <p class="ql-block"> 夔龙鼎,因鼎上铸夔龙纹样而得名。材质为青铜,康熙甲子年间铸造而成。鼎是古代权利的象征,此处作为祭祀器物使用。鼎下方洞雕刻有鱼龙变化图。</p><p class="ql-block"> 仙鹳,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河津县金火匠人同心炉李春元、外甥赵一万铸造。一对重达300斤。仙鹤在中华文化中象征吉祥、幸福长寿,两物在此主要作为祭祀礼器。</p> <p class="ql-block"> 崇宁殿四周的26根巨型蟠龙石柱形态各异,造型罕见、寓意悠远;建于明宣德年间的四龙壁,将天、地、海三界的故事交融汇入,组成一幅和谐唯美的景象;尤为神奇的是,“气肃千秋”牌坊与四棵千年古柏相融共生,呈现出飞龙在天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三国演义》中记载,重82斤,曾是关羽征战沙场的利器,立下赫赫战功。两刀,一为铜制,一为铁制,均是明代遗存,重300余斤。</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六年至九年(公元1867年一1870年)重建。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用黄、绿色琉璃构件覆盖。套兽、花卉各具神态,正脊两端雕琉璃凤吻一对,翘首伏尾,迎面张望,颇具吉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 印楼为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重建。三檐两层,十字歇山顶,内置曹操赐予关公的“汉寿亭侯印”仿品。</p> <p class="ql-block"> 刀楼与印楼分别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形制相同。刀楼在西,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三檐两层,十字歇山顶,与印楼对称。内置关羽所用“青龙偃月刀”仿品。</p> <p class="ql-block"> 圣行祠为御园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的关公铜鎏金神像,是根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关公画像而塑。站像带刀拱手送财,故此处亦称“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 发源于中条山的五龙峪河,潺潺流淌在明清时期的古河道上,水清、岸绿、景美的华丽转变,贯穿景区,蜿蜒汇入碧波浩森、飞鸟翔集的女盐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