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别了心心念念的碧水林场,我们驰骋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路,直奔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市。我要去和早闻其名,未曾相识的“知青林”做一次“撞击心灵的约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碧水到加格达奇的行程途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还是那么的蓝,水还是那么的碧。然而,一路行驶过来,几乎没有见到一棵参天大树。当年那满山松枝挺拔、松涛如雷的壮观形象不复再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缓缓开进加格达奇市区,驶入西小河畔,迈步踏入知青林,知青广场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默默的对视着这一片以知青名义栽下的小树林。脑海里显现出2008年那一份由“某某知青联谊会”撰稿的《创建大兴安岭知青林的倡议书》:</p> <p class="ql-block">录原文:</p><p class="ql-block">《创建大兴安岭知青林的倡议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十九年前,我们来自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五万多知识青年陆续奔赴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场、筑路队、公社,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当列车开进深山,汽车驶入老林,那浩瀚无际的大森林让我们兴奋、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迷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知青潮的掀起,大兴安岭的林业开发也进入了高潮。我们的下乡生活也和森林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乡亲们为我们盖食堂、建宿舍,离不开森林;做饭取暖也时刻离不开森林。春季,我们拉着帐篷、背着粮食、趟着泥泞进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在开山劈岭的炮声中,公路一米一米向前推进。而当冬季来临,浩浩荡荡的知青伐木大军,沿着林区公路,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开进林海雪原。合抱粗的参天大树,被一棵棵一片片的放倒;楞场里的原木堆积如山。我们在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铺就大兴安岭铁路、公路的同时,也让森林严重地透支了绿色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干年后,当我们离开时,森林稀疏了,大树少见了。30年后我们再来时,森林更稀疏了,参天大树更罕见了。此情此景,让我们的心流血。森林养育了我们的青春,我们却欠下大山一笔债、一份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青兄弟姐妹们,创建《知青林》,我们每人认养一棵树,就能撑起一片林,让我们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尽一份责任,表一片心意吧!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还第二故乡一片绿色!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大兴安岭* *知青联谊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大兴安岭* *知青联谊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这一纸倡议书,我愤然!我是知青,我曾参与开发大兴安岭,我为我曾是一名林业工人感到骄傲!我不欠“大山一笔债、一份情”!当即,我在论坛上写下了:</p><p class="ql-block">议:《创建大兴安岭知青林的倡议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日子没有上浙江知青网《兴安岭家园》论坛,今天一上来,一篇以“巍巍兴安”署名、份量举足轻重的文章跃然入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不容易啊,民间的“兴安岭知青子民们”终于“盼”来了官方“大兴安岭知青联谊会”垂目青睐。真是万分激动人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看下去,我怎么觉得这心里沉甸甸的,这老肩膀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若干年后,当我们离开时,森林稀疏了,大树少见了。30年后我们再来时,森林更稀疏了,参天大树更罕见了。此情此景,让我们的心流血。森林养育了我们的青春,我们却欠下大山一笔债、一份情。”我们国家,从大跃进、大炼钢铁、劈山造田、填海屯土;三反五反、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等等一系列的经历路程,都是国家政府制定的国策国略,什么时候,这责任要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愣小伙黄毛丫头负责了?还要一扛扛三十八九年!(“30年后我们再来时,森林更稀疏了,参天大树更罕见了。——引用原文”)我们也忒能大包大揽了,不但要上揽决策者的错误,还要为后人负责,我们以为自己是谁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森林养育了我们的青春”,我怎么就看不懂了呢。养育青春——汉语言文字词组结构我还没学好学透,还望指教。再者,意义上我也糊涂,究竟是我们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还是给了(养育)我们青春?这好像也是需要严肃较真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有限,文章也没有认真学习,暂且到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春年华赋于开发建设大兴安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议:《创建大兴安岭知青林的倡议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倡议书中写道:“随着知青潮的掀起,大兴安岭的林业开发也进入了高潮。我们的下乡生活也和森林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乡亲们为我们盖食堂、建宿舍,离不开森林;做饭取暖也时刻离不开森林。春季,我们拉着帐篷、背着粮食、趟着泥泞进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在开山劈岭的炮声中,公路一米一米向前推进。而当冬季来临,浩浩荡荡的知青伐木大军,沿着林区公路,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开进林海雪原。合抱粗的参天大树,被一棵棵一片片的放倒;楞场里的原木堆积如山。我们在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铺就大兴安岭铁路、公路的同时,也让森林严重地透支了绿色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知写这份倡议书的人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健忘的很,抑或是根本就不是知青写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我有幸(或者是不幸)在采伐队跟着50拖拉机上山伐木检尺。当时的作业计划绝不是乱砍乱伐,我们所伐之树也必须是按林业部颁发的标准够年轮的成材树木,用于烧火的木材必须是枯树朽木,并且是规划采伐区,开采过的区域封山育林,多少年之内不准再伐。当然,那时的规划也许会存在不足之处,但能因此苛求我们知青吗?原始森林要开发,这就和煤矿、油田的开发一样,是大自然物尽所用,也是人类生存的需求,更是国策国略所需。难道人们会因为大都市上海曾经是围垦海涂建起、天堂城市杭州曾经是劈山开河造就,而责怪我们的先人破坏了原始大自然而判定有罪吗?大兴安岭的版图上少了若干原始森林,中国行政地图多了一连串的新兴城镇,我们应该为此“心流血”,“欠下大山一笔债、一份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大兴安岭的知青兄弟姐妹们,我们不需要内疚,我们不必要还债,我们还要堂堂正正,昂首挺胸自豪的告诉大家,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人:大兴安岭,我们曾经开发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造大兴安岭知青林,我不反对。作为知青,我也很希望知青这一段历史,能在中国史诗中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如果是以一种钉在耻辱柱上的形式,并且还以 “一棵树100元”的还债形式,自己掏钱把自己紧紧的捆绑在耻辱柱上,我绝不会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6年9月,正是伟人去世后不久,我调离了大兴安岭。可以很负责的说在那时以前,林区采伐严格按照林业部颁发的文件执行,管理非常严谨。就连铁路运输上也查得很严,按额控制出去的板材量。不光如此,便是私人要带木材出林区也不是你想带就带的,需要出示有关部门批准的单位证明(如调动证明)允许带指定范围内少量的木材出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和岭上的朋友们有书信往来,知道了在以后3年里,大兴安岭的知青朋友们和全国的知青一样按国家政策,陆陆续续的返城。也惊诧地知道了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深山老林,给大兴安岭经济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然而也鼓动了一些人利用林区资源做生意。更听闻了乱砍乱伐,甚至连碗口大的小白桦树也不放过的破坏森林资源、毁坏生态平衡的违法违纪忧心事。可以说,这是违反林业伐木操作守则的,也是违背森林法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林区伐木一直以来就和渔民捕鱼不能用密网,猎人打猎不能猎杀有孕的野兽一样,不得砍伐不成材的树木。其实,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造福于后代的规矩啊,某些人,某些机构利欲熏心,不顾及生态环境,透支子孙后代利益。这笔账,迟早一定会清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永久性停止商业采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革前进,总有弯路,总有风浪。回头看过去,明鉴前车之辙,调整方向再前进,这很有必要。但是,史实是不容混搅乱编的。一是一,二是二,原原本本记载历史,老老实实还原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对这一个时代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8年,因为我对这一份《倡议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引起了不小的震荡。时隔十六年,我站在知青广场上,打量着这知青主题公园,内心非常感叹。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时此刻的感受。就用拍摄的一组照片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纠结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落寞的知青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斑驳的知青大事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的绿皮火车今何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衰老陈旧的纪念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曾经的荣耀,今日的落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已经面目全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昔日辉煌,转眼即过,历史留痕,滿目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史实记事,但求真实,涂涂改改,何必如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