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3日凌晨6:30,兰州的晨光还未挣破夜的束缚,我们一行20人已集结完毕,在包总的带领下向着张掖民乐滨河酒厂出发。大巴车碾过尚未苏醒的城市,奔赴一场与岁月陈酿的约会。历经近十小时车程,下午4点,酒厂的轮廓在视野中清晰起来,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为这场奔赴添了几分洗尽尘嚣的静气。裕固族姑娘捧出下马酒、献上雪白哈达,酒液甘冽里裹着草原的赤诚,哈达洁白中藏着民族的热肠,这最质朴的仪式,让千里奔波的疲惫瞬间消融——原来人情的温度,从来都藏在初见时的真心相待里。</p><p class="ql-block"> 踏入厂区,坐上游览车,生产车间率先揭开神秘的面纱。一位漂亮的姑娘一边娴熟地开着游览车,一边不停地讲解着酒厂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一路笑语盈盈还带着幽默,让大家的心情像被阳光晒过般舒展。来到生产车间,发酵池升腾的热气裹着粮食的微甜扑面而来,高粱与小麦在窖池里经历着时光的魔法。酿酒师傅们赤着胳膊翻动酒醅,掌心的老茧记着火候的分寸,额头的汗珠映着蒸汽的朦胧,他们对温度的精准拿捏、对工序的严格遵循,像在践行一场与时光的约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粮食筛选时剔除每一粒瘪谷,到蒸煮时掌控每一度温差,再到发酵时等待每一分转化,酿酒的“理”从来简单:急不得,因为微生物的呼吸需要时间;省不得,因为每道工序都是风味的基石。这让我想起身边做事踏实的人,他们从不急于求成,正如师傅们对待粮食的耐心,把日子过成了慢火熬汤,越久越有滋味。</p><p class="ql-block"> 告别车间,白酒品鉴室成为新的探索场。桌上“品鉴大排序 辨滨河真味”的品鉴垫,像一张与时光对话的问卷。4个酒杯依次斟满,初尝新酿,清冽里藏着粮食刚脱壳的生香,恰似少年时的直白热烈;再品陈放数年的酒,滋味渐次复杂,像人到中年,肩上扛着责任,眼底藏着故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品酒的过程,其实是在读懂时光的密码:那些入口的醇厚,是无数个日夜微生物默默工作的成果;那些余韵的悠长,是岁月滤去浮躁后留下的精华。互动环节里,猜对酒品排序的人捧着奖品笑,没猜对的人也在讨论中乐,原来人情的欢畅,不必在乎输赢,只在于此刻的投入与共鸣。</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踏入年份酒库的瞬间。10年、20年、30年的酒坛静静伫立,坛身上的尘埃是时光的印章,坛内的酒液在黑暗中完成着蜕变。启封、斟酒,10年的酒液入喉,带着几分锐气,像刚入社会的我们,有冲劲却少了些圆融;20年的酒体,温润如玉,咽下后喉头泛着甘,似人到中年,学会了与生活和解;30年的陈酿,醇厚得像一捧陈年的月光,入口即化,余韵却绕着舌尖不肯走,那是时光把所有的喧嚣沉淀成了通透。“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酿酒的道理,从来都和做人的哲学相通:你对时光付出多少耐心,时光便会回馈你多少厚度。就像身边同行的包总,一路照顾着每个人的节奏,这份沉稳,不也正是岁月赋予的“醇厚”吗?</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酒厂安排了丰盛晚宴,裕固族姑娘再次敬酒,歌声里裹着酒香,美食里藏着心意,一天的奔波在这样的热闹里化成了暖意。酒足饭饱后,大家聚在卡拉OK大厅里放声歌唱,跑调的旋律里有真情真性,开怀的笑声里有真欢真喜——原来最好的人情,就是卸下拘谨,把彼此的真心捧在当下。当晚返程张掖市,住在温馨的酒店,枕着一路的酒香与暖意,酣然入梦。</p><p class="ql-block"> 这场酒厂之行,从生产车间到品鉴室,再到年份酒库,是一场读懂“时光”的修行。酿酒的理:一分火候一分香,一步工序一步味,急不得;待人的情:初见时的真诚,相处时的体谅,假不得;而人生的悟,恰在这酒与情的交织里:所谓时光的馈赠,从不是凭空掉下来的礼物,而是你在岁月里踏实地酿、真诚地活,最后收获的那份“刚刚好”——杯里的酒是这样,身边的人是这样,脚下的路,亦然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