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湖到黄河湾:甘南的自然与红色记忆

恺之心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2日</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甘南,风里带着草原的辽阔与历史的厚重。我们踩着夏末的脚步,抽岀时间在这片秘境里穿行,既遇见了自然的诗意,也触碰到了红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0日清晨,若尔盖花湖从薄雾中苏醒。栈道蜿蜒在水草间,黑水鸡掠过镜面般的湖面,涟漪里浮沉着白云的影子。站在这里总会想起,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曾踏过这片草原,沼泽与严寒没能挡住他们的脚步,如今的花湖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恰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温柔回应。走到湖中心时,一群斑头雁列队飞过,翅膀划破空气的声音,仿佛与当年的号角声在时空里轻轻相撞。</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北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区以热尔大草原腹地的天然海子为核心景观,水域面积达6.7平方公里,2023年4月8日正式开园运营。湖区保留了完整的泥炭湿地生态系统,夏季野花遍野,形成独特的"湖中有花、花间有鸟"生态景观,拥有"中国最美湿地"称号。景区通过木质栈道串联多个观景点,可近距离观赏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与九曲黄河第一湾共同构成川西北草原旅游核心资源。</p> <p class="ql-block">午后驱车往郎木寺去,这座“一脚踏三省”的小镇藏在山谷里。白龙江穿镇而过,南岸是四川的格尔底寺,北岸是甘肃的赛赤寺。站在红石崖上往下望,喇嘛的绛红色僧袍与转经人的藏青色衣衫在街巷里流动,经幡猎猎作响。据说当年红军也曾在此短暂停留,寺庙的屋檐下或许还藏着那段历史的低语,让这片土地更添了几分深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白龙江</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p class="ql-block">2006年,郎木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踏入郎木寺,第一眼看到吉祥八宝塔的瞬间,整个人都被震撼了。洁白的塔身衬着鎏金塔刹,在天地间静静伫立,听导游讲完建塔缘起,才知道八座塔各有深意,对应着佛祖诞生、成道这些重要时刻,就像把佛法故事“立”在了眼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凑近看,塔上的装饰、塔内供奉的舍利、佛衣,满满都是历史和信仰的分量。作为游客,不懂佛法精深,但能感受到一种纯粹的虔诚。站在这儿,尘世的纷扰好像都远了,心里只剩对这份信仰的敬重,也盼着这塔的吉祥意,能让人间多些安稳,往后再想起,也会记得这趟旅程里,佛法与心灵碰撞的触动 。</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的晨曦,似一幅晕染的水墨长卷。薄雾轻笼山峦,给黛色山体蒙上柔纱,朝阳挣破云层,将金红暖光洒向寺院金顶,经幡在微风里轻摆,小镇从静谧中渐醒,藏式建筑与自然相融,每缕晨光都似在诉说秘境的禅意 。</p> <p class="ql-block">11日的行程从尕海湖开始。比起花湖的灵动,碌曲县的这片湖更显沉静,水鸟在浅滩踱步,我握紧相机,用连拍速度,拍下了几种水鸟,此时连风都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尕海湖是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高原淡水湖,海拔3480米,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和甘肃省重要湿地,1982年建立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水文特征</p><p class="ql-block">尕海湖地处碌曲县城西南50公里的尕海镇,湖面海拔3480米,属洮河支流周科河水系。水源主要由郭尔莽梁和西倾山北坡的忠曲、琼木旦曲等河流补给,通过周科河外泄汇入洮河。当前水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达5米。‌‌‌‌</p> <p class="ql-block">野花织就彩毯,小鸥鸥随风浮动的嗅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午后去娘玛寺,百米高的转经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几人合力推动时,转经声与诵经声缠绕着升向天空,仿佛在为这片土地上的过往与当下祈福。</p> <p class="ql-block">娘玛寺是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的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创建于1834年,以世界最大的藏经转经筒(高50米,重300吨)闻名。</p><p class="ql-block">历史与教派</p><p class="ql-block">娘玛寺藏语全称“图丹祥德林”,始建于1834年(藏历木马年),属宁玛派(红教),该派尊奉莲花生大师,以密宗传承为特色。寺院曾于1930年扩建,并成为拉卜楞寺属寺。‌‌</p> <p class="ql-block">‌鎏金浮雕映日光‌,60公斤黄金包裹的筒身,将尼泊尔匠人的凿刻化作流动的曼陀罗,每一寸纹路都是佛国世界的微观投影。‌‌</p><p class="ql-block">‌35.8米高的经卷丰碑‌,以11万册典籍筑成垂直的般若舟,旋转间承载十万八千法门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自然与人文的交融</p><p class="ql-block">‌阿万仓草原的守护者‌,青铜穹顶刺破云霭,晨昏中与牦牛群构成移动的唐卡,诠释着雪域永恒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无马达的永恒律动‌,纯人力推动的奇迹在游客与信徒掌纹间传承,证明最纯粹的力量永远来自虔诚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最后一站,停在了天下黄河第一湾。我伫立观景台,看黄河在此卸下奔腾的锐气,以一个温柔的弧度拥抱草原。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像被阳光染透的彩色绸带,悠悠缠绕过青翠的原野,每一道波纹都漾着岁月的静美。</p> <p class="ql-block">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黄河在此处因地形阻挡形成独特的U形大拐弯,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弯”。这里海拔较高(约3500米),气候寒冷,四季界限模糊,年均气温仅1.2℃左右。高原草甸、雪山与蜿蜒的黄河共同构成苍茫壮阔的景观,秋季黄褐色草原与湛蓝天空形成鲜明对比,冬季则覆盖皑皑白雪。‌‌</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拱桥横跨两岸,恍惚间,竟见桥上人影交错——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踏过此地的坚毅身影,与如今往来的游人在时空中重叠。脚下仍是这片土地,只是故事换了新篇章,而那份藏在岁月里对草原最深沉的眷恋,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路程不长,却像走过了两个时空。花湖的波光里有自然的诗意,更有红军走过的印记;草原的风里有经幡的低语,也有历史的回响。这些都成了行囊里最珍贵的纪念品,提醒着我,这片土地的美,从来都不止于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