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晚和一个家人诉苦一件事,她在听,但很少回应或给我建议,像个哑巴,我像对墙说,其实她常这样的。这时我感觉她不关心我或者担心自己不好,然后,我一想、一分析、一离开当下,就掉进思维陷阱和痛苦中了。</p><p class="ql-block">后来,在晚上回当下的训练中,我突然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交流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或者是不同的时间情景、不同的方法,效果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像今天这个情况,对方在听,但很少回应。或是她不懂你,或者是她不知如何回应你等等,如果我觉得她与对自己不好或自己不好,那就可能搞错了,可能是杂念,因为这种情况大多数是与我无关。但这种交流也很有意义,因为我有了一个难得的沉默的倾听者,她不是墙是镜子,把对方当镜子(比如谁谁),是个很好的自我对话的机会,借机静心倾听、梳理、观照自己内心的这些声音和情绪,而不是索求安慰、帮助,往往起到自己启发自己的效果,我曾经这样尝试探索过,也确有收获,这也就是如镜影映。</p><p class="ql-block"> 最多的是,最正常的交流,可能是彼此简单的交流、交换意见,往往观点认识悬殊。也证明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最难得的,彼此能够深入开放的交流,相互理解共鸣启发,在这件事上、在此时,你们是知音,这种机缘,可遇不可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