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佛坪两日游记

大川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西安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为躲避酷暑,7日一早,跟随黑鹰自助游前往陕南石泉县。途经秦岭服务区休息,到达石泉后柳镇中午11点。</p><p class="ql-block"> 后柳是汉江边的一个小镇,镇子不大,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位于石泉县南部,从县城顺汉江而下20公里处,石泉至紫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素有汉江水码头之称,被誉为“汉江小三峡”。</p> <p class="ql-block">  镇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料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坡上俯视小镇,就会被小镇溢出的种种美丽所陶醉。旧的古董遗产在这里由破坏到保护,它们和新的时代建筑一道协调共同向前。</p> <p class="ql-block">  到达后柳镇时,天上下着雨,团员们穿着雨衣、撑着雨伞游览古镇,并在镇上吃午饭。</p><p class="ql-block"> 后柳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  看小镇的临江处,是小镇古建筑的集中区。最东角处,有几间土墙瓦民居,土旧的程度少说也有百年之久。其间有一颗大树从房屋中间昂然而起,直出屋顶,伞盖全房,被人称为“屋包树”。</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镇子里,能感觉到一种时光交错的氛围,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木屋,与现代生活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图片来自团友@咔嚓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家王氏,上世纪家中出了一名抗日名将王范堂,在台儿庄战役中,以敢死队长的身份,带领敢死队杀入日寇群,大获全胜,美名远播。至今,王范堂的英雄大名,还留存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内。</p><p class="ql-block"> 雨中的古镇显得很清新</p> <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沈继刚,带领200余名游击战士,到汉江南岸的后柳一带开展活动,消灭后柳民团100余人,缴获枪支60余支,占领后柳镇公所。</p> <p class="ql-block">  中午1点半,我们乘车前往雁山瀑布景区。</p><p class="ql-block"> 雁山瀑布,位于石泉喜河镇境内,北依后柳,南靠喜河,被誉为“生态立体水景”,在峡谷中造就了瀑布、碧潭、溪涧、悬崖、奇石、古藤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山水景观,这里也是巴山珍稀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沟谷内奔泻湍急的溪流,清澈明净,常年涌流于嶙峋怪石之间;艳丽典雅的深潭错落有致,似翡翠珍珠镶嵌在峡槽之中;飞珠溅玉的群瀑雄浑壮丽,似银龙竟跃震撼山谷;层峦叠嶂的山峰峭壁千仞,青藤垂曳,似仙女曼舞在山水之间。</p><p class="ql-block"> 雁门瀑布景点</p> <p class="ql-block">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途径47瀑、36潭,处处景色绚丽,赏心悦目,令人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三星潭,涌流于嶙峋怪石之间的溪石,潺潺而下,依地势汇集成潭。三潭相连,形态各异,碧蓝清幽,美不胜收。静坐潭边,听溪水潺潺,观碧潭如镜,惬意难以言表,是个洗心涤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翡翠瀑潭,悬泉流瀑高约数十米,瀑布动若脱兔,水潭静若处子,龙吟虎啸,寒气袭人。碧潭形似锅底,阳光下潭水呈现翡翠色,景致幽深,神秘莫测。阳光、月光直射碧潭或峭壁,时有彩虹呈现,天空、峭壁隐现出二日、二月之奇观,身临其境,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息肩廊</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不久,刘邦率众从子午道来到汉中,由于当时包括汉中在内的西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刘邦心中不快。萧何劝告刘邦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所以“愿大王王汉中。”刘邦听后十分高兴,于是重整旗鼓,拜韩信为大将,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准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得天下。</p><p class="ql-block"> 这个台子称古汉台</p> <p class="ql-block">  相传,刘邦到汉中后,乘船沿汉江巡视,沿岸多有其停留遗迹,如汉王城、汉台等。</p><p class="ql-block"> 雁门瀑布景区美景</p> <p class="ql-block">  授经坛,相传道家名流张三丰在此授经传学。潭清宁静,水碧草绿,奇石纵横,青藤缠绕。</p> <p class="ql-block">  静立潭边,吸水之灵气,凝山之神韵,集谷之风情,忘世间烦扰,享山水之乐,故此也有人将其称为“悠然潭”。</p> <p class="ql-block">  楠木天坑,林木繁阴,苍翠葱笼,溪流纵横,碧绿清雅,珍稀树木小叶楠木满布于沟谷两岸。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楠木天坑这是,还有岩香妃,又名爬岩香,学名海风藤、老藤、岩胡椒,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p><p class="ql-block"> 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徜徉其中,仰观崖壁,天空湛蓝,青藤摇坠,枝叶婆娑,深吸一口清涧空气,顿感神清气爽,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雁门瀑布景区本来就潮湿,加上今天下雨,景区里温气很重。我从景区入口处走到出口处,再原路返回,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p><p class="ql-block"> 景区里的木头桥</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收队,前往石泉县,安排好住宿的酒店,到石泉县城吃完晚饭后,游览石泉老街。</p><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位于石泉县城南部,全长1千米,历史上曾经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县城规模扩大和城市中心北移,老街低矮的房屋结构,陈旧的木板门面房和落后的排污设施,满足不了现代人追求宽敞舒适、清洁卫生的生活要求,老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石泉县城老街及东、西城门楼,经过2007年至2008年的修复,重现明清时的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  老街及东西城门修复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重现历史的原则,利用仿古建筑的修复手法,较好的恢复了原貌,使其成为一条仿古商业休闲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上的老法庭</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老街古朴幽静,沿街是统一建筑风格的青砖灰瓦、飞檐吊角的门面小楼,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点,与东西城门、禹王宫等古建筑相映交辉,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扈汤会</p> <p class="ql-block">  夜幕来临时,彩灯妆点的明清一条街,更散发出别番风味,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游客们驻足、留恋。</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  在石泉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石锅鱼的店家,还有石锅鸡、石锅排骨等,石锅鱼是石泉的美食之一。</p><p class="ql-block"> 小巷深深</p> <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南门,门楣上书“雄临汉浒”。</p> <p class="ql-block">  这次到石泉、佛坪两天游览时,团里有在摄影协会的@山林老师、@咔嚓老师一行三人,@山林老师、@咔嚓老师在游览过程中,给团员们讲解如何拍出好图片,如何后期修图等等,使人受益匪浅(图片来自@咔嚓老师)。</p> <p class="ql-block">  石泉旧城西门上有“秀挹西江”四字,据说是嘉庆年间旧题。石泉自古就是陕南山区的一个交通驿站,水旱码头。北上长安、南下金州、西去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西城门</p> <p class="ql-block">  在石泉县城河堤中段下面,有一个叫红石包的地方,那里的石缝中,有多股泉水涌出,泉水清冽,长流不息,石泉县就因此而得名。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p><p class="ql-block"> 老街景观</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始建于唐代,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修建的,鼎盛时期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房屋近百间。现留存下来的仅仅是祭祀大殿的部分,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内供奉有大禹雕像。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生日这一天,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禹王宫,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古戏楼,曾是“汉调二黄”的演出场所。“汉调二黄”是汉江流域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剧种,是陕西的第二大剧种和京剧的声腔起源,在明、清时期已广泛流传在石泉民间,是石泉地方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老街邮局里看到这个场景,感觉很别致,把石泉做成“邮票”的创意新颖,前面放着投递员早期用过的自行车,旁边还有邮箱等和邮局有关的物品,很符合邮局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石泉县署,即石泉县衙,是古时知县审理案件及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据石泉县志记载,“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六年建”。当年县衙大门三楹,仪门三楹,大堂、二堂、三堂各三楹。</p><p class="ql-block"> 石泉县署大堂</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东侧建有神庙(萧何、曹参像)和库厩,右侧建有囹圄,现修复出来的只有县衙大堂。每逢节假日,此处是景区内情景剧演出表演场所之一。</p><p class="ql-block"> 老街街头耍狮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刻在汉江的石壁上。</p> <p class="ql-block">  当晚,石泉半夜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早上,我们计划游览的中坝大峡谷说,因昨晚大雨,景区临时关闭。领队小计临时决定去佛坪县城老街,到达时中午11点。</p><p class="ql-block"> 佛坪县城老街,位于佛坪县城中心,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是一条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记忆的古式街区。</p> <p class="ql-block">  道光五年(1825年)佛坪设厅,佛坪成为行政中心,而民国十五年(1926年)县城迁至袁家庄,老街随之逐渐成型,展现出明清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街上的三龙戏珠神道碑</p> <p class="ql-block">  街区依官山而傍椒溪,白墙青瓦、画栋雕梁,风火墙与飞檐翘角饰以兰草、牡丹、云朵等传统纹样,古朴娴雅,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清官第一碑,中华民国十二年(1921年)。</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佛坪县政府遵循“修旧如旧、留存古韵”的原则,对老街进行修缮复原,并适度融入徽派建筑元素,使其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  全长约650米的老街,如今已成为集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两侧店铺麟次栉比,涵盖宾馆、餐馆、手工艺品等多种业态,不仅保留了佛坪传统风俗与人文记忆,还注入了现代化服务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有游客服务中心、袁家庄街道服务中心供游客休息、喝水等服务,方便了游览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老街民居</p> <p class="ql-block">  老街每一砖一瓦都记载着佛坪的历史变迁,成为一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游客在此既能感受古朴娴静的街区氛围,又可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佛坪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佛坪老街时,天上下着小雨,团员们打着雨伞游览老街(图片来自团员@咔嚓老师)。</p> <p class="ql-block">  作为秦岭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佛坪老街已然成为佛坪老县城记忆承载延续的美丽写真,也成为展示现代发展活力的一张亮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老街彩色砖雕</p> <p class="ql-block">  老街旁有椒溪河,在河边看到一个石碑,上面记载着2002年佛坪发洪水,全县人民抗洪救灾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老街水巷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  中午1点,乘车踏上返程,途经秦岭服务区小憩,下午五点多平安到达西安。</p><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虽然两天时间都在断断续续的下雨,但石泉、佛坪都比西安凉快。感谢黑鹰自助游的安排,感谢司机、小计的优质服务,感谢@山林老师教授大家拍照的方法,感谢一路同行的团员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