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鲁迅与胡适,是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大陆推崇鲁迅,小学开始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学习《狂人日记》,《纪念刘和珍君》、《孔乙己》,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记得几句鲁迅的名言,海峡对岸则更为推崇胡适。近年来,大陆一部分人开始对胡适及其思想有所了解,试图从不同视角来对比分析鲁迅与胡适两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异同。</p><p class="ql-block">我们谈论鲁迅与胡适,常有一种印象上的错位。大家都觉得鲁迅像位锋芒外露的 “愤青”,胡适像位温润的长者,但从年龄上看,鲁迅生于 1881 年,胡适生于 1891 年,看似愤青的鲁迅其实看似长者的胡适整整大了十岁。</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他们在学界扬名立万的时间。1918 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篇作品让他在新文学领域站稳了脚跟,而这时鲁迅 已经37 岁;胡适成名于 1917 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下子就成了白话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这时他才26岁,等胡适到了 37 岁,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重要著作已经问世,思想体系也基本成熟了。也就是说,胡适成名更早,青年时期就奠定了学界地位;鲁迅则是 “大器晚成”,在更年长时才以凌厉的笔触震撼时代。</p><p class="ql-block">这种年龄与印象的反差,在对待传统婚姻的态度上也很明显。鲁迅挣脱了旧式包办婚姻,朱安成为牺牲品,和学生许广平结合,带着反礼教的色彩;而比他小十岁的胡适,却和包办婚姻的妻子江冬秀相伴终身,在传统伦理与个人情感中选择了温和的平衡。</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愤青” 与 “长者” 的标签,和生理年龄没什么关系。鲁迅身上那种斗争的哲学很突出,仿佛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而胡适则更偏向温和,他把中国传统里的稳健和西方的改良思想结合起来,走的是渐进的路子。这便是两人最鲜明的分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