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明长空碧血“龙骧号”

瞿人犁石

<p class="ql-block">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p> <p class="ql-block"> 作者 熊德成</p> <p class="ql-block"> 空军英雄彭德明个人肖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26年11月11日, 彭德明长空碧血,奉命驾机对准停泊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北大戢山洋面上的日本航空母舰“龙骧号”烟筒和栖息于母舰上的13架飞机轰炸,致使母舰起火。当完成任务返航,飞临东海花鸟山上空,突遭日机截击,壮烈牺牲,年仅24岁。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英雄彭德明的墓碑,存放双流区档案馆。在我们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年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怀念他。</p><p class="ql-block">彭德明,原名彭德芳,双流东升街道人,1913生。青年时在成都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读书。民国18年考入上海浦东高级中学,亲眼目睹国势不振,民族积弱,经常诵读诸葛亮《出师表》、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激励自己。民国21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战事爆发,为慰劳十九路军开展募捐,他同爱国学生一道,废寝忘食,四处奔走;十九路军弹尽粮绝,被迫撤退,痛哭失声。上海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凌我同胞,残杀无辜,彭德明为报仇雪恨,毅然投笔从戎。民国23年,他离开上海去杭州,考入设在笕桥的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入第6期甲班,专习轰炸机驾驶。</p> <p class="ql-block">彭德明等驾机出击日本航母“龙骧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失守,日本利令智昏,速命“龙骧号”驶离它的窠巢,偷偷摸摸窜来大戢洋面,不仅觊觎我国土,还常常在我东南沿海骚扰,就连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也经常处在它空袭威胁之下,防不胜防。当时,痛惩“龙骧号”母舰,就成了势所必然。</p><p class="ql-block">彭德明和他的罗斯洛轰炸机队的空军勇士们一起,出征轰炸“龙骧号”前,人人都写了绝命书,决心与自己驾驶的“铁鸟”共存亡,并做出特别准备,驾机一旦被敌母舰发现还击,来不及投掷炸弹时,就采取一致行动,以“肉弹”当作炸弹,对准母舰烟筒,直扑下去,与它同归于尽,葬身大海。这一天,他们抱着为国而战而烈的决心,把满腔的仇恨都倾注在“龙骧号”和栖息在它甲板上的13架飞机上。“投弹!投弹!”彭德明和他战友,终于奉命轮番攻击了“龙骧号”。顿时,巨大爆炸声震动了宁静的海面,滚滚的浓烟冲上了碧蓝而澄彻的长空。在一片火海中,在千丈浪花的激荡下,“龙骧号”变成了一支晃摆不定的破摇篮。勇士们在飞机上看得分明:母舰甲板上摆着的飞机,都没有逃脱惩罚,有的身首异处,有的震落大海:母舰上的日本水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在极度混乱中,有的跳进舢板,急急逃命,有的扑入大海,葬身鱼腹。</p><p class="ql-block">当彭德明和他的战友驾机轰炸结束凯旋,机正飞临东海花鸟山上空,突然发现六架敌机,从后方尾追而来,接着从侧翼饿狼般扑来。这突如其来的遭遇,迫使他们投入紧张空战。由于寡不敌众,罗斯洛轰炸机有两架不幸中弹,尾巴拖着长长浓烟坠入东海,相上有4名飞行员和炮手,都未及跳伞而同机阵亡,其中就有飞行员彭德明,他终用他沸腾的热血和年青的生命,为世界抗日反法西斯战争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p><p class="ql-block">注:本文撰写参考了王泽枋《彭德明殉国记》文</p> (欢迎朋友们观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文,美篇编辑/熊德成(瞿人犁石) 图片/熊德成翻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