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葚”宴的山中精灵

西门吹邪

昆明市呈贡区风口社区杨柳冲村,梁王山下的一个夹皮沟,六七月间,沟里一棵桑葚老树上的果子熟了,乌黑晶莹,芳香扑鼻,引来群鸟啾啾,大快朵颐,好不热闹。<br> 黄臀鹎、凤头雀嘴鹎、绿翅短脚鹎、蓝翅希鹛、绣眼鸟、以及无处不在的一种兽类——松鼠,都把这里当作了食堂,面对大自然的馈赠,它们一个个都是坐享其成的食客。<br> 共享“葚”宴的精灵中,级别最高的当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楔尾绿鸠,此鸟乃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鸟类,公鸟胸部沾橙色,下体黄绿色,母鸟胸部绿色,翼覆羽灰绿色。它们看上去就是一种色泽嫩绿、长相憨厚的鸽子。楔形尾羽亦是它们的标配。<br> 当然,公鸟在颜值上更出众一些,它的翼覆羽是亮丽的栗红色,尽显雄性明星风范。<br> 昆明及其周边鸟人闻讯而来,车辆停满了夹皮沟,只为先睹楔尾绿鸠之芳颜,并一拍为快。有人还未放下背包,就开始打听“公鸟来了没有?”<br> 他们最不惧的就是起早贪黑,不吃不喝亦是小菜一碟,一旦拍鸟抬了滑竿,一幅闷闷不乐的样子。<br> 桑树密麻的枝条,不仅是“葚”宴的餐桌,还是遛娃的广场。<div> 楔尾绿鸠、黄臀鹎和凤头雀嘴鹎,都带来了自己的孩子。<br> 鸟儿吃食都有自己的个性,楔尾绿鸠从头至尾静若处子,完全听不见它们的声音,最为嘈杂的是黄臀鹎和凤头雀嘴鹎,它们的数量最为庞大,未成鸟张嘴乞食时总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绣眼偶尔会哼一声。<br></div> 松鼠听上去也没什么声音,它们惯于在树上追逐。这个季节,坚果未坚,而桑葚柔软。<br> 在楔尾绿鸠看来,啃老是可耻的,也是不允许的。<br> 刚生出来的懵懂小儿,成鸟自当承担哺育责任,天天都是食物的搬运工,等到长成了未成鸟,父母会带它们来到树上,教它们挑选食物,学习生存技能,示范安全要领。<br> 随后就撒手不管了。<br> 还想在身边赖着不走,也会被撵走。<br> 活不下去,只有死,只有淘汰。<br> 如果谁认识不到现实的残酷,那就别玩这个游戏。<br> 我去拍摄的7月6日那一天,威武帅气的公鸟就再未光临现场,世界那么大,他要去浪浪。<br> 当妈的毕竟心软,还在陪着孩子。<br> 后来几天,拍鸟的老师说,妈也不见了,只剩下孩子独自觅食,吃饱了独自打瞌睡。<br> 桑树上的果子,成熟也有先后之别,有的熟透呈乌黑之状时,有的还在过渡为红黄色,甚至有的还是青疙瘩。<br> 鸟儿们个个都吃成了鸟精,红黄色的不吃,青疙瘩更是不吃,专挑乌黑状的果子而食——它们知道那才是熟了的,甜度高,口感好,自食和喂仔再合适不过。<br> 它们大概也知道,鸟生苦短,来日并不方长,怕的是大伙儿都在,桑葚没了,或者桑葚还在,自己没了。<br> 它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以前的慈禧太后每日都要饮用桑葚熬制的蜜膏以滋养身体,这一习惯一直保持至晚年,目的当然是美容养颜,延缓衰老。<br> 它们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自己食用的桑葚原来是一种补益类食品,最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提升免疫力。当它们吃饱了在树枝上睡觉时,两眼半闭,一身微醺,其间有醉意三分,七分是风拂过羽毛时藏不住的萌宠与温柔。<br> 更幸运的是,家家生下来的仔仔都在茁壮成长,无一夭折。<br> 等到“葚”宴散席时,成鸟已达成今年的使命,而新生代亦将圆满毕业,奔向远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