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行1-3.3 法国巴黎卢浮宫雕塑精品欣赏202506160250615

纪木

<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卢浮宫坐落于巴黎市中心,紧邻塞纳河畔,对面即是巴黎歌剧院广场。包括庭院在内,卢浮宫总面积达到24万㎡,东西方向横跨680米,展览馆面积72735㎡,内部展览馆和展览回廊共14.5千米,共设有1万级台阶,其中12组巴洛克式皇家楼梯,70个自动扶梯和升降机,包括403间房间,198个展览大厅,22个历史文物库。宫体墙面共长3060米,拜访绘画作品最多的艺术长廊长264米。整体呈现“U”字形布局,彰显了其作为宫殿建筑群的壮丽与雄伟。</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198个展览大厅(其中最大的一个展厅长205米)均分布在六个主要展馆(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和雕塑馆),馆内收藏了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其中绘画馆的展品最为丰富占地面积也最大。这些艺术品不仅涵盖了古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包含了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远古遗物,充分展示了卢浮宫作为世界级博物馆的文化包容性和艺术多样性。本篇仅展示部分精美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6月中旬随团到西欧旅游,其中有法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没有之二。为了有更多了解,出发前从网上搜索浏览了诸多相关资料,这次又亲眼目睹,真的非常震撼!不仅兴建早(至今己800余年)、规模大(占地24公顷,建筑物占地4.8公顷,全长680米呈“U”形、展馆面积72735㎡)、藏品多(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古希腊罗马等多个门类‌40多万件)、价值高(经济价值一件连城,艺术价值影响深远),198个展览大厅展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雕塑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的西方雕塑。在198个展馆中,雕塑馆有27个,占据1/6,展品超过1000件。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馆。位于黎塞留馆一楼的45间展厅以及两个大中庭内。1932年经过大规模调整后,雕塑馆重新展出了其丰富的藏品,截至2023年5月,共有约1000件展品。这些雕塑陈列在一个自然光充足、通风良好且布置朴素的环境中,避免了任何戏剧化的展示方式。尽管有时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16世纪图卢兹市政厅大门的搬迁和重组工作耗时长达8个月,但这些努力确保了文物的妥善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馆的藏品不断增长,包括1984年从户外搬入的《马利的骏马》、1987年收入的布松瓦尔公馆的克罗迪翁浮雕、1993年的菲利普·马涅的《欧拉》雕像,以及1998年来自奥尔良公馆的四块门头饰浮雕。这些门头饰浮雕由于法兰西银行未能兑现重建承诺而存放在卢浮宫,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卢浮宫无法对其进行修复。</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和世界三宝的“米洛的维纳斯 ”“胜利女神”。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卢浮宫自身及法国历史,还因其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①《米洛的维纳斯》雕塑。亦称《断臂维纳斯》,是卢浮宫的又一件“镇馆之宝”,位于叙利馆底层的古希腊雕像厅(虽非本馆,因属名雕,故加此篇精品中)。这座雕像以其高贵优雅、挺拔优美的姿态,完美地展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成为了全球艺术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维纳斯的身世充满了谜团,这增加了她的魅力,使得无数人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双臂缺失,但这并未减少雕像的艺术价值,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使其成为了象征着爱与美的女神的最著名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雕塑头部与身躯均完整,但左臂从肩下已失,右膀只剩下半截上臂。雕像的上半身为裸体,下半身围着宽松的裹裙,左腿微微提起,重心落在右腿上,头部和上身略向右侧,而面部则转向左前方,全身形成自然的“s”形曲线。</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雕塑展现了爱神维纳斯的端庄秀丽身材,肌肤丰腴,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但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尽管右臂和左臂部分遗失,但其整体形象依然令人赞叹不已。该雕塑代表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巅峰时期,展现了优雅和美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②《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塑。公元前2世纪,希腊。卢浮宫的第三件“镇馆之宝”,位于德农馆(虽非本馆,因属名雕,故加此篇精品中)。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一座无头无手的雕像。尽管失去了头部和双臂,胜利女神仍展现出迎风展翅、前倾的动态姿态。雕像的衣裙随风飘扬,衣褶的雕刻非常细腻。胜利女神的上身略向前倾,展现出健壮而轻盈的体态。据研究,这尊雕像是为了纪念希腊罗得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p> <p class="ql-block">该雕像于1863年由法国外交官兼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查姆珀伊司乌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萨莫德拉克岛神庙废墟中发现,出土时仅存右翼与躯干主体部分。经过19世纪的修复后添加石膏新翼及左胸部件,自1884年起持续陈列于巴黎卢浮宫,与《蒙娜丽莎》等作品并列为该馆五大顶级馆藏‌。雕塑雕刻了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的胜利女神,雕塑的底座是战船的船头,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胜利女神上身略向前倾,雄健而硕大的羽翼在高高飞扬。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③《塔尼斯大狮身人面像》‌雕塑。创作者‌:不详(约公元前26世纪)。特点‌:重24吨的花岗岩雕像,融合法老面容与狮身,守护埃及馆入口(叙利馆地下一层古埃及文物馆入口处,是该展区的标志性展品‌),历史归属成谜。‌‌‌‌此为埃及境外最大、最完整的狮身人面像之一‌。‌地位‌: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与《蒙娜丽莎》等并列为重要藏品‌。</p> <p class="ql-block">该雕像发现于埃及塔尼斯的阿蒙-雷神庙遗址,由英国总领事亨利·索尔特于1825年收藏并带入卢浮宫,兼具法老的威严与太阳神的象征意义。 ‌其面部仿照埃及法老形象雕刻,表情神秘莫测,头戴象征皇权的“涅姆斯头饰”,并保留有第12、15、19和22王朝法老的铭文。雕像高约2.5米,采用传统古埃及雕刻技法,展现了雄狮与法老形象的结合,象征着权力与太阳神的神圣联系。</p> <p class="ql-block">◆《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创作者‌:贝尼尼(17世纪修复床垫)。特点‌:展现雌雄同体的古希腊神祗,正反面视角对比凸显雕塑张力,位于苏利翼348室。‌‌‌‌这是希腊化时期的一件珍贵雕塑作品,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原作为铜塑,因年代久远已遗失,现存的是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复制品。该复制品经过大卫·拉里克的精心修复,以及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雕塑巨匠贝尼尼的巧妙装饰,更显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坐着的抄书吏》‌。创作者‌:不详(古埃及第四王朝)。特点‌:彩绘石灰石雕像,水晶镶嵌的眼睛保留完整,生动展现古埃及官僚形象,藏于苏利翼635室。‌‌‌‌高53.7,宽44cm。</p> <p class="ql-block">◆《丘比特之吻唤醒普赛克》‌。创作者‌:安东尼奥·卡诺瓦(1787年)。特点‌:通过大理石的流动感展现神话情侣的深情瞬间,被誉为新古典主义巅峰,藏于德农翼403室。‌‌</p> <p class="ql-block">◆《凡尔赛的戴安娜》‌雕塑。创作者‌:古罗马复制品(原作公元前4世纪)。特点‌:狩猎女神持弓的动态造型,衣褶线条流畅,曾置于凡尔赛宫镜厅,现展于苏利翼348室。卢浮宫雕塑馆中的经典之作,创作于16-18世纪,以希腊狩猎女神狄安娜为主题。该雕塑高2米,采用大理石材质,展现了狄安娜持弓抽箭的动态形象,衣纹褶皱自然,肌肉线条流畅,体现了古典艺术的力与美。</p> <p class="ql-block">◆《被缚的奴隶》雕塑。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于1516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这件大理石作品塑造了一个被绑在石柱上的健壮的奴隶。作者在身体以外的部分并未精雕细琢,保留的粗糙刀痕,像是奴隶的苦难留下的印记。作品充分利用了大理石丰富的表现力,身体强烈的动感造型刻画出不屈的反抗精神。</p> <p class="ql-block">《垂死的奴隶》雕塑。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513-1516年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高2.15米。塑造了一位容貌健美、比例匀称、身体结实、疲乏不堪的青年,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表现人类对痛苦的反省、绝望的行动意志和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被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雕塑。创作者‌:米开朗基罗(1516年)。特点‌:两件对立造型的大理石雕塑,肌肉线条与挣扎神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位于德农翼403室。‌‌‌‌</p> <p class="ql-block">◆《四根女子雕像立柱》雕塑。位于女像柱厅,由法国雕刻家让·古戎(Jean Goujon)于1550年创作,用于支撑乐师演奏台。让·古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枫丹白露画派的重要成员,其作品融合古典艺术与文艺复兴风格。它以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为灵感来源,采用古希腊科里亚柱式的装饰性特征,成为法国现存最早的此类雕塑代表,不仅反映了法国对古希腊艺术的借鉴,还体现了16世纪法国宫廷艺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雕像柱高约3米,以古典柱式为基础,融入女性形象与人文主义美学。她们身着古希腊服饰,面容柔和,体态优雅,展现出古典艺术的和谐与秩序感。 ‌</p> <p class="ql-block">◆《花神》雕塑。法国雕塑家卡尔波创作于1863-1866年的石制雕像。位于卢浮宫墙面,主题是颂扬花神给人间带来幸福与欢乐。这件装饰雕刻作品,以裸体蹲踞在地面上,栖身于万花丛中,表情愉快而生动,形象鲜明而生动‌。</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的博尔盖塞花瓶》雕塑。公元前1世纪,罗马。材质与尺寸:大理石制作,高1.72米,直径1.35米,瓶身饰有浅浮雕,外翻式花边瓶口,底座为八角形低座‌。创作年代:完成于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属于古罗马时期艺术品‌。历史背景:古罗马雕塑注重写实与个性化,此花瓶可能兼具装饰与纪念功能‌。1566年由博尔盖塞家族购得,1808年拿破仑从家族购入并移交卢浮宫,1811年起长期展出‌,原为意大利贵族收藏,后因政治联姻(卡米洛王子与拿破仑家族)成为法国皇家藏品‌。</p> <p class="ql-block">◆《波尔格塞的战士》雕塑。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现存为罗马时期大理石复制品。该雕像通过垂直动态的构图设计,塑造了战士弓步扭身、蓄势待发的战斗姿态,手臂上举形成的"蕴含最大势能的重锤"形态,突破了古典时期雕塑的平衡法则。作品采用圆雕形式立体呈现人体张力,虽现存双臂残缺,但仍通过躯干肌肉的精准刻画保持艺术完整性。该雕塑以人体直接表现力量美学,印证了希腊化时期艺术追求戏剧化表现力的特征,被艺术史学家视为反驳"希腊雕刻是平庸自然主义"论断的重要例证。现藏于法国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皮翁比诺的阿波罗》雕塑。希腊。位于卢浮宫一楼古典和希腊化希腊艺术展区‌,19世纪由卢浮宫收入馆藏‌。</p> <p class="ql-block">‌◆《人面牛身守护神》(拉玛苏)‌雕塑。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的标志性雕塑。具形象特征‌:人首、牛身、鹰翼,通常有五条腿(正面观为静态四腿,侧面观为动态五腿),面部参照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的样貌雕刻‌。细节精致(如胡须、羽毛、肌肉纹理),通过腿部设计强化动态感,部分雕像附有铭文记录国王功绩‌。</p> <p class="ql-block">功能与象征‌:守护神庙和宫殿,象征王权神圣不可侵犯,兼具驱邪和军事威慑意义‌。</p> <p class="ql-block">◆《汉谟拉比法典石碑》‌雕塑。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王在公元前18世纪建造的玄武岩石碑。该石碑是为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而立,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秩序,严格保护私有制和租佃、高利贷者的权益,同时对下层民众提供有限法律保护。其内容包含282条法律条文,涵盖刑事、民事、贸易等领域,是现存最完整的楔形文字法典。1901-1902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埃兰地区发现此石碑,碑身刻有汉谟拉比接受王权象征的浮雕,下部为法典正文(3500行阿卡德楔形文字)。石碑原立于巴比伦神庙,后被移至巴黎卢浮宫展出。 ‌</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雕塑馆其他主要藏品</p> <p class="ql-block">❤️本篇为浏览时手机实拍,仅供亲朋好友及爱好者闲时浏览欣赏。部分图片及文字资料选自百度,在此一并致谢!同时谢谢各位关注和浏览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