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说到改革或改制,一直困惑了多少年。说实在话,对于改革开放,我是坚定的拥护和支持者。没有改开,哪有今天的综合国力,哪有今天的富足生活,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中心及金钱吞噬了一些人的道德和灵魂,很多始料未及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石油行业的改革,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不断“折腾”。比方说,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还是沿袭苏联的体制。各军种兵种各自为战。动一架飞机要通过空军总部,调一个工兵团要通过工程兵总部。战争结束后,时任军委主席的小平同志敏锐地感觉到,军队必须改革。这就是后来取消四总部,实行战区划分和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有炮兵、装甲、陆航、工兵等旅团,自成体系。假如再遇到对越反击战那种局部战争,我们一个集团军就能解决问题。加上科技强军,今天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企业后来的改革也好,改制也罢,完全把石油会战取得的成功经验抛到一边。新名词是越来越多,新举措是越来越丰富,使得干了几十年的“老会战”都感到极不适应和困惑。如,改制前的油田,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就如同今天的集团军一样,从生产指挥到生活管理、后勤保障自成体系,对保障会战顺利进行和会战结束的正常管理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后来实行什么“条块分割”等,把个完整的油田管理体系拆了个七零八落,机构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干部队伍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这种非生产成本不知那些所谓改革专家算没算过?更主要的是快速反映能力下降,生产流程增加,形式主义泛滥,腐败因素上涨。特别是改制,我始终弄不明白改的是什么制度?就像一个母亲生了几个孩子,把不喜欢或认为已经没多大用处的孩子踢出去。当然这种比方不一定恰当,但事实就是如此。看看那些改制单位,“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成了没人管、没人问的畸形儿。监督体制形同虚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前景黯淡。没有在改制企业工作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br>另外,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20年中,我确实感到纪检监察干部的不易。那时的体制、工作机制尚在逐步完善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已经不是查办的主要内容,经济案件成为主流。其典型特点是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在查办案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只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查办过一些案件,才能体会到一个有正义感、一个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有多么艰难。在查办每期案件中,既要按照同级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求,不准随意扩大查办范围;还要预防贪污腐败分子的疯狂反扑。他们会动用一切关系和手段,设置层层障碍,阻挠干扰案件查办,甚至对办案人员进行拉拢腐蚀,甚至恐吓等等。我知道的一些同事,就是受不了强大的压力(当然是负压力),有的心神憔悴、违心妥协;有的受到打击,不得已转行;有的甚至为腐败分子通风报信,成为腐败分子的“帮凶”。那几年,先后有一些50上下年纪的同行英年早逝,令人痛心。另外,我们党的纪检监察机关“文革“以后才逐步恢复。在如何选用纪检监察干部,把关也不是十分严格。确实有一些人通过关系或其他门路进入纪检监察机关。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不是为了当好“党和人民的卫士”,而是成为自己工作便利和谋取政治资本甚至利用职权保护腐败的手段。纪检监察干部良莠不齐现象比较普遍。越是高层机关,越是位高权重,一旦有这类问题后果愈发严重。这也是办“人情案”“关系案”为何屡禁不止,很多纪检监察干部(包括高层的巡视组长)执纪违纪现象频发、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最好诠释。可见,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队伍,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是多么重要。从这里,我更深切体会到陈云同志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强调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的重要性。不经一些事情是难以从心底体会到这些道理的。至此我终于明白反腐败斗争为什么是 “生死存亡”这几个沉甸甸的字了。 <h5>二连油田早晨</h5> <b>五、夕阳余晖</b><br>2013年5月,我离开了工作44年的岗位,正式退休。退休以后干什么?这是很多公职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曾看到过一些老领导,退休后判若两人,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遇到熟人躲着走,出来遛弯绕道走。但我绝不会那样。主要原因,可能与一生的经历有很多关系。我一辈子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组织忠心耿耿,做人做事清清白白,对朋友实心实意,对家人尽力资助关爱。但自从16周岁离开家门,对父母没有尽到孝,父母临终前都没有在跟前,成为挥之不去的隐痛。<br>我自己一辈子生活单调,不抽烟,喝酒也没有量,遇到一些高兴的场合,也会喝一点。但平时确实没有什么爱好,麻将不会打,舞蹈不会跳,歌唱不好。这无疑是对退休生活的严峻挑战。但也有一点特长。从小我就喜欢看书,直到现在也如此。我坚持剪报半个多世纪,最多时达到400多本,分为几十个专题。有一次我在北京学习,媳妇老看我从当兵到退役一直带在身边的两口樟木箱做工粗糙不顺眼,里面装着近200本剪报,就背着我卖掉了,甚为可惜。现在还保存有200本左右。从2004年改为电子版收藏,我把电子版收藏建立了百多个子目录,至今最少有上亿字。看书培养了我爱好写作的兴趣,几十年不完全统计,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体约200多万字的文章。我现在还存有各类书籍2000册左右,很多都是自己认为书中精品。我也喜欢书法,但没有坚持下来。摄影是我几十年的另一个爱好,我手中还存有使用过的8架照相机,拍摄了近20万张图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120余幅,国家级、省部级奖项都有。在职期间取得中国石油作家协会、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资格;担任过华北油田文联第四届常委、五届常务理事;《塔里木年鉴》撰稿人;华北油田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北油田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退休后被华北油田公司党委任命为关工委委员,用自己家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30多人,其中牺牲10余人、负伤10多人事例为教材,教育孩子们不忘初心,热爱党和国家,努力学好本领。为油田和当地中小学讲红色传统课50多场次,听众超过2000人。我还担任了老部队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战友服务协会特聘顾问、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任丘市“五老”讲师团成员、任丘市委党校特聘讲师等社会职务。2013年6月被华北油田文联授予“华北油田文化艺术特别奖”,2019年获得河北省关工委先进个人,2023年被中石油集团公司授予“最美石油五老”“最美五老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出版了长篇小说两部,杂文、散文、社会评论、诗集各一部,一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部分作品被选为外教教材。这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br>从2006年开始,我先后参与、并以我为主修编完成了《李氏族谱》,族谱始建于明朝正宗年间,从清代道光年间再没修编过。这次修编难度非常大,在族亲们的支持帮助下,费时12年,终于完成,20代人员基本记载清楚。2019年,我和本家一位族亲又承担了修编老家村志的任务,为了编好村志,我推迟了做劲锥手术,用时3年修编完成,为故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br>我很赞成《生命时报》的一篇文章,老年人要“忙”一些,很多病都是闲出来、气出来的。老人的经历都比较丰富,越老越要善良。遇到一些社会、家庭问题,我的观点是,“能躲就躲”,冷静处置,胸怀要宽广,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br>我现在生活很规律,每天睡4-5个小时,白天也不困。早晨从当兵到现在没停止锻炼。白天上上网、写点东西,外出旅游、回家乡时拍点作品。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br>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br>人世间,家家都一样,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能看得惯,想得通,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就好。<br><b>尾声</b><br>回顾我的草木人生,最大感觉就是觉得人活一辈子都不容易。受各种因素条件制约,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干成什么。不管干什么、干成什么,有地位、无地位,有名誉、无名誉,环境好、环境坏,有钱没钱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好,对世间万物才能有感情,才能悟出做人的真谛。对人对事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观察、理解和判断;才能坚定自己做人的本份和底线;才能有宽阔的胸怀和包容心。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受到委屈、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打击也能排解开。否则,时间久了,就容易把一些不顺心的气、怨气、受别人的气积压到一起,这样肯定影响健康。心态决定身体的好坏,这是我几十年经历最切身的感受。最近几年体检,除了一辈子爱好写作造成颈椎病做了手术,其他几项主要指标都还比较正常,有人问我秘诀,我说,一是坚持锻炼不停步;二是知足常乐不攀比;三是生活有个好习惯;四是一定要有个好心态。其中,心态是最关键的。<br>我非常赞同原香港廉政公署罗范淑芬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我退休时在班子告别仪式时只说了三句话:没有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辜负组织和领导的培养厚爱;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不良痕迹。我想,人生能做到这三点也就无愧于心了!<br>我用“人生一世,草木一生”来形容自己的人生。但也是对草木的“大不敬”。你看那些小草生命力多顽强。城市里的马路牙子的缝隙里,经常冒出它们坚强的绿芽,在人类难以攀登的绝壁、沙漠,它们依然扬起高昂的头。那里有一片翠绿的小草,那里就有了活力。就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歌所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树木更是有不一般的品德和风骨。诚如陈毅元帅赞颂松树的诗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游览祖国名山大川不算少,见过很多几千年的参天古树。就说我上初中时,学校是唐代的州府衙门,后街有棵大槐树,树龄已经1300多年。它们都经历了那些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变革的考验,只有它们自己知道。<br>我想,不论每个人的结局如何,都不要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忘了前进路上对你帮助的贵人,甚至不要忘了专门对你使绊子的小人。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活得充实。能够为国为家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一回。我经常想,人类别说在宇宙,就是在地球、在自然界是多么的渺小。伟人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我想那就从自身做起,不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亲友的事,这就是我的人生。<br><b>结束语</b>: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个人生长回忆录草稿基本完成了。几个部分大约近20万字,感觉完成了一项“任务”。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是有些诚惶诚恐,无从下手,难度太大。真是想起来容易,动起来难。写个人回忆录,自己感觉有这么几个难点。不愿写,怕写出来有负面影响;不好写,写不好怕丢人;不敢写,写出一些具体事怕得罪人;不能写,特别是牵扯到一些保密东西和个人别人隐私。总之,是顾虑重重。但反过来讲,对自己的人生适当回顾,做些总结。好的经验别人可以参考;生活工作中的教训,别人也可以借鉴。总之,还是想写出来,以叙事为主,对事不对人。真正留下点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我写个人回忆录的目的吧。<br><br><h5><b>(草稿还在增减修改,阅后请提意见,以便修改,谢谢!</b>)</h5> <h5>2017年6月3日参加河北省关工委培训与原河北省委书记、省关工委主任叶连松留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