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p><p class="ql-block">(《论语·季氏》)这是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警惕之事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儒家对人性、修养与生命节律的洞察。这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现代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重要智慧。</p><p class="ql-block">一、“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节制欲望,修身养性</p><p class="ql-block">人在年轻时,身体尚未完全成熟,心性也处于成长与塑造的关键期。此时最容易受到感官欲望的诱惑,尤其是男女之情的牵引。</p><p class="ql-block">欲望如水,放纵则泛滥。青春年少,情感炽热,是人生最富激情的时期。但若缺乏自控,沉迷于情欲、享乐,往往会导致精力分散、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失衡,甚至误入歧途。正如古人所说:“少年戒色,犹防火之于木。”火能温家,亦可焚林;欲望本无善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节制。</p><p class="ql-block">在当今社会,年轻人不仅面临传统的情感诱惑,更被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内容、虚拟关系包围。过度沉迷短视频、网络游戏、社交攀比等,都是“色”的现代变体。</p><p class="ql-block">因此,“戒之在色”,不仅是对肉体欲望的克制,更是对情绪、注意力与价值观 的管理。唯有懂得节制,才能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二、“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克制冲动,避免冲突</p><p class="ql-block">进入壮年,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正是建功立业、承担责任的最佳时期。但也正因为如此,容易因争强好胜、意气用事而陷入不必要的纷争。</p><p class="ql-block">壮年当勇,亦需智守。孔子提醒我们:“戒之在斗。”并非否定奋斗精神,而是告诫我们在面对竞争、挑战、压力时,要保持冷静与理智,不逞一时之勇,不争一时之气。</p><p class="ql-block">壮年时期的冲动与愤怒,常常源于自我意识的膨胀和对外界评价的敏感。若不能控制情绪,轻则伤身,重则毁业。</p><p class="ql-block">在职场中,许多人因职位、利益、话语权之争而产生矛盾;在家庭中,也常有人因小事争执不断,伤害亲情。</p><p class="ql-block">“戒之在斗”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的人,而是能控制自己情绪、化解冲突、以柔克刚的人。</p><p class="ql-block">三、“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p><p class="ql-block">步入老年,身体机能衰退,行动力减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失落与不甘。此时最容易执着于过去的成就、地位、财富,不愿放手,甚至为了“所得”而做出违背本心的事。</p><p class="ql-block">放下,是一种智慧。孔子说:“戒之在得。”并非否定努力的结果,而是提醒人们:到了人生的黄昏,要学会放下,回归内心,珍惜当下。一个人如果晚年仍贪恋权位、追逐虚荣,不仅身心疲惫,还可能失去晚年的安宁与尊严。</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老年人更容易感到被边缘化、被遗忘。他们渴望存在感、价值感,却也可能因此落入骗局、投资陷阱,或对子女提出不合理要求。</p><p class="ql-block">“戒之在得”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活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p><p class="ql-block">三戒之道,贯穿一生</p><p class="ql-block">孔子提出的“君子三戒”,不只是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忠告,更是一种贯穿人生始终的生命哲学:</p><p class="ql-block">少年戒色 :学会节制,培养自律;</p><p class="ql-block">壮年戒斗 :保持理性,修炼格局;</p><p class="ql-block">老年戒得 :放下执念,回归本真。</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个人修身的指南,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警惕的地方,也有值得领悟的智慧。 愿我们都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到心中有戒,行中有度,从而走得更稳、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