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最忆是南坑(照片大部分来自网络)

老刘

<p class="ql-block">我于1958年出生在北京市怀柔县北房公社小周各庄村。</p><p class="ql-block">我们村南有一个大水坑,村里人习惯叫它“南坑”。相对的,还有一个东坑,还有一个西土坑。不过东坑水面小、水也脏,没有植物。西土坑基本没有水。唯独南坑水面宽广,水坑边上三面长满了芦苇,坑中有各种杂鱼。</p><p class="ql-block">南坑是我们的乐园。</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三个坑外,我们村与大周各庄交界处还有一个东南坑,还有一个与张自口村交界的西南坑,这两个坑也有芦苇。</p> <p class="ql-block">南坑是一个锅形的坑,四周水浅,中间水深,最深处有两三米。坑南部有一个小土堆,长满芦苇,因为非常小,不能称为岛,我们村里的人管它叫“小坨”。</p> <p class="ql-block">南坑边上长满了芦苇</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时候,芦苇悄悄的发芽生长,我们会把芦苇的嫩芽拔出来,做成“苇笛”吹,当然我们主要吹的还是“柳笛”</p> <p class="ql-block">每逢端午节前夕,村里会对苇塘开放,允许村民去打苇子叶,用于包粽子。</p><p class="ql-block">之前之后,村里有“看青”的人,不允许私自打苇叶、私自打鱼</p> <p class="ql-block">多么新鲜的苇叶</p> <p class="ql-block">芦苇丛中会长满杂草和野菜</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种植物“红蓼”,我们叫“醋末溜”</p> <p class="ql-block">芦苇丛中会有鸟窝</p> <p class="ql-block">鸟窝里的鸟蛋▼很多淘气的孩子会去掏鸟蛋回家煮着吃</p> <p class="ql-block">嗷嗷待哺的小鸟。</p><p class="ql-block">我们村南坑苇塘里有几种鸟,我都叫不上名字,印象最深的是苇莺,我们俗称“呱呱急”</p> <p class="ql-block">冬天,冻冰以后就把苇子割了,四个生产队平均分配</p> <p class="ql-block">芦苇可以编炕席。我叔伯爷爷刘兴洲编苇席的手艺非常棒👍。我小时候经常和他家我叔叔刘连友(与我同岁,比我大一个月)一起玩,看到过大爷爷“破迷子、压迷子”,“编席”,最技术的是收边工序</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5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我与我大爷爷、大奶奶、小叔叔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大爷爷会的手艺可多了,除了编席子,还会:种菜、摇煤球、熟羊皮、织渔网、瓦工、开手扶拖拉机,怹早些时候,是中学历史老师</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农村家家都睡土炕,离不开炕席</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市昌平区洼里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熟悉的炕、炕席、炕桌,于是乎“脱鞋上炕、盘腿而坐”</p> <p class="ql-block">芦苇还可以编“茓子”</p> <p class="ql-block">茓子的用途是囤粮食用</p> <p class="ql-block">芦苇还可以用做房顶的“苇箔”</p> <p class="ql-block">我们会在坑边上“打水漂”</p> <p class="ql-block">打水漂要选取这种片状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会比谁打的水花多、远</p> <p class="ql-block">最快乐的时光是夏天,我们会到南坑游泳、嬉水。我其实不会游泳(因为我有脱肛的病,我妈是不允许我去嬉水的,每次我去嬉水,妈妈都能发现,因为,嬉水后的人,皮肤会起变化,拿手指甲一刮,就会出来一条印子)就是在水里瞎扑腾。南坑的水非常凉,因为它有地下泉眼。</p> <p class="ql-block">南坑的水也可以洗澡,我们在夏天下农田干活的时候,中午收工后会去南坑洗澡</p> <p class="ql-block">这里插一个“段子”。我们下坑里洗澡游泳的都是男孩子,所以我们都是裸泳。</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下水前,脱光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撒尿,举着小鸡鸡往上尿,尿到肚子上、肚脐眼里,然后呼噜呼噜,让热热的尿液把肚脐眼堵住,以免受凉。</p> <p class="ql-block">这个细节似乎有点“那啥”,本来不想加入这个内容,但是一看这个塑像,我认为还是说出来好玩,其实就那点事儿,更何况“童言无忌”。</p><p class="ql-block">比利时布鲁塞尔撒尿小铜孩撒尿塑像</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讲“尿”在战争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要像鲁迅说的那样,一看见……就联想……</p> <p class="ql-block">打水仗是最快乐的游戏,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一群人,会扎猛子的人一般都会占优势</p> <p class="ql-block">扎猛子。我们村扎猛子最好的我认为是在村西南住的张永福同学,论辈分,我得管怹叫三爷,他能一口气扎出去20来米,他的水性特别好,踩泳可以下到几米深的水井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那位偶像同学:张永福,他1975年被北京铁路局招工,一直在北京铁路局特运处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拿“滋泥”打泥仗,疼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捞螺蛳喂鸭子、喂鸡</p> <p class="ql-block">挖河蚌喂鸭子、喂鸡。由于坑里的水比较脏,一般我们是不会吃这些东西的</p> <p class="ql-block">坑里的青蛙、癞蛤蟆很多,夏天阴雨天的时候,蛤蟆叫的声音非常大,“呱、呱”,“棍儿~呱,棍儿~呱”的,此起彼伏,住在村中间的我们都能听的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坑里有很多种杂鱼,如白条鱼</p> <p class="ql-block">鲤鱼</p> <p class="ql-block">鲫鱼</p> <p class="ql-block">嘎鱼(黄辣丁)</p> <p class="ql-block">鲶鱼</p> <p class="ql-block">黑鱼</p> <p class="ql-block">穷人家的孩子们(我们)用树枝、竹竿钓鱼。有一次,我小弟弟就是用树枝子、挂线、大头针、蚯蚓钓到了一条几两的鱼,给他激动的,直接跑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农村那时候非常穷,没有人买得起钓鱼杆。我们村用鱼杆钓鱼的只有在北京公安局工作的张华庭一人。</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会用鱼杈叉鱼</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用撒网捕鱼</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用粘网捕鱼</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用抬网捕鱼</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用拉网捕鱼</p> <p class="ql-block">坑里的鱼是不允许随便打捞的,要等八月十五节才开放两天。</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村里请了一个捕捞队,用母猪网捕鱼,那次捕到的鱼非常多、鱼也非常大,最大的有二三十斤重</p> <p class="ql-block">开放的那天,基本上以家族为单位,张家、郭家、胡家、李家、刘家,抬网的抬网,收鱼的收鱼,好不热闹,我最羡慕的就是张永福哥三个了,都是捕鱼能手</p> <p class="ql-block">在南坑的水上,还有一种昆虫,学名叫“水黾”,我们当地叫“蜉蝣”。</p><p class="ql-block">这个昆虫我们在游泳的时候经常遇到,有时候我们抓住它,会掐去它的脚,把它吃掉,非常的香</p> <p class="ql-block">水中还有会潜水的鸟,我们知道它是一种野鸟,叫不上名字</p> <p class="ql-block">坑里也长菱角,轧草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靠近坑边上的人家会把鸭子在坑里放养</p> <p class="ql-block">冬天冻冰以后,我们会在冰上滑冰</p> <p class="ql-block">家里有城里亲戚的人,会穿冰鞋滑冰。我二爷家我大姑姑的孩子就曾经带着冰鞋在南坑滑过冰</p> <p class="ql-block">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冰上打滑溜</p> <p class="ql-block">打滑溜能打出来一条窄窄的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会拿硬币放在冰上,一会儿就印出来一个图案</p> <p class="ql-block">在冰上骑自行车,那可是技术,我可以运用自如,关键的是车胎的气不能太足,如果太足要放一点气</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是在冰上抽“汉奸”(陀螺)了,比在大街上抽陀螺轻松省力</p> <p class="ql-block">冬天刚结冰的时候,村里有胆大的人会“走薄冰”,走薄冰的人身轻如燕,冰在脚下“嘎嘎嘎”的响,非常刺激</p> <p class="ql-block">大冷天的时候,冰会裂缝。滑冰也好、骑自行车也罢,不要顺着缝隙走,要横着(与缝隙垂直)快速通过。</p><p class="ql-block">春天的时候,冰会融化,融化前,整个冰面会下沉,所以可以听到冰裂的声音——沉闷而悠长</p> <p class="ql-block">下边这张照片,是我在2024年9月22日回老家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候在我村“南坑遗址”由东向西拍的照片。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全国各地这种状况并非个例——</p><p class="ql-block">村南边的芦苇坑水塘是童年记忆中的重要场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p><p class="ql-block">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位于村子南侧,多呈方形或不规则形状,面积通常为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坑沿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形成天然屏障,坑内水体清澈,雨季会与周边水系连通。 ‌</p><p class="ql-block">功能与用途</p><p class="ql-block">主要作为村民日常用水来源,四季可取水;同时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常用于游泳、捕鱼、挖泥鳅等活动。部分水塘因芦苇茂密被称为“苇子坑”,具有季节性蓄水功能,旱季会露出水潭。 ‌</p><p class="ql-block">现状变化</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水塘因修路、填埋或污染逐渐消失。例如河南某地苇子坑因建房被填平,仅存少量残余水域;另一案例显示,芦苇塘被修路分割后,芦苇逐渐恢复但已非昔日规模。 ‌</p> <p class="ql-block">还是南方好,雨水充沛,文化积淀浑厚。这是安徽宏村的南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