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接新兵(之二)

本善

<p class="ql-block"> (郝广谦)</p><p class="ql-block"> 二次接兵到乾县,</p><p class="ql-block"> 无字碑前驻足观,</p><p class="ql-block"> 文化名城底蕴厚,</p><p class="ql-block"> 乾陵墓藏武则天!</p><p class="ql-block"> 1974年冬季,我作为181团(金刚钻团)一连二排长,随从西安支左回到部队不久的陈海清副营长来到位于关中渭北高原南部的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接兵,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接新兵,同时参加接兵的还有卫生队王军医、一机连一排长卢锦林、一炮连排长王立元、我排五班长钱德强等。</p><p class="ql-block"> 这次分配我的任务是大洋和乾陵两个公社的约20名新兵,同时兼顾杨汉公社的部分工作(陈副营长和王军医、钱德强住杨汉)。大洋公社是平原地区,位于全县的中部(乾县的白菜心),因该公社适龄青年数量多,素质好,分的新兵名额也比较多,我多数时间住在大洋。大洋武装干部叫倪凤科,他给我找了一辆自行车,陪同我到各大队进行摸底、了解情况。这里交通方便、几天功夫就跑遍了所有有报名对象的村庄,对兵源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p><p class="ql-block"> 此间也遇到了一些有趣和难办的事,我住在公社驻地平房里,在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为确保安全,倪干事把他的半自动步枪拿给我防身,有一天清晨天还没有亮,就又人敲我的门,我起身随手拿起半自动步枪,问:你是谁?要干什么?外边回答:郝排长,俄要当兵呢!我一听不是坏人,便放松警惕把门打开,只见门口站着个小青年,圆圆的脸庞,有两个浅酒窝,一双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郝排长,俄想当兵,你看俄得行吗?我看他那个迫切样,就笑着说,你想当兵是好事,那我问你你为什么要当兵啊?他很坚定地回答:保卫祖国,为国家出力么!我说当兵是有条件的,你先报名,要做好两手准备,接受国家的挑选。他便高兴的回家了。政审、体检合格后,倪干事陪我去他家进行了家访,这个青年是个高中生,兄弟二人,父亲在供销社上班,家景相对比较好,这次破例在他家吃了乾县有名的传统名吃“下水面”,我不懂吃“下水面”规矩,边捞面条边喝汤,他们就教我说不要喝汤。“下水面的”特点是面少汤多味道好,吃完面条后汤还要倒回锅里以后再用。一碗面捞一两筷子就没了,他们就一碗一碗的端个不停,我吃饭快,一会就吃了十几碗还觉得只有六成饱,最后不好意思,怕让人看着像是在抢饭吃似的,就说吃饱了。那时的风气好,按规定,带兵干部在接兵期间是不能随意在当兵对象家里吃饭的,但武装干部解释说这是随他下乡吃派饭,后来这位青年如愿当兵,提了干部,当连长时参加了老山轮战!</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难办的事至今印象深刻。我每天在公社小食堂吃饭,平时在小食堂吃饭的人不多,最多也就是三五个人,早上吃的是凉馒头夹辣椒面,喝的是小米或大米汤,一小碟子碎韭菜叶和一小盘盐,中午多数时候是吃面条或馒头,晚上因大家都回家基本上不做饭了。我去后公社干部有交代,说部队干部交的伙食费不少,适当做的好点,这样老张师傅早上就给我做油泼辣子,中午吃捞面条,晚上也留下给我做饭吃,让我非常感激。他家有个二儿子,人很聪明,就是个头不高,想当兵又怕部队不要。报名、政审过后很快就要体检了,张师傅很不好思意的给我说,我的二娃这次也报名当兵了,他本人非常想去,就是个头矮点,请郝排长给予关照。体检那天一量身高1.49米,未达到身高一米五以上的要求,按规定就没定上。这时张师傅有些情绪低落,三天两头求我能否给带兵领导和军医说说好话,态度上对我更热情、照顾的更细致、更周到了。他们父子为报效祖国、迫切当兵的诚意感动了我,最后我就找了带兵领导说明情况,他们答应再测量一次身高,就这样勉强带到了部队,分到了181团特务连。</p><p class="ql-block"> 乾陵公社位于县城北偏东约两公里的半山坡上,武装干事和我一起到各村与应征青年见面摸底时,往西走不远处有个石马道村,村旁,远远望去荒僻的山上有两排形态各异、东倒西歪的石马、石人(无头)雕像,公社干部介绍说,这个山叫梁山,山底下是中国女皇帝武则天和丈夫唐高宗的陵墓,我听了有些惊奇和怀疑,难道这个历史上的女名人就埋在这荒山下了吗?</p><p class="ql-block"> 到了周末,武装干部带上一支半自动步抢专门陪我在这个山上转了四个多小时,边走边给我介绍他所知道的乾陵及被盗的故事。那时的梁山还没有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冬天的荒山野岭一片寂静,我们俩在杂草丛生、布满荆棘的山坡上行走攀爬,偶有野兔和飞禽被惊,让人毛骨悚然,吓出一身冷汗。据说该墓葬曾多次被盗,但都没有成功,地下的一切至今无人知晓。地上也只能看到一些石人石马和无字碑等大块的石头东倒西歪的摆在荒山上,一片凄凉。</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我们团一机连排长孙志军(乾县籍)的哥哥在乾陵文物管理所上班,经联系我和陈副营长等接兵干部一行破例钻洞下到尚在发掘中(严禁参观)的永泰公主墓道里看了一次,几千年前的壁画颜色鲜艳,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同时系统了解了乾陵(包括永泰公主)墓陵的有关情况,方知乾陵的非同一般和神秘、神圣。</p><p class="ql-block"> 乾县有我们181团的两批老战友, 十年前,我再次到乾县看望老战友、老朋友,故地重游,倍感亲切和新鲜,整个乾县城,旧貌变新颜。今日的乾陵,几经修复,已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5A级著名景点,每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年我骑自行车从乾陵公社回大洋,尘土飞扬的沙石路已变成了宽广的柏油马路(当时骑的破自行车刹车失灵,曾在此摔过跤),在马家坡的东侧新修起的高速公路上,往返车辆穿梭不断,到处高楼林立、老城修葺一新,人们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东部地区、沿海开放城市没什么两样,一派繁荣、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百度网</p> <p class="ql-block">附一:乾县简介</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乾县是关中平原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闻名于世,兼具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发展活力。乾县隶属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段、渭北高原南缘,东距西安60公里,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5个镇,2025年总人口62万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带,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1</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建县史‌,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好畤县,唐光宅元年(684年)置奉天县,北宋改乾州,1913年更名乾县。现存539处文物古迹,含3座帝王陵,居陕西省文物大县之首。‌‌乾陵文化‌: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中国唯一未被盗唐代帝陵。陵园仿长安城建,存有无字碑、六十一王宾像等110件大型石雕,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乾县名人辈出‌:汉代陆贾、靳歙,唐代薛仁贵,元代杨奂,近代范紫东、王炳南等皆出自乾县。‌‌</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与资源: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07.78亿元,增速6.6%(咸阳第7位)。主要优势资源包括:农业:小麦、玉米主产区,盛产苹果、酥梨等水果。矿产:石灰石储量3亿立方米,优质矿泉水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旅游:乾陵景区年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获"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称号。‌‌</p> <p class="ql-block">附二:乾陵简介</p><p class="ql-block">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距离县城6千米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30</p><p class="ql-block">。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p><p class="ql-block">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陕西省咸阳市乾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