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了大半辈子的医生,我已经将白大褂穿在心里了,这个职业带给我的责任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融在心里化不开的。医生的天职就是生活中允许放点小错小误,工作中最好不要放错误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参加工作的第9个年头,一天上午接诊了一个很特殊的病例,一个老年妇女由家属搀扶着进来,家属口述:“我妈已经病了大半年,喘气都越来越困难,说话越来越费力,吃东西越来越难咽下去,嘴巴越来越干燥,人越来越消瘦。断断续续治疗了大半年,用过很多药,打过很多针,用了很多抗生素,就是不见好转,听信小广告的江湖医生,说是患了口腔癌,听说是癌对生命失去了信心,今天是我硬拉着她来看病的”。</p> <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病人是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很消瘦,一副典型的慢性病容,一脸痛苦的表情。说话很吃力,表情很淡漠,因为她前面还有4-5个候诊病人 ,我跟他们商量:“鉴于该患者病情,我给她先看行吗”?几个候诊的病人很理解配合 ,同意让她先看。我让病人躺在牙椅上,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不愿意回答我的提问,很不配合,我继续</span>问:除了吃药打针,做过其他检查吗?患者家属回答:“我妈在农村,我妈又没有医保,除了用过抗生素和维生素,别的检查都没做过,她自己在农村里找过一些土医生,用的什么药不知道”。我让患者张开嘴,有明显的口臭,口腔卫生很差,全口牙有很多牙垢,口腔内没有津液,软鄂和硬鄂处能明显的看到一大块像锅巴一样的白色片状物,我用镊子探了探,稍稍有点硬,有一定的厚度,不容易剥离。这块“大锅巴”几乎覆盖了整个上颚部分,咽鄂弓、舌鄂弓、扁桃体 、悬雍垂几乎都看不到。当时就想是上鄂长了什么赘生物?还是霉菌斑块?但霉菌也不会长那么大那么厚啊,难怪病人说呼吸、吞咽越来越困难。</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什么怪病,先取一点去做检验,在取标本的时候我感觉又有点像霉菌,送检了就知道啦。我让跟着我的实习学生,迅速到检验科去取来试管,<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很快取来了试管,</span>我迅速的取了标本,让学生和病人家属一起送到检验科去,按急诊处理,很快结果出来了,送检物查到有霉菌。当时我们医院药房有一种专治霉菌感染的漱口液,其他病人口腔霉菌感染用了效果都很好,就3-4块钱一瓶药,有两百五十毫升,我开了这种漱口液和治疗霉菌的其他药,并告知家属漱口液一天用4-6次,口服药一天一次,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三天后来复诊。</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病人家属和病人本人心情太过于急迫,拿到速漱口液立马就打开漱口。还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在诊室门口听到病人家属急切又惊喜的叫喊声:“医生医生我妈嘴里吐出来一个东西啦!”我也急忙看了病人家属用纸包的东西,候诊的病人们也围拢过来看稀奇,那鬼就像一朵半开的南瓜花,还很完整,带着瓜把呢,只是白颜色的。我也没想到困扰了病人大半年的病魔,就几口漱口液就这么解决了,病人及家属非常感谢,病人喜极而泣,拉着我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再检查口腔情况,悬雍垂,扁桃体都能看到啦。我告之回去继续用药,局部涂抹开的漱口液,对抗霉菌再生长。原来用的牙刷,洗脸毛巾统统丢了,多注意口腔和手的卫生,有什么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3天后再来复诊,病人后来一直没再来复诊,应该是从此彻底好了吧。</p> <p class="ql-block"> 30多年前,摄影不像如今便捷,很遗憾没能留下影视资料。这是我从医几十年当中见过的最奇特的一个病人。诊断口腔念珠菌病除临床检查外,通常还须结合实验室检查。借此小文告诫患者,不论什么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诊治,切不可听信江湖医生,误诊,误事,误人。一个合格医生的用药原则: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