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div>马赛(Marseille)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600年兴建的贸易港。如今它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商业港口。昨天看到了现代化的马赛港,今天必须来见识马赛的老港。</div><div>早上坐地铁到马赛老港(Vieux-Port de Marseille)。地铁出来眼前便是老港,蓝到了极致的天空与海水,桅杆林立、游人如织,这便是马赛的心脏地带。</div> 左边竖条木房子里是往返各岛屿的水上公共交通售票站。今天风浪大,去伊夫岛的船停航。售票员建议我们可以去伊夫岛边上更大的岛,也可以去问问别家的情况。 港口右边这家贴出的告示,即左边下面两张新帖的白纸上明确写了今天伊夫岛的船停运。<div>其实大家接到的指令是一样的,所以就回到第一家买了去弗里乌尔港(Port Frioul)的船票。<br></div> 船启航了,出海口右侧是古迹地标Tour du Roi René。 再往外是Place d'Armes,远处黑色长方体建筑是欧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sée des civilisations de l’Europe et de la Méditerranée)。 出海口左侧小山包上的房子是法罗宫(Palais du Pharo),左边的雕塑是海上英雄和受害者纪念碑(Monument aux héros et victimes de la mer)。<div>这港口左右两边的建筑简直是守卫老港的哼哈二将啊。</div> 出海不到一刻钟就看到了伊夫岛和伊夫城堡(Château d'If)。此行前又看了一遍《基督山伯爵》,没想到这个庞大故事的发生地是这样一个小岛上。<div>左边制高点城墙下有个船舶停靠点,现在的海浪看着不大其实有一米多高,船要安全靠岸上下客确实不保证。</div> 弗里乌尔港就在前方,海面确实开始平静了下来。 下船后告示栏里有这样一张导览图。<div>弗里乌尔群岛(Frioul Archipelago)由三个主要岛屿组成,伊夫岛是右边最小的岛屿,船停靠在上方的拉托诺岛(Ratonneau)的海湾里,波梅格岛(Pomègues)则是左下方的岛屿。<br></div> 没有任何攻略的我们跟着大家走过这里唯一的商业街。 沿着碎石路漫漫走上山坡。回头看到了链接拉托诺岛和波梅格岛的人造堤坝全貌。<div>贝里堤坝(La digue de Berry)。<br>1820年西班牙爆发黄热病。来往的船只都需要被隔离,位于波梅格岛的老隔离港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1822年决定修建一条堤坝连接波梅格岛和拉托诺岛,以提供泊船的海湾。<br>当时运输了超过51.5万吨岩石填补两个岛屿之间的海峡。<br></div><div>现在地中海里的这个U型的港湾,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避风港。</div> 我们的目标是山上的两个景点。 峡谷下海边的一堵石墙,卡尔兰克-杜弗里乌尔(Calanque du Cap Frioul)。<br>有一种解释是它可能是由军人建造的,以阻止顺着峡谷登陆。<br> 我比较能接受这种解释是因为在右侧上方有一个卡兰克-德尔乐惠湾(Calanque del’ Huile)。湾里的大海非常平静,是船舶的绝佳避难所。<br> 路上到处是碎石子,也没有指路牌,只能靠目测,走着走着发现这个山坡是爬不上去的。 于是回头走到山的另一侧,有这样一条一边是悬崖的上山路。 终于到达了波梅盖特塔楼(Tour de Poméguet)。<div>波梅盖特塔楼建于1859年至1860年之间。它是19世纪的一个哨所。这里也曾经担负起了港口检疫的重任。<br></div> 走近了发现铁将军把门。塔楼里同时可以容纳40人。塔被虽被废弃,但它仍然处于比较完整的状态。<div><div>港口指示牌标注25分钟能到达这里,但是我们已经花了两个25分钟了。</div></div> 悬崖下是波美格港(Port de Pomègues)。<br>波梅格港在贝里堤坝建造前是一个用于接待隔离船只的老隔离港。<br><div>如今这里是马赛帆船爱好者喜爱的停泊点。<br></div> 港湾一侧还拥有一个水产养殖场。 远处的波美格灯塔(Sémaphore de Pomègues)。灯塔建于1906年至1908年之间,它担负着整个马赛海湾的航行指示。<br>2000年它被弃用。现在是PACA自然空间保护中心的区域协会所在地。一个办公机构估计也不会开放。指示牌标注需要1小时到达,估计我们得两小时,还是放弃吧,开始原路返回。<br> 在商业街这家坐下吃了顿青口炸薯条午餐。还好来得早,几分钟后居然座无虚席,难道无意间进了一家网红餐馆? 回程途中看到了伊夫城堡的另一侧面。伊夫城堡始建于1529年,起初也是作为保护马赛港的防御工事。后来用作国家监狱。<br>现在看,艾德蒙·唐泰斯越狱后游回马赛似乎也没想象中的遥远。<br> 岸边的马赛主教座堂全貌。 下船后来到面向港口的奥古斯丁教堂(Église Saint-Ferréol les Augustins ),新古典主义的白色立面与众不同。 内部的花玻璃窗非常特别,居然全是抽象画。 马赛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e-Marie-Majeure de Marseille),又称圣玛丽大教堂,是马赛的一座罗马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马赛市中心的标志建筑之一。 建筑融合新拜占庭和新罗马式风格,建于1852-1896年,历时近44年才建成。主入口的红色廊柱和大门用描金图案装饰。 主祭坛庄严肃穆,穹顶和墙壁布满金色马赛克画。 十九世纪的管风琴排列很是特别。 地上马赛克砖画超具立体感。 老济贫院(Centre de la Vieille Charité),始建于1671年。有巴洛克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由路易十四的御用建筑师所造(就是建凡尔赛宫的那位)。 老救济院分为医院和圆顶的仁慈圣母小教堂两部分。四周建筑为医院。 这里是马赛曾经的贫民收容所,为收容外来贫病交加的人们而建,以免他们在大街小巷影响市容,并非国王仁慈。 勒帕尼耶街区(Le Panier),也叫篓筐老城。狭窄崎岖的街道、星罗棋布艺术家的工作室、时髦的手工店铺和精致的咖啡馆,这里便成了文化艺术聚集地。 让我们走进这街头的一幅幅涂鸦,沉浸于这艺术空间里。 艾克斯门(Porte d'Aix)。<br>艾克斯门是一个新古典主义凯旋门。其最初设想是在1784年,完工于1839年。建筑上装饰有复杂的雕塑和铭文,以纪念法国的胜利。<br> 圣文生教堂(Église Saint-Vincent-de-Paul),是罗马天主教的本堂,属天主教马赛总教区。 也叫重整会教堂(Eglise Réformée de France),因为它建于重整奥斯定会小圣堂的旧址上。1611年,吉斯公爵为教堂奠基,到1886年才建成。教堂采用了哥特式的建造风格,高耸的尖塔高达70米。感觉比巴黎圣母院好看。 走进大殿,一侧的廊柱上色彩斑斓。 原来高高的穹顶下便是花玻璃窗,傍晚的阳光透过玻璃,洒下这一片五彩缤纷。 玫瑰花窗玻璃下的管风琴也一改冰冷的金属色。 这个教堂以其美丽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我对教堂玻璃(Cathedralglass)似乎真的有点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