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袁桥古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今天,我们洛阳童行户外徒步群一行人,就来到了这个充满古韵的地方,开启一日游的旅程。刚踏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红色砖墙、飞檐翘角,门前挂着一排红灯笼和几面黄旗,门匾上赫然写着“袁桥”二字。阳光洒在门楼上,灯笼随风轻摆,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古建筑门前集合,背景是那雕刻精美的门楼,门楼上还挂着横幅,我们手举绿色横幅,留下了第一张大合照。门楼上的雕花细腻繁复,飞檐翘角向上翘起,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们穿越回了那个古风犹存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内,一座传统中式建筑走廊映入眼帘,木质结构的柱子和梁架清晰可见,墙上镶嵌着精美的浮雕图案,两侧悬挂着红色灯笼,地面铺设着石砖,古朴典雅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们一边走,一边感叹古人建筑技艺的精湛,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仿佛在讲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群保留了100多间四合院民居,包括600年古槐树、500年石臼窑、400年避难楼、300年古民居、200年土寨墙等历史遗迹。走在这些古建筑之间,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我们驻足在一棵古槐树下,据说它已有600年历史,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旁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它的过往。大家纷纷在树下合影,仿佛想把这一刻的宁静与历史一同珍藏。</p> <p class="ql-block">一位徒步群的伙伴靠在古建筑的柱子上稍作休息,她戴着草帽,背着背包,身后是灰色的砖墙和青瓦屋顶,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她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背景中的古村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时光的滤镜。</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一扇精美的木门,门框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门扇上有传统的窗棂设计,门上方的木雕装饰精美,背景是石墙,石墙上有精美的砖雕图案。这扇门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门后是另一座古宅,庭院深深,屋檐飞翘,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三大建筑集群交相辉映——东头三教庙与观音阁形成儒释道交融的礼制区域;明代正德年间所建的七亩大寨高墙及岗楼矗立至今仍然坚固;村中央两座清代同治至宣统年间的连套宅院尤为耀眼,屋脊飞檐舒展,精雕砖栱错落相叠,檐下彩绘保存九道原色。这里还能看见中原窑院活化石的红薯窖连洞等民俗构造。我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在这些古建筑中穿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历史的回溯。</p> <p class="ql-block">多盏红色灯笼悬挂于树上,灯笼上印有“古镇古村”的字样,背景中可见一座传统的建筑,灯笼与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浓厚的古风氛围。我们沿着灯笼点缀的小路前行,仿佛走进了一幅画卷,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脉络上。</p> <p class="ql-block">村落在明清时期迎来发展高峰,形成了集官宦宅第、防御体系、礼制建筑于一体的完整聚落模式。据村内立于142XX年的四棱石碑记载,王氏家族在袁桥垦荒创业,逐渐发展成为程朱理学传人在北方的重要一支。至明正统年间,“光州二十四骏”之一王官保在朝显达后,举全族之力重修订谱并规范民约,引导袁桥迈入村约乡治的成熟阶段。现存的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御赐功名匾和道光七年的百福图围廊,揭示出王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绵长文脉。</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一扇雕刻精美的木质大门前,门两侧悬挂着红色灯笼,门柱上刻有对联,门上方有牌匾,两侧石狮子守卫,整体显得古朴典雅。这扇门仿佛是古村的象征,诉说着它数百年的风雨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石板路和精美的木雕砖雕,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脚步轻踏在石板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一幅浮雕,展示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庭院中品茶、对弈的场景,左侧画面中有两位文人坐在庭院的长椅上,一人手持书卷,另一人则专注地弈棋,庭院中树木环绕,环境幽静。右侧画面中三位文人围坐在一起,中间一人手持扇子,似乎在讲解或讲述什么,两侧的文人则在认真聆听。这幅浮雕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人的雅集之中,感受那份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庭院中,我们看到一座传统的建筑,建筑的阳台上挂着红色的灯笼和红色的布条,阳台上装饰有精美的木雕,背景是黄色的墙面和绿色的植物,阳光明媚,显得非常喜庆和温馨。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感受着古村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一扇拱形的木门,门两侧有对联,门上方嵌有石刻,门后隐约可见另一扇木门,整体建筑风格古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扇门仿佛是通向古村深处的入口,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它的故事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一条狭窄的巷道,两旁是古老的砖墙,墙面上有精美的砖雕窗棂,墙顶有瓦片装饰,绿植点缀其间,显得古朴而富有生机。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古韵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古建筑前,我们看到门口有两根柱子,柱子上悬挂着写有对联的黑板,建筑前有石阶和树木,地面是石板铺成。大家在石阶上合影,背景中的古建筑与蓝天白云相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条名为“六堂巷”的小巷,狭窄的巷道两旁是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墙壁,地面是青砖铺成的小路,显得古朴而宁静。我们在这里漫步,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一位徒步群的伙伴走向一扇绿色窗帘的门,门两侧有中文牌匾,周围是茂盛的绿植和古朴的建筑,环境宁静优雅。她回头对我们微笑,仿佛在邀请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清代建筑中,我们看到一间保留传统教育痕迹的房间,门上挂着绿色窗帘,两侧有黑色木牌,上面写着金色的汉字,门上方有雕花窗户,旁边有一个木牌写着“研学教室”。我们走进去,仿佛能听见古时学子的朗朗书声。</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一个木质的门框,看到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门框内有一个石制的牌坊,牌坊上刻有“福”字,周围是青砖铺成的小路,两旁有绿色的植物和树木,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我们在这里许下心愿,希望这段旅程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一扇木门半掩,门边有黄色的墙壁,墙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八角形牌匾,上面写着“搁”,门旁有绿色的植物和黄色的花朵,地面是砖铺的小路。这扇门仿佛在告诉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我穿着传统旗袍的站在白墙旁,手持一顶草帽,背景是一条幽静的古巷,墙上斑驳的光影与我的旗袍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氛围。我们在这里合影,仿佛时光交错,古今交汇。</p> <p class="ql-block">人人都想当酒仙,争着和酒仙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1939年中共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现为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在这里驻足,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