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江轮游三江下乡记

米粒儿13842605

<p class="ql-block">文字 米粒儿</p><p class="ql-block">图片 部分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 乌苏里船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滿怀豪情赴边关 六千里路云和月</p><p class="ql-block">八方迎接达三江 翠屏山下迎小将</p><p class="ql-block">青春留在平顶山 而立之年返帝都</p><p class="ql-block">弹指五十又七载 此生永记六二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胜利农场十年中接收十余批知识青年,1968年首批来自北京知青下乡之路有几大特点,路程最远,时间最长,唯一乘江轮航行中苏界江。饱览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岸异域风光。农场也是倾全场之力,以最高礼遇接待68年两批人。以后皆从福利屯下火车,乘解放大卡车一路簸簸而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龙江胜利农场面积922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挠力河湿地。漫岗、沼泽、林地交错,山恋起伏、河流纵横,被六师誉为“好山河”。是原八五九农场四分场。1964年独立成胜利农场。场名来自于境内的胜利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农场志记载,从1966年到1976年共有7613名京、津、哈、佳、沪、杭等地知识青年来此,战胜蚊虫肆虐,披荆斩棘,开发出万倾良田,为农场建设,为北大荒变为北大仓打下坚实基础,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57年前我和307名宣武区66届初高中学生,由北京站出发,经过七天六夜,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接连转运。又经历一千公里的水路,终于在6月28日到达胜利农场场部。那一天是我人生重大转折点,我怎么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年的青春留在这片黑土地上,归来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胜利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牵动着我的心,泛黄的老照片让人物鲜活起来,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淡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22日,我登上开往佳木斯的665次列车,我们307名宣武区中学生,是以东北农垦总局名义招工去往胜利农场的农工。四名农场干部吴景扬、宋兰欣(女)、66.3转业兵石仲斌和李永昌,学校沈老师一路护送,40小时硬座到佳木斯。合江地区、东北农垦总局、市委领导都非常重视,亲自到招待所看望,召开欢迎会,称我们是毛主席身边的红卫兵小将。因知识青年的提法在年底才提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农垦招待所睡了个好觉,早上四点天已大亮。安排我们参观刘英俊事迹展览馆,下午让我们到市区逛街。小城不大,街道整洁,空气清新。归来只见托运的行李都堆在院内,以为明天就能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场干部说佳木斯到胜利农场还有700里公路,到七星农场(后来的师部建三江)路还可以。从七星农场到胜利农场300里,是沓无人烟的沼泽地带,也就是电影《北大荒人》说的大酱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修的国防公路,就是拖拉机推开草皮,两边挖排水沟,中间铺砂石,春天化冻后汽车将路面压成波浪形,称作翻浆路,然后再用砂石填坑。夏季多雨,汽车误在路上,还要用拖拉机拽。农场为了我们的安全选择绕行水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佳木斯的松花江码头,我们携行李登上东方红轮船。船舱宽大,可载客千人,每人分得铺位休息,在船上如履平地。船顺江而下到同江三江口进入黑龙江水域,不愧为中国第三条大河。水天一色,观赏北黑南黄,绵延数里两江水不相融的自然奇观。两岸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和湿地,偶尔可见对岸村庄尖顶小木屋。船只航行在主航道上,不时与巡逻艇和游船擦肩而过。深夜繁星点点,伴着涡轮激起的水声入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凌晨不到3点,地平线上第一缕阳光从水中迸发出万道金光,波光粼粼像洒上碎金片,感叹祖国的山川壮丽。船突然转舵靠岸,搭上跳板,是勤得利农场的300余人携行李下船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好生羡慕,船舱里顿时冷清许多,忽然一阵哭声打破平静。是我校几个女生趴在小饭桌上痛哭失声,她们是当初最早报名的积极分子。以为火车到佳木斯离目的地不远,没想到在船上走了两天还是在黑龙江上,同伴的下船让她们顿时崩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我当年比较幼稚或是没心没肺,像是一只久困笼中的小鸟,一旦飞出去就想的是自由,开弓没有回头箭。即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退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与其抱怨不如面对,哭也改变不了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场干部召集我们开会,宣布分配去向。农场直属单位条件好一些,起码有电灯。十个生产队分布较远。78中学的10名男生,我校的15名女生分配到砖瓦厂。砖厂虽然累,但属于工人,心里暗暗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概是深夜,轮船走过中国地图的鸡冠处,抚远黑瞎子岛。折返向南进入乌苏里江,早就知道有一首歌颂赫哲族新生活的歌,《乌苏里江船歌》,没想到我们也将生活在这神奇之地。终于在28日中午船到饶河县东安镇码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挠力河入江口,狭长的一条江岸,背靠诺罗山,属八五九农场打渔队,再加上货运码头仓库、边防哨所,不过百十户人家。但战略位置很重要,两岸均有边防军嘹望塔,所谓塔就是搭的木架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几辆解放卡车列队江岸上,等候我们多时。砖厂的25人上一辆车,我们邀李永昌和我们同车,就想和他聊天。大家互相托拽才费力爬上去,驾驶楼后有铁栏杆,站几排,后面的盘腿坐车板上,以防甩出车厢。以后没几个月,我们个个练得身手敏捷,脚蹬轮胎,身子一跃,稳稳跳上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天来我们顺风顺水,都是艳阳天。只见天空湛蓝白云飘过,马达轰鸣,在蜿蜒的盘山路上,十几辆车如一条长龙奔腾向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底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特别是女生,看什么都新奇。公路顺山势盘旋,两旁原始森林,草木葱笼,一簇簇的小花点缀其中,溪水潺潺。我们东张西望,欣赏美景。汽车在山路上忽上忽下左拐右弯,在土路上颠簸,女生害怕发出尖叫声,唯恐翻车。李永昌安慰我们说都是老司机,技术过硬,常年在这条路上开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0公里,我们只路过两个村落,明山一队,出山口就是二队,就是以前的胜利屯。听说队里还有“老毛子“和“二毛子”(混血儿)。每个队都有几座彩门,是北大荒垦区早年的特征。彩门刷的红漆,两侧是标语,门楣上是红旗和红太阳。彩门旁站着男女老少,向我们招手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了二队,李永昌告诉我们再有3里路就是砖瓦厂。前面豁然开朗,是一片开阔的大草甸子,齐腰深的草和沼泽里的塔头。车冲下山坡,两道木桥迎面而来,没有栏杆,我们又吓得一声惊呼。百米外又一道彩门,彩门下有五六十人敲锣打鼓,喊口号。司机有意将车放慢,我们向两旁的人群招手。穿过彩门,看到除砖窑,都是草房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行3公里一道山峦如屏风将场部环抱其间。由于山上夏季遍山青绿,称为翠屏山。场部的彩门与众不同,是砖垒水泥的,如图所示,四柱三门,顶端是红太阳光芒万丈,五角星柱头。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们分列两边,有手举红宝书,有将画像捧在胸前的,有人领着喊口号:“热烈欢迎毛主席身边的红卫兵小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淳朴的北大荒人从没见过如此多的北京学生,真心欢迎我们为农场增加一支生力军。出于对最高统帅的敬仰,对他身边的人自然高看一眼。以后陆续接收过多批知青,但这次规格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比过大年还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部房屋基本是泥草房,只有天蓝色的门窗很显眼。最好的建筑就是俱乐部,外表丝毫不逊色城里一般电影院。中间画像,两边是题字“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被。安排进俱乐部休息,座位是铁架翻面连排椅,大概能容纳千人。舞台上有一排长桌,红色幕布正中悬挂领袖画像,舞台外边框是对联式标语,正中悬挂一长条红布横幅,“热烈欢迎毛主席身边红卫兵小将来农场安家落户”。字是用毛笔写在方纸块上,大头针别红布上的,满场是热烈喜庆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才还乐呵呵的几个女同学,抬头看横幅后脸就拉下来,凑一起嘀咕,她们认为安家落户提法是比较低俗,境界不高。于是找农场干部交涉,修改为建设边疆,对方表示修改很麻烦,马上开会还有演出。但这几个人认为是原则问题,农场方面只有无奈照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修改横幅风波,我是冷眼旁观,我认为你都注销了北京户口,户口档案已落到胜利农场,要在农场工作拿工资,不是安家不是落户能叫什么?安家落户和建设边疆没有本质的区别,反正都是面朝黑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老农民。要摆正自已的位置,不是视察的钦差大臣,下车伊始发议论。时间长了,人家也不会惯着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深层次的还是狂热后的失落和不甘,安家落户在女孩子的内心,还有另一层含意,让他们无法接受。大家来此多数是大势所驱,无奈的选择。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我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惯了苦,知足长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后,我们去五一食堂吃晚饭,只能进去百十人,一圆桌十人,大家站着吃,有鱼有肉,馒头半斤一个,我都怀疑,这么大馒头能蒸熟吗?不过吃着还挺喧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饭后天已大黑,汽车把我们拉到砖厂,砖厂没有电灯,厂区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灯光透过窗户。指导员刘文胜是转业军官,年纪和我父亲差不多。带领几个年轻人,把我们的行李搬运到宿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泥草房围就的三合院,南北两排宿舍,东屋是食堂。我们25人住北房,窗户很多,里面灯火通明。原来屋里点燃十来根白蜡烛,顶棚吊下一只马灯,成群的蚊子嗡嗡叫,两边是桩子木板搭的大通铺,铺着新炕蓆。大家铺好被褥,拿出蚊帐支上。我的蚊帐是长方形的,要用竹竿穿起来,一时也找不到,想凑合一夜。就戴上帽子蒙上纱巾躺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砖厂处在大草甸子中间,不远处还有湿地河流。开始蚊子嗡嗡声搅得我心烦意乱,隔着纱巾咬,我一顿拍打,又蒙上件衣服,慢慢睡去。天亮起床,我一看纱巾上净血点,枕上是蚊子尸体,我的眼晴肿的剩条缝,嘴唇噘着,脸也变了形,像猪八戒他二姨(东北话),护送老师来告别,认不出我是谁。第一夜我就领教了蚊子小咬的威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过建新点、支援调动,我却是稳稳留在砖厂十一年,真正做到安家落户、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接我们的农场工作人员李永昌,我们一直称他小李子,接完我们提拔到军务股,探亲假找他批,和知青关系不错。1977年农场发生重大事故,沙山塌方,三人死亡,他夫人死里逃生。当我2013年6月重访第二故乡,刚下汽车,是他来迎接我们。抚今追昔话当年,双方都感慨不已。他还开玩笑说:“咱俩一个姓,我叫永昌,你叫永丽,我是哥你是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魂牵梦绕北大荒,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歌唱。我们的青春没有辜负,我们的拼搏得到回报。汗水浇灌的黑土地,化作稻花飘香,留下指印的红砖化作现代化小城镇。农业实现智能导航无人驾驶,水稻种植50万亩,亩产1200斤,不愧为“黑土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