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收藏圈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里,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会让一些资深收藏家听了都感到啼笑皆非。毕竟大家层次不同,理解能力自然存在差异,这就如同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和一个初一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怎能理解初一学生作业的内容呢?既然两者水平相差悬殊,那就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但收藏圈却不是这样。有些刚涉足收藏圈、跟着别人买了些藏品的新手,也算是收藏者了,他们收藏知识匮乏,可年龄却和资深收藏家差不多,便以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不相上下,在收藏认知上也不应有高低之分,将自己仅有的一点历史知识与伪专家在电视上常说的话相结合,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术理论,不管谁与自己观点不同就敢于反驳,让对方都不知如何回应才好,因为两者的鉴赏水平不在一个层次,跟你说了也不懂,认知不在一个层面的人,怎么能理解比他懂得的那点皮毛知识还深奥十倍的道理呢?</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一位资深收藏家带来一对精美绝伦的明宣德珐琅彩凤鸟纹御用小杯供大家欣赏。这种高级的皇家御用小杯在古玩市场上极为罕见,珐琅彩绘画的纹饰极为艳丽,名贵的釉料加上精湛的绘画工艺,使其充满皇者风范,大家都对这对珐琅彩小杯的高贵赞不绝口。但这时有个刚入行不久的人提出异议,他觉得这对珐琅彩小杯肯定是现代人臆造的赝品,因为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瓷胎画珐琅彩是康熙时期首创的,而这对写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小杯却是明代的,与清康熙时期相差近三百年,如果明宣德时期就有瓷胎画珐琅彩这样的工艺,书上为何没有记载呢?这相当于把中国的先进烧造技术硬生生往前推了二三百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认定这就是假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提出质疑的人是一个入行不到两年的收藏者,买藏品时非常谨慎,都是依照书本行事,买到的都是包浆特别陈旧的东西,别说是宋元明以上的御用瓷器了,就算是釉面有点新的明清瓷器也不敢相认,所以他一直按照书本论述和专家的话搞收藏。一个从未接触过宋代五大名窑御用瓷器和元明宫廷用瓷的人,你能用什么办法说服他呢?就像一个只经历过三季的绿衣人,任凭你子贡说尽了什么话,他都不会相信一年还有四个季节的存在。</p><p class="ql-block">瓷胎画珐琅彩,对于在收藏圈闯荡了几十年的资深收藏家来说,收藏到众多宋元明御用珐琅彩瓷器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书本没有记载和专家不承认并不能抹杀大量实物的存在。许多独具慧眼的大收藏家早已不理会书本上缺失的环节,用丰富的实际收藏经验告诉世人,瓷胎画珐琅彩这一技术早在唐宋的宫廷造瓷技术上就已运用得炉火纯青了,广大资深收藏者手中拥有的大量实物就是佐证,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如果你手中没有这种瓷器收藏,见到了又不敢相认,秉持自己的立场,认为书本知识一定正确,专家的话就是真理,坚决捍卫自己以往的观点,那么碰到两个认知水平不同的人在一起,谁又能说服谁呢?因为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又不是那么容易被别人所改变的。</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收藏圈行走,遇到不明白的事太多了,这些不明白的事可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还是可以弄明白的。但要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用自己的无知去反驳有真知灼见的人,因为你不去真心请教而是用比别人懂的态度怼人,别人想怼回去都懒得理你了,因为认知上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服的,既然如此,索性让你张狂下去,直到撞了南墙知道后悔为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