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杉洋》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3年6月出版的官方学术著作(ISBN:9787513087735),该书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核心成果,系统梳理了杉洋古镇的历史文化脉络。以下从核心内容、文化价值及实践意义三方面展开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书籍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历史定位与空间格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千年古镇·先贤过化之乡”:杉洋(古称蓝田)自唐代开基,距今1260余年,因朱熹两度讲学于蓝田书院而成为闽东理学文化中心,历史上曾出2位状元、90余名进士。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四姓八境”聚居模式:余、李、林、彭四姓自唐以来划区分居,形成独特的宗族空间格局,至今保留蝉林祠(余氏)、凤林祠(李氏)等四大宗祠及78栋明清古民居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建筑遗产与保护实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古城遗存:完整记录280余处古迹,包括明代林公忠平王祖殿、清代文昌阁(六角三层塔楼)、古城墙遗址及“天一堂”中西合璧教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保护案例:详述古街修复725米、主街1.5公里石板铺设、78栋沿街建筑立面改造(7860㎡)等工程,凸显“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省级非遗“林公信俗”:记载南宋英雄林祖亘打虎除疫事迹衍生的祈福习俗(2019年列入省级非遗),涵盖医药、生态文化及畲汉融合信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活态传承:收录舞龙(分老中少幼四支队伍)、线狮表演及“游台阁”(铁枝戏服巡游)等民俗活动,展现代际传承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杉洋古镇的多维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理学文化高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蓝田书院(五代始建)为朱熹讲学地,推动“朱子理学”在闽东传播,书中分析书院重建历程(2011年乡贤捐资500万元复建)及其作为“八闽古校”的学术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生态与产业协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地理独特性:位于鳌江源头(福州第二水源地),海拔620米,适宜反季蔬菜、食用菌种植及红粬酿酒工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文旅融合:依托白溪草场(闽东最大高山草场,春有八色杜鹃)、龙舞溪峡谷等生态资源,结合古镇开发形成“农文旅”一体化模式,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93万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书籍的学术与实践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填补系统性研究空白:首次整合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多学科视角,为闽东山城古镇保护提供范本。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村振兴参考:书中总结的“文化+旅游+生态”模式(如3A景区规划、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被宁德列为乡村发展典型案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杉洋》核心内容板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板块 | 核心主题 | 代表性内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历史沿革 | 建制变迁与文化积淀 | 唐代开基、朱熹讲学、科举成就统计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空间与建筑 | 四姓八境格局与古建保护 | 宗祠群、蓝田书院、古街修复技术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非遗与民俗 | 活态文化传承 | 林公祈福、舞龙队代际传承、游台阁表演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生态经济 | 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 | 鳌江水源保护、食用菌产业、白溪草场旅游开发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结:该书不仅是一部权威的地方志,更以 “文物实证+活态文化”双重视角,完整呈现杉洋作为 “文武古镇、耕读人家”的立体图景。其价值在于: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 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学术支撑;② 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树立“杉洋样板”;③ 推动闽东红色文化、理学精神与非遗传承的公众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