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太子尖</b></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临安龙岗镇的太子尖海拔1557米,与百丈岭、童公尖并称“浙西三尖”。这里的气温相比平原地区常年要低6℃-10℃,因此每年杭州地区的初雪总会首降于此,而到了夏季则是妥妥的避暑胜地。这里不属于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人人皆可抵达,极度开阔的视野又是观赏日出和云海的绝佳处,也是各路驴友心目中的徒步圣地。</p> <p class="ql-block"> ▼浙西天路太子尖驿站是个不收任何费用的公益站点,居高临下的观景台用实木铺设,宽阔公路旁漫长的停车道,打造成徒步登山者舒适的露营地,也成为旅游者打卡的网红地。</p> <p class="ql-block"> ▼6月26日早晨,从银龙坞驱车前行仅20分钟时间已到太子尖驿站,驿站就位于太子尖山峰脚下,海拔1360米的太子尖驿站也是浙西天路的最高点,从这里不管是前往安徽绩溪还是返回杭州临安,都是一路下坡。</p> <p class="ql-block"> ▼太子尖的名称有两种不同的版本流传,一说是明朝时期这里首作为太子的屯兵处,另一说法来自山峰外形,其尖耸的山形遥望形似古代太子帽。</p> <p class="ql-block"> ▼从太子尖驿站登太子峰並不困难,约2公里左右的登山道,到1558米的峰顶,约半小时左右就能抵达。</p> <p class="ql-block"> ▼登山道路虽不长,路的种类却不少,不但有石阶、木椤、土路,还有原生态的陡峭自然山体。</p> <p class="ql-block"> ▼沿路的打卡坐标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排序了七号。</p> <p class="ql-block"> ▼太子尖山顶的碑刻标着海拔1558.7米。</p> <p class="ql-block"> ▼对面马啸岭,“马啸东西向皱褶构造”被列入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就深藏其中,从太子尖山顶遥遥在层层雾霭深处略带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太子尖回望来时驱车所驰的浙西天路曲折蜿蜒于青山之中,那道道发夹弯从山麓铺向山顶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b>徽杭古道</b></p> <p class="ql-block"> ▼现代交通版图尚未开启前,浙皖大山深处绵亘着一条古道,它被公认为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古道,它就是徽杭古道。这条跨越千山万壑的山道,是古代徽州商人寻找商机的创业之道,是徽州学子探寻新知的求学之道。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江浙沿海,並用徽州人的勤俭智慧改变自己的世界,成就了徽商的传奇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居住地前往徽杭古道北线入口相距仅3公里,上午从太子尖返回,用过午餐即前往。浙川银龙坞地处浙皖交界处,北线入口的永来村已隶属安徽绩溪了。</p> <p class="ql-block"> ▼追溯徽杭古道历史,不得不提到徽州富商胡润,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他根据山势走向和地理位置,出资修凿山道,从而奠定了徽杭古道的雏形。如今徽杭古道绩溪段的摩崖石刻还记录着这段千年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宋代开凿的道路仅是简陋小道,修筑徽杭古道的另一位功臣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胡宗宪,他驻杭州多年,常往来于徽杭之间,深感此道艰辛,又出资扩建了古道。</p> <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的最后整修是民国时期,由徽商胡商岩等多人出资,历时六年伐石筑路,使原本坑洼不平的徽杭古道加以改造,并沿路建亭供路人休憩,当时称五里一茶亭。</p> <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又有南、北两线之分,北线又称逍遥岭古道,由绩溪㐲岭镇,经逍遥岭、昌化、蓝天凹到临安浙川村,全长22公里。南线又称昱岭关古道,西起歙县县城,经三阳坑、过昱岭关,于昌化汇北线。</p> <p class="ql-block"> ▼从这条古道走出的名人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这些赫赫有名的背影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唯有这条古道还记录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全长22公里的徽杭古道北线,实现从临安到绩溪的穿越,是当今热门的徒步线路。我们从浙川银龙坞出发,並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决定还是到达北线的最高点蓝天凹再折返。</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是徽杭古道标志性景点之一,两侧悬崖峭壁高耸,中间有条狭窄的通道穿越而过,不知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无法确定。</p> <p class="ql-block"> ▼海拔1050米的蓝天凹是徽杭古道的制高点,从永来村开始至此已垂直攀升了300米。登上蓝天凹,眼前豁然开朗,周边群山如画,还能远眺上午登顶的太子尖,这里也是驴友们钟情的露营地。</p> <p class="ql-block"> ▼两峰相恃中间形成的山凹,蓝天犹如嵌入其中,故而得名,春季满坡的映山红特别炫丽。</p> <p class="ql-block"> ▼从永来村徒步至蓝天凹约4公里,从此不论是西行绩溪还是东返临安均是下坡道。我们于此踏上返程,来回刚好8公里。走在古道上除了少数徒步者,再无商旅痕迹,繁华已成过往,徒留下肉眼可见的塌陷和颓废。</p> <p class="ql-block"> ▼如今徽杭古道已不再是皖浙间的交通要道,斑驳倾斜的石阶偶尔回荡的脚步声,那是被徒步者不经意间惊忧的历史沉寂。</p>